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lign=left>《零八宪章》作为一篇语气温和的理念性建言文章,一面世就被中共当局视之为洪水猛兽,大规模地严加防范。这既有些出乎意料,又似在情理之中。因为它毕竟危及了一党执政的合法性以及现行宪法的立法基础。尽管它还不是一篇行动性的、组党纲领。那么,《零八宪章》为什么会如此触动最高当局紧绷的神经呢?这大约也算是近年中一种看似寻常又不太寻常的新动向吧。</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当局为什么下决心抓捕刘晓波?</P> <P align=left>首先,不管你承不承认,刘晓波在国内异见圈中的作为,实际上就是一面旗帜性的人物,同时也是政府眼中所有异见分子之中的一个最显眼的标识性符号。他现在虽然已不是独立中文笔会的会长,但他的影响力和人格魅力实际上仍然在起着一个不是会长的会长作用。这一点,当局想必心知肚明。</P> <P align=left>其次,今年恰好又遇上许多著名事件的整数纪念日,于是自然就成了中共神经最为紧张的一年。众所周知,09年是中共成立60周年的大庆年,也是“64屠杀”事件20周年纪念日,还有“五四运动”90周年,再加上西藏拉萨事件的50周年纪念日……有这么多好事坏事聚在一起,对他们来说,能不敏感吗!因此,要想今年平静无忧地度过,他们知道,首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国内的政治“稳定大局”。所以,为了保持政治稳定不至于受到威胁,他们首先想到的还是,预先全面收紧网络自由和新闻自由。对于国外的反共势力,他们虽然鞭长莫及,但用不断改进"和谐"手段稳定国内,却是绰绰有余的。</P> <P align=left>北京有关方面可能打的还有另外一个如意算盘,首先,如果多少能够做通一点他的“思想工作”,那么,解决了他的问题,就可以以他作为示范效应,来影响其周围拥有的一大批追随者,最后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但如果不能从他身上打开缺口,那么,等待他的命运将是比以往还要严苛的监控或监禁措施,甚至索性再判他入狱几年。不过,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应该不会太大。如果胡温还不想继续败坏他们好不容易在国内外刻意营造的、虚幻和谐假象的话。</P> <P align=left>面对刘晓波这样已经早有心理准备,并已有为自己的坚定信念而不惜献身的当代仁人志士,当局恐怕除了不停地抓抓放放以外,是不可能再有其他高招了。</P> <P align=left>现在国内的情况就是,在言论自由方面,你什么都可以议论,甚至可以容忍体制内的部分媒体如南方都市报等评论文章打打擦边球,但有一条底线是谁也不许触碰的,那就是,凡涉及到我党的合法性也就是政权“改旗易帜”的话题,一律免谈!像《零八宪章》这样通篇以温和理性的语调出现的文字,只要其条款已危及到“一党”统治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权威地位,同样不容分说,一概封杀之。</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谦和因源于理性的修炼</P> <P align=left>刘晓波为人的谦和和大度,在凡与他有过接触的人中多已深有感触。当年犀利逼人的“黑马”式狂飙风格,现在几乎已不着一丝痕迹。</P> <P align=left>这十九年来,由于刘晓波对亲身投入64之后的冷静梳理和对中共统治“日益精细化”和“策略化”的全面分析,以及自由主义在底层民间的演变情况等思考,使他对中国的民主转型有了一个类似于甘地“非暴力”抵抗运动的清晰思路。他梳理这种思路的选择,完全是建立在自己对中国本土从民间直到上层政治生态的准确把握上,而不光是依靠书本理论的单纯研究。他深知,现在中国的任何一种反对势力,如果可以称为势力的话,都根本不足以与中共日益强大的国家机器进行无谓地正面较量。因为当今已不是毛泽东可以拉起一支以梭镖锄头为武器的农民队伍串上井冈山的年代。因此,笔者作为立足于国内的一分子,当然理解刘晓波为什么用心良苦地选择这条虽然温和理性却容易遭人指责的追索之路。而且我通过与刘晓波先生的交谈,也知道他之所以坚持温和理性的原因,是他还有另外一个考虑:当时他还身为独立笔会的国内负责人,他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得失,他还得对国内这一群自由写作者的安危负起责任!因而他不能不对某些激进的短视主张如街头运动抗争模式有所忌惮。他是一个经历过险风恶浪的人,自然有超越常人的大视野。我欣赏他的胸怀和才情甚于敬佩他的道德文章。</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零八宪章》如果在《人民日报》上发表</P> <P align=left>《零八宪章》的条条内容几乎涵盖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乃至台海和平以及各民族的融和等等亟待解决的难题。语言平实而简洁,不用学富五车也能够看懂。因为宪章中提及的种种理念基本上已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普及。我想,如果像这样一份文稿得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那么可以相信,它一定会得到包括体制内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而且,胡温也必将因此一开明的政改创举而名留青史。当然这需要一种空前的勇气和宏大的视野,至少要有冒着与他们的前任们公开决裂的超凡胆魄。</P> <P align=left>如果允许公开发表和公众讨论,那么,它引起的社会反响也必将是空前的,而且西方世界的回应无疑会持积极的欢迎的态度。至少今后与达赖和马英九在意识形态上的关键症结就不再成其为症结了。换句话说,台湾回归和西藏问题也将不再存在政治理念上的根本分歧。事实上,只有解决了横亘在双方心结里的政治互信问题,其他的分歧自然就会不成其为原则性分歧。</P> <P align=left>全国各地纷起的群体性事件也将会因法治的复归而逐渐归于理性;社会缺少公平与透明,才是引致纷扰蔓延的根源所在。</P> <P align=left>许多严重的执法犯法的非法行为就不再有理由以国家的名义胡作非为,许多杨佳们就不会选择“一条道走到黑”,而会从一开始就放心大胆地循着司法的途径寻求公正的解决。其实,胡温大可不必担惊受怕于西方民主模式会给今天的中国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式的大乱。现在的国人已远非毛时代所能同日而语,人们不仅在普世价值的认同上已经有了渐趋普遍的共同点,而且在社会环境的包容上也有了今非昔比的宽容度,所以,即使当局敢于公开《零八宪章》上所列的全部建言,国人们也决不会因为意见纷呈而导致社会局势不可收拾。而与此相反,现在看似表面平静如水的安定团结,实际上反而包藏着不为人知的许多潜在隐患,等到他们用强力都无法包住的时候,《零八宪章》上所警示的“灾难性的失控趋势”就会令独裁者“一觉惊觉梦方醒”!</P> <P align=left>应该承认,不管是被动改变还是主动因应,今天这个时代毕竟还是在一点点地进步着。这也是《零八宪章》的起草者们不想错过时机的主要原因之一。试想,如果在毛泽东的“一言堂”时代,今天,别说是主要起草人之一的刘晓波,凡是参与宪章的第一批签名者303人悉数给打成“现行反革命犯”又如何?只要是经历过毛时代“个人崇拜”最黑暗岁月的那一代人,就都知道这种推测完全不只是推测,完全是可能面临的真切下场。</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遥想《零八宪章》之后的中国</P> <P align=left>现在从抓捕刘晓波却又让他秘密住在一处"条件比较好"的"类似招待所(宾馆)"(见余杰《探访刘霞受阻记》)的善待方式上,也可以看出当局对待异议人士的处理办法比江时代还要“精细”得多。看来,连原先动辄逮捕的“折腾”方式都慢慢在以“不折腾”的方式取而代之。显然,从抓捕到现在,似乎每一个步骤都在政治成本的计算之中。既没有让国际社会抓到多少可以做文章的把柄,也没有引发国内人一浪高过一浪的强烈反弹。当局故意将下一步的过程悄悄拖长,乃是有意淡化宪章效应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事实上,他们这样做,的确也达到了许多一直关注此事发展的人所不愿看到的效果。</P> <P align=left>因此,有理由推测,《零八宪章》之后的中国政治仍然会大体保持现状,政治上依然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何况胡温本身根本就没有政改的魄力和意愿。那种预言09年中国或中共会有大动荡的设想,就像当年刘宾雁先生在“64”后断言中共政权“5年之内倒台”的天真预言一样,只不过是脱离实际的一相情愿罢了。奥运前的预言家们不是已经看到现在的中国还是没有丝毫反应吗?</P> <P align=left>还是刘晓波非常了解国内的政治情势和民间的思想动态,所以他才会十分悲观地感叹,“中国民主转型的那一天我们这辈子怕是看不到了!”作为多少了解国内现状的底层知识分子如我辈,也深为认同他的这种感觉。这是因为,其一,现实中国的绝对多数人,虽然心里面十分不满政府的腐败蔓延,但同时的确也不愿意以“折腾”的方式改变现有的“稳定”现状。尤其是与既得利益阶层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广大城市市民阶层。二是胡温虽然没有邓小平、甚至不具江泽民时代的强势统治力,但它在对付反对运动时却比江时代更讲究“和谐”的技巧,也更善于暗箱操作;三是由于胡的崇毛情结更甚于邓和江,所以他不但不可能突然生发政治革新的愿望,也没有自信心鼓起改写历史的大智大勇。于是,索性一句“不折腾”就向国民交待了他不想有所作为的长远计划。胡的“不折腾”,显然就是指在一切政治制度上保持现状不动,绝不擅自前行。这大约就是庸人和伟人的区别所在吧。然而令人吊诡的是,当局不是一再宣扬"我党我国"越来越强大了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了吗……那么,既然国家政权和实力已经如此强大了,堂堂中共老大政府为何在政治上却如此缺乏自信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