“08宪章是理性合法的专业性建设性的立宪行动”

<P align=left>2008年12月9日,联合国人权宣言发表60周年前夕,中国各界303人发表08宪章,呼吁中国大陆进行民主宪政的政治改革,并在中国公民中征集签名,这是1989年后中国民间社会动员最广泛的一次行动。签名立即在中国大陆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数千人签名联署。宪章发表前后,中国政府拘留和传讯几位签字者,引发各界抗议。美国国务院专门发表声明表示关切。与此同时,08宪章有关问题成为公众讨论的热门话题:它的来龙去脉怎么回事?它的主要意图和内容是什么?中国目前的宪法和政治空间究竟能否接纳它?它的社会基础是什么?它对于中国政治发展有什么意义?它会产生什么政治效应和后果?这些问题都是关心中国政治进步和前景的人们希望了解的问题。“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论坛”于本周末12月13日在哥伦比亚大学举办了圆桌会议,来自中国大陆的、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就学和研究的各方面专家,对宪章的内容、意义和对大陆政局的影响作出评估。专家认为,08宪政是专业性建设性的立宪行动,中国当局应当作出正面回应。</P> <P align=left>前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政论家陈破空主持了当天的会议。在开场白中,他强调,08宪章是和平、理性、温和的诉求,6大理念、19条主张,反映的,无外乎都是人类普世价值,既是对当权者的温和劝谕,也是面向社会大众的诚恳诉求。今天的研讨会也会对应体现温和与多元色彩,从学者与专家角度,探讨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P> <P align=left>会议首先由大陆维权律师、08宪章首批签名者刘路发言,介绍了他个人对08宪章的来龙去脉的认知和理解。他说,08宪章是中国公民为探索祖国面临的困境问题而采取的一次负责的建设性活动,希望以宪政民主框架化解潜在的危机;作为专业人士和普通公民,他们对角逐权力的政治斗争没有兴趣,他们也希望中国能逐步和平改革,但是,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和专业活动,他们认识到,没有建立宪政民主的政治改革,他们的专业活动不能到达专业水准,公民的安全和合法福利也没有保障,因此他们向社会公开提出自己的诉求;08宪章是大家认同和选择的行动,集体承担责任。刘路呼吁,各界不要误解和曲解08宪章;有关方面不要把专业建设性合法活动视为敌对行为,这样会使得国家丧失正常调整自己的机会;在困境问题和潜在危机面前,国家和人民其实都无路可退了,应当开放心态,展开寻求共识的交流和讨论。</P> <P align=left>哥伦比亚大学前访问学者、《北京之春》主编胡平讨论了08宪章的政治前景。他回顾了八百年前的英国的大宪章和三十年前的捷克77宪章,08宪章能够取得多大意义,取决于我们能做多少努力。胡平指出,08宪章所阐释的理念和主张,都是当局也无法否认的,当局只是压制,再也讲不出任何道理,他们知道他们做的是坏事。因此,胡平认为,80宪章的前景更取决于中国公民的努力;而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只要大家都参与并且不断地坚持下去,08宪章的诉求就可以实现。胡平强调,你可以争论现在是不是最好的时机,但是以后很可能还不如现在的时机;08宪章表达的是共识,是常识,因为它不是关于具体政见、具体利益的诉求,而是要建设一个各种主张,思想和利益都可以合理表达和竞争的宪政框架。</P> <P align=left>前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现代政治史专家高文谦讨论了08宪章的政治改革空间。他高度评价08宪章的历史地位时说,08宪章是个历史大事件,是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关头问世的一份重要历史文献;在中国由后极权向宪政演进过程中,08宪章适时并有分寸地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大问题,标志着中国民间力量在政治上成熟起来,开始主导社会转型的话语和思路。高文谦分析,中国政改空间取决于四个要素:统治集团有政治需要(如邓小平在70年代末与凡是派斗争);统治集团开明程度(如胡赵80年代改革);民间持续进行抗争,积累力量,逐步拓展空间,不要急于求成反而遭受挫败;在体制内外建立广泛的统一阵线。高文谦认为,现在的统治集团既无需要,也不开明,对他们不能寄托希望; 这次08宪章建立了民间力量的统一战线;下一步要持续抗争,逐步撑大空间。</P> <P align=left>布朗大学资深研究员、“关注中国中心(CCC)”主席徐文立发言讨论了《零八宪章》与当代中国民主运动的关系。他指出,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没有一个伟大的纲领和光辉的旗帜是不可思议的,《零八宪章》就是当代中国民主运动的伟大纲领和光辉旗帜。《零八宪章》与1978年民主墙运动的主要文献相呼应,它们在主要诉求上是一致的;《零八宪章》与当代中国民主运动在政治上的重点目标也是一致的,追求的是“宪政民主”和“法治至上”;《零八宪章》与当代民主运动以往事件在本质上更是一致的,它们不是追求功利的运动,而是公德运动,中国的精神复兴运动。徐文立还批评了中共当局现在故意用盲目乐观的错觉蒙蔽中国公众,所谓中国不但“一枝独秀”,似乎在经济上全世界都需要中国来拯救,甚至可以输出他们的政治制度,即什么“北京共识”。他指出,现在中国好像满清末年,把经济形势一时之好,当作政治稳定的根本保障;但是,当经济出现危机时,政局上就彻底崩溃;只有宪政民主才能提供长治久安的政治保障。 </P> <P align=left>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硕士、资深政治时事评论家项小吉分析08与现行宪法的异同。他说,08宪章在宪章的6个理念和19项诉求都与现行82宪法一致,08宪章的要点其实是要求兑宪;既然这是合法合宪的行动,压制和抓捕08宪法的参与者是违宪行动。根据项小吉的分析,08宪法与现行宪法的最大不同的一点就是,08宪法要求删除现行宪法中多余和自相矛盾的地方。项小吉认为是首先应该删除的是序言,现行宪法序言好像是共产党的政治家谱,是废话。项小吉也分析了08宪章对现行宪法提出的修宪新建议:确保司法独立的宪法法院;财税改革制度阳光法案;和取消一党教育。项小吉还谈到对08宪章实施的一点顾虑,由于没有政治组织操作,08宪章落实缺乏政治机制。</P> <P align=left>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宪政学者王天成从宪政理论和中国宪政史的教训讨论了08宪章。从宪政理论看时,王天成强调了08宪章的正当性。他说,08宪章主张的6个理念和19项诉求就是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国;这是100年前孙中山先生那一代人就提出的理念,但是今天还没实现;因为今天中国缺乏共和政府的三个要素:自由选举,代议制和分权制衡。在讨论中国宪政史教训时,王天成介绍了清末立宪失败的原因。清末立宪曾经很成功,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行宪,但是由于慈禧病逝后的新统治集团出于各种原因打压立宪派,设立皇族内阁使得立宪称为骗局,将立宪派逼向革命阵营,最后革命爆发,终止立宪过程。</P> <P align=left>哥伦比亚大学共公管理硕士、网络政论家郭岩华讨论了08宪章的社会基础与传播形式问题,郭岩华也比较清末与今天的政治形势:大陆集中爆发的“群体事件”表明民怨鼎沸,这与当年的保路运动式的事件十分类似;随着金融危机的继续,势必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形成更大冲击;如何将这样的冲击转化为促进民主和法制化建设,而不是仅仅是政局崩溃和社会混乱,是当务之急。一百多年来中国的转型失败的原因不是没有民主,就是没有法制,却不知道两者缺一不可。中国的改革常常不能化解危机,而是造成崩溃,根源在于没有形成法治和制度化。清末立宪派的政治口号其实高于法治建设,我们今天应吸取教训;08宪章注意到了这一点。郭岩华还认为,当今网络提供了比过去更好的政治表达形式,正在形成“中国式民主”。推动中国变革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方式,虚拟政治运动即使在现有威权政体的严密控制下,也具有操作性和实际政治运动的效果,而且可以兼有民主普及和实际启蒙效果,是一般实际政治运动没有的,街头运动的情感冲动常常导致非理性。民主和法治只有通过建设和积累,而不是暴力和破坏,才能逐步完成。</P> <P align=left>前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威斯康辛法学博士李进进律师讨论08宪章在中国百年宪政建设史上的地位。李进进认为,在更广阔的历史视野中看,“08 宪章”是中国有识之士百年来追求宪政的决心和勇气的表现和良心的呼唤。所谓百年宪政是以清朝1908年的预备立宪来算年头的。其实,孙中山的同盟会以来,中国就开始了现代意义的宪政民主运动。算起来有一百多年了。可是,清末立宪是由局限的,但中国目前的宪政比满清末期的立宪还要退步,更不能比民国时期的宪政。中国宪政的倒退,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立的专制,在1949年后就中断了中国人追求民主和自由的过程。1979年民主墙后,中国人民重新提出民主和宪政的诉求,在1989年民主运动和1999年签署国际公约,达到了两个高潮。可是三十年来,共产党统治对民间立宪活动的控制和打压,比清朝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造成立宪运动的停顿。“08宪章”的起草人敢于在这种红色恐怖的情况下提出“取消一党垄断执特权,”这需要良心和勇气的。现在,“发展是硬道理”的邓小平改革模式已经暴露出许多问题,腐败和贫富分化和道德的沦丧是以只要经济改革扼杀政治改革的必然结果。中国人民渴望更多的公平和正义,但现有的体制解决不了这些问题。“08 宪章”提出的以“自由,平等,人权,公平,宪政,和民主”理念为基础提出的政治主张是解决中国问题必然之道,也是中国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之道。</P> <P align=left>前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赵紫阳纪念基金会秘书长王书君介绍了08宪章的现代史地位及对他的震撼性鼓舞作用。他说,1989年残酷镇压民主运动,使得他对中国的政治改革绝望,因此出国。08宪章让他看到新的希望;他甚至觉得应该回国投身到新的立宪运动中去。王书君出国后,一直受哥伦比亚大学历史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指导研究现代史问题。他说,唐先生曾经有个“历史三峡论”的说法,大意是,中国的现代发展要经过一个类似长江的三峡,这就是政治改革,其间曲折惊险艰难很容易翻船 ,但是一旦过去这段瓶颈,中国的现代化就进入良性发展了。唐先生预测中国会在2040年经过这个现代发展的瓶颈。王书君说,08宪章的政治成熟让他感到,中国可以提前度过那个现代化发展的政治改革的三峡。</P> <P align=left>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王军涛从政治发展进程的角度分析08宪章的政治意义。王军涛自9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和研究比较政治转型。他说,人类第三波民主化和平转型的一般模式是,公共问题导致公民普遍的关注;政府处置失当导致政治风潮;在追究问题的责任和应对风潮的手段时统治集团发生分裂,改革派和开明派打开体制向下动员民众支持,启动政治转型。比较一般模式,中国的特殊性在于,精英的保守心态使得公共问题难以形成关注热点和政治风潮,这是中国在90年代中期存在严重问题却没有转型的主要原因。现在,中国的信访数量激增 和群体事件的暴力不断升级表明,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认识到,中国现有制度框架不仅无法消化问题而且是制造问题的主要根源。08宪章的意义在于,中国各界中看清问题的公民,开始采取理性负责的建设性立宪活动,为中国和平转型而努力;按照转型理论,中国转型正在进入第二阶段。现在,该统治集团作出回应了;如果以讨论和对话方式处理,会有良性互动;如果镇压,那会扼杀和平立宪前景,使得中国重蹈百年前覆辙,再度滑向暴力宿命。</P> <P align=left>会上,专家们还回答了听众提出的08宪章中有关政治迫害、社会经济危机、台湾问题和西藏等问题。</P> <P align=left>讨论会后,主持人陈破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会专家学者发言精彩、论述深刻、见解独到,体现了知识分子追求真理、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大家的共识是,中国只有全面落实08宪章所提出的宪政改革方案,才能真正化解当前的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和政治冲突。我们并不希望08宪章成为中国知识精英对当局的最后一次理性诉求,如果当局一味打压良知、拖延政改,只可能坐等另一场革命。而变革的发生,只是时间问题。</P> <P align=left>会议进行了3个半小时。自由亚洲电台、明报、亚洲周刊、新唐人电视台、希望之声广播电台及大陆《人民日报》的记者旁听了会议。</P> <P align=left>(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论坛是由现在和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就学和研究的同仁组建的讨论会,不定期就大陆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会议遵循学术讨论规则,尊重各种观点表达的权利和机会。2008年3月14日中国大陆西藏发生流血事件,成为国际热点事件。2008年3月30日,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论坛举办讨论会,邀请各界意见领袖和专家参加讨论,被媒体广泛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