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威胁论和中国的货币攻击

<P>中美关係出现新问题,当前焦点:中国是否续买美国国债?</P> <P>中美关係之中,台湾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是老问题,贸易和相关的人民币汇率问题是新问题,这两组问题以外,中国是否继续买美国国债,会不会抛售美债,更是金融市场关注、方兴未艾的题目。中国对美债的态度,除了经济考虑外,有没有其他动机?中国会不会乘人之危,发动攻击?这些议题我们认为无聊,不等于不会发酵,也不等于美国人就此安心。美国部分人一直心存「中国威胁论」,过去一年,由于美国经济滑落,中国外汇储备攀升,中国的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对一些人来说,成为「威胁」的根由。</P> <P>美国最近有一篇文章,长22页,题为「活在可堪玩味的年代﹕中国发动货币攻击的经济观」(Living in Interesting Times: The Economics of a Chinese Currency Attack),发表在美国着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下属的「21世纪防务主动计划」的「战略研究季报」2008年冬季号。作者是美国空军上校、经济学博士Jeffrey Haymond。作者在文章指出﹕包括中国和俄罗斯在内的一些国家,已经积累了大量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这令美国人担心中俄等国可以通过出售美元资产,造成美元贬值。作者认为目前评论偏向两个极端﹕一是认为中国如果抛售美元资产,可以摧眦美国;二是认为中国永远不会发动货币攻击,因为中方自身的损失也极其庞大。文章深入分析中国的经济情况,并评估中国对美实施货币攻击的可能。</P> <P>日本也相当长时期持有大量美元储备,为什麽要研究中国发动货币攻击的可能,而不担心日本?作者认为﹕「因为日本是盟友」。</P> <P>美国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是中美贸易重大失衡的原因。文章认为中国操控汇率,同时积累大量外汇储备,是因为中国採取一种「消毒」(sterilization)机制,规定中国出口商将出口所得的美元存入国家银行,并由人民银行以人民币换走。同时,为避免银行将人民币作为额外的储备,造成货币供应增加和通胀,人民银行向其他银行发售债券,吸纳过剩流通性。作者将人民币汇率和庞大的外汇储备相提并论,在美国会有火上加油的作用,有相当的煽动性。</P> <P>美国曾用货币攻击英国</P> <P>抛售英镑伦敦屈服</P> <P>作者认为﹕历史上最成功的货币攻击发生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当年10月,英法两国和以色列联手攻击埃及。美国反对英法的行动,在要求联合国通过动议逼令英法撤军的同时,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不动声色地开始抛售英镑,苏联也暗示抛售储备,各种力量造成英国的储备大幅缩减。英国无法说服美国放弃向英镑施压,美国更变本加厉,禁止英国动用自己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结果兵不血刃,就成功迫使英国停火。</P> <P>文章认为﹕不管美元汇价如何,也不管美元作为国际通用储备货币的地位,只要一个国家拥有大量美元外汇储备,该国就完全有能力发动货币攻击。同时,货币攻击最强烈的实质影响应该是暂时的,但市场对货币攻击的反应,最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市场心理很难预测,以往经验显示,市场反应可能会很激烈﹕资金可能由美元和美元资产转向日圆、欧元和黄金;全球市场极有可能大崩盘,最可怕的还是触发扩散性影响。</P> <P>作者认为﹕中国发动货币攻击会导致自身的经济损失,但经济以外,中美关係之中还有其他矛盾;作者设想﹕台湾问题可能成为中国发动对美货币攻击的原因。以下是作者的猜想﹕</P> <P>「台湾某次大选,本质是对台独的公投,中国称台独将造成严重后果。美国派遣航母示警,中国则警告美国切勿干涉中国内政……台湾选民压倒性地支持独立……美国海军在周日开始出动,全球市场在周一就目睹美国国库券被史无前例地抛售,全球货币交易额增加3000亿美元……美元下跌5%,长期债券利率上升1%,显然,中国在抛售美元,海湾国家在美元危机前是否也抢先抛售美元?全球股市大跌,传言称几个大基金开始进行美元套利交易,并加重槓杆比率,使美元跌幅达10%,导致包括股票在内的资产被抛售。美元和全球股市疲软,欧元单日上升25%,黄金首次升至每盎司3000美元。到了周三,在美国买卖的股票期货下跌30%,在其他世界性市场的跌幅更大。」</P> <P>作者认为﹕因为美国经济规模庞大,加上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所以向美元发动攻击实际上并不容易,但这并不表示美国的敌对国不会试图对美元发动攻击,伊朗和委内瑞拉,就多次游说其他石油输出国,停止以美元为石油标价,改用其他货币。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说过﹕「只要美元崩盘,美国这个帝国自然就会瓦解。」中国如果真的发动货币攻击,必然是其领导层在权衡各种得失后,认定该方法是损失最小而得益最多的。儘管该报告最后认为这场战役的可能性很小,但仍提供详尽建议,提请美国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做好防备,包括与日本、欧盟和英国订定正式安排,处理汇率的「极端」波动。</P> <P>中国的外汇储备策略日益受注视,几日前,《华尔街日报》有评论说,「北京已经暗示,正在寻求其他手段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可能会将更多资金用于国内经济。如果中国觉得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公正待遇,中国可能会加快这一步伐──对于大举发行国债的美国来说,这显然不是件好事。」</P> <P>中美关係,正进入十分微妙的阶段。过去,美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说﹕中国和美国,是天造地设的一双,因为中国人拚命生产,美国人拚命消费,然后将白纸印成美元及债券,中国人就高高兴兴的把产品送上。如今美国人用白纸印成的美债和美钞,成为中美之间的敏感议题。一买一卖,一收一放,对两国来说,都是两难。双方既有经济需要,也有外交、国内舆情和安全考虑。「中国不是盟友」、「中国的货币攻击」论如果任由发酵,对中美关係的破坏,将无可估量。中国的大额外汇储备被理解为「富」的一种体现,中国富而不强,美国强而不富,希拉里访华,美国新政府在金融海啸下如何出牌、如何议价,用软功还是硬功,值得大家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