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来治疗忧伤

<P align=left>在1970年代初中国文革闹得最凶的几年里,米歇尔•福柯走出书斋,致力于各种社会运动,他的身影频频出现在法国一次又一次的学运、游行、静坐、抗议人群中,甚至还两度下了监狱。这位哲学教授撩起衣袖怒奔在街头,投身到支持学生罢课、声援监狱暴动犯人的人权、要求维护移民和难民权益、督促政府无条件释放政治犯等社会运动事务上。</P> <P align=left>这种社运活跃人士的客串身份,让这位书生能以直观的感受,去思考权力运作缘何在东西方尽都失控,及随之而来的囚禁、驯服与惩戒的文化变迁问题。这些思考化为文字成了福柯1970年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在那个惨淡的年代,福柯的这部代表作与我一同来到人世,伴随着痛苦的孕育过程和世事的动荡纷扰。</P> <P align=left>若干年后,我那可爱的戴着一副硕大眼镜的哲学教授方先生在课堂上挂着马列经典选读必修课的羊头,干着吐沫横飞兜售福柯反叛思想狗肉的勾当,让哲学和法学两个专业的学生辛勤地竖起耳朵。这给我们的课堂营造了一个独特的学术氛围,也给了我一次演化自身人文感知并且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机会。如果说这是一种来自造化深处的机缘,我会信。</P> <P align=left>尤令我感兴趣的是,这个年轻时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读书时患上严重忧郁症,无法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得靠心理专家专人看护,甚至多次企图自杀的法国大学生,人到中年却开掘出在整个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冲击性的一系列学术主题,并持久地影响着时代精神,甚至还在社会运动的副业中尽显刚健剽悍。转变如此惊人,凭什么?</P> <P align=left>当我日后读到胡适记于1956年某天日记中的一段话"除了思想,什么是我?"时,答案飘然而至。思想家的思想就是他的抗忧郁药物,就是百忧解、克忧果和安慰剂。福柯用他的思想疗伤止痛,进而蜕变,也与后现代社会重新签约。他的一生在思想的隧道里奔驰,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哲学思想,又用文学的笔法表达哲学思想。福柯一生誉谤并存,许多人对他倍加颂赞,也有不少人对他激烈批评,可是没有人可以完全忽视他在现代思想史上的存在。这个人的忧伤,这个人的颓废,这个人几近破碎的灵魂几十年来被世人不停地议论着,到了全球化时代,当我们审视上个世纪思想史时,发觉还是无法绕过他。</P> <P align=left>&nbsp;&nbsp;&nbsp; 在奇崛人物层出不穷的思想界,福柯仍算是一个奇才,一个怪人。他的奇在于他总是对一些从未被别人系统研究过的话题感兴趣,总是要超越人们的常规看法。他的怪在于一生大部分光阴活在后现代社会的发达国家,却偏要以独特的思维跟现代化和现代文明对着干,现代文明史到了他的笔下竟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远古时代史。这种奇特这种怪异,放在常人的社会里,他将孤独寂寥难获接纳。放在天然要求具备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及反独断的探索精神的思想界学术界,却让他备受瞩目光彩夺目。</P> <P align=left>&nbsp;&nbsp;&nbsp; 也正因为此,我们说福柯是一位极具批判性的思想家,他以鲜明的态度批判既定观念,持一种既反本质主义又反形而上学的立场,同时提着思想的长矛跑步前进刺向成见的堡垒。堡垒之一是酷刑在18世纪下半叶西欧和俄国的废除,西方过去一般都对这种历史上刑法新时代的来临高声欢呼。福柯并不否认这一变革的进步意义,但同时指出欧洲各国新的极刑工具——断头台的采用,及东方许多国家几十种处死技术和各种酷刑的仍未废止,是不人道的和残忍的。福柯宣扬,即使是在惩罚最卑劣的凶手时,他身上至少有一样东西应该受到尊重,亦即他的"人性"。人们绝不应对一个罪犯,哪怕他是一个叛逆或怪物,使用"非人道"的惩罚。 </P> <P align=left>堡垒之二是18世纪后期欧洲刑罚废除了公开示众和体罚折磨转而用监狱代替,以前西方从来都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去解释。福柯并不否认人道主义在这一转变中的因素,但他认为还有其他更深层次认知上的动因。福柯很仔细地剖析现代监狱成为刑罚主要手段的原因,他以18世纪著名的"全景敞视监狱"为例,来说明一种从经济成本上计算精良的刑罚措施。这种监狱中狱吏和囚犯的位置使得囚犯无法得知看守狱吏是否在中间的堡内,所以他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好象监视是不间断的,这样就可以用少量的人手控制大量的囚犯,从经济成本上很合算。就是说到了18世纪末期,权力阶层披上人道的外衣,内里仅是学会了惩罚的经济学而已。</P> <P align=left>堡垒之三是当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随之产生现代的精神病院之后,人们认为开始把疯人与罪犯分开当病人看待,这是一种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疯癫被视为一种精神病得到了正当的治疗。福柯可不这么看,在巴黎高师就深研精神病学和精神分析学的他,在细致研究了当代法国精神病学专家治疗疯癫的典型例子后得出结论,使用厌恶疗法比如说使用冷水浴的方法,或者对疯子进行惩罚直到他们学会模仿普通人的行为,都是在用恐吓的方式及重复的暴行对待病人,这些方法"残暴和残酷",是在行使一种不恰当的审判和惩罚,对疯癫者的压制就是剥夺人的自由的表现。</P> <P align=left>&nbsp;&nbsp;&nbsp; 堡垒之四是现代人沾沾自喜地认为人类步入现代社会,显示了摆脱愚昧落后的文明进化的演变轨迹,以及现代社会权力运作打着的代表正义的旗号。福柯特反感这个,他选取监狱和疯人院作为研究对象,将它们看成是现当代社会的缩影或象征,得出结论现代社会组织并不只是人群的聚集,其功能并非对付自然灾害或动物,而主要是为了对付"人",尤其是屈服于权力之下的平民。现代社会貌似理性的组织制度设计,实质却仍是用规训控制人的身体和人的思想自由。在此基础上,权力技术的运行发展到技术高超的地步,即拥有权力的人把其他的人群能够当做可任意管理操控的机器。对这点福柯倾尽了平生予以抨击。</P> <P align=left>当你读到福柯这些极具摧毁力和震撼力的思想,要么你认为它最有创意,要么你认为它离经叛道,反正他从来没有打算过要维护什么意识形态或者理论教条。福柯在对现当代社会的观念完成致命一击的同时,像所有思想家那样,最终又落到人本的关怀上来。他捍卫的是活生生的人,特别是那些社会边缘人,那些被遗弃的人,在监狱中受苦的犯人,被不恰当治疗的精神病人,底层社会中的人。</P> <P align=left>正如福柯所说,现代社会是一个规训机构,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都受着秩序制度的驯化和束缚。我们无从逃避或者另选生命时空,我们的精神都在忧伤。为此他不会去嘲笑疯癫,更痛恨规训,也因为他曾经患有严重的忧郁症,曾经被迫转到一所严格的天主教学校接受一种"可怕的折磨"。</P> <P align=left>我相信后来是思考让他的灵魂重生,思维带给他的生活以乐趣,思想给了他一颗充实的心灵:相信自己,也相信人类。我相信福柯在批判社会的同时骨子里是对人类葆有希望的,相信人类能够走出规训,正如相信自己能够走出忧郁症的阴霾一样。因为思想可以弥补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伤痕,成为健全社会健全个人心智的一幅有效药剂。难怪另一位同样是思想家的古希腊哲人会说:"宁愿做一个痛苦的思想者,也比做一头快乐的猪幸福。"正是因为福柯的生命经过思想的浸润,才能终于走出忧伤,然后在20世纪人类思想史的天空中,留下他曾用力刻划过的痕迹。</P> <P align=left>二零零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初稿</P> <P align=left>二零零八年十二月十五日改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