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打造纳粹

<P>二战结束以后,表现犹太人在集中营中受难的电影不断出现。电影的目的,无外乎希望人们以史为鉴,提防纳粹的再次出现。纳粹极权政府已经被消灭近七十年,年轻一代对其恐怖已无概念。阿伦特在其《极权主义的起源》中称呼其为“彻底的恶”,她说:“为了证明一切都是可能的,极权主义政权在无意中发现,有一些罪行是人们既不能惩罚,又不可宽恕的。当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时,它就成为不能惩罚、不可饶恕的绝对罪恶。在这种制度中,一切人都同样变成了多余的。”阿伦特还警告说,“我们的时代危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政府形式,极权政府作为潜在的力量,始终存在的威胁,很有可能会一直伴随着我们,正如历史上出现的其它政府形式一样。”“极权主义政权垮台之后,极权主义的方案仍在,它以一种具有强烈诱惑的形式,将会在可能的时候,以对人有利,并且能够解除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悲苦的姿势出现。”</P> <P>阿伦特的作品出版于一九五一年。一九六七年四月,教师Ron Jones在美国的一所高中里,大胆地进的一场实验。为了让学生们理解法西斯主义,Ron Jones利用五天的时间用纳粹的方法向他的班级灌输纪律性和集体精神,结果正如阿伦特所预言的那样,Ron Jones一周的实验速成了一个微型的纳粹世界。人人深陷其中,极度狂热的参与,以致到后来几乎难以自拔。Ron Jones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说,“差一点我们就成了优秀的纳粹。”不过幸运的是,在实验的最后阶段Ron Jones及时叫停了它。在后来对学生们的采访中,这一实验也并没有引起令人恐惧的结果,相反,很多学生把它当成宝贵的人生体验,“你不在其中,一切都无法理解,有几人有这样的经验——既学习历史又能参与其中?”。这所高中所在地是美国当时最自由的城市之一——加利福尼亚州的帕罗奥多城,事件的发生仍然令人心神震荡,纳粹组织的强大让人心生惊悸,在离德国如此遥远的地方,纳粹已如此遭人痛恨的时代,在最享受自由的城市里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谁能够不担忧在遥远的未来,纳粹不会幽灵重现呢?</P> <P>这一实验引起广泛的争论,教师Ron Jones也因此失去教职。一九八一年,陶德•史崔塞(Todd Strasser)以Morton Rhue为笔名将此事写成小说《浪潮》(The Wave),并被美国广播公司制作成了ABC电视台的系列短片《The Wave》(1981),随后又将首映时间改在“美国青年人ABC影院专场”中以连续剧的方式播出。四十一年后,也即二零零八年,导演丹尼斯•甘塞尔将其改编再次搬上银幕,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做了全球首映,重现了这一历史性的实验,只不过这次的地点换回了德国:<BR></P> <P>故事发生在二战之后的一所中学,文格尔是个讲课有着鲜明个人风格的教师,深受学生欢迎。文格尔对无政府颇有研究,但校方派给他的课却是他厌恶的独裁政府。无奈之下文格尔开了课,开始之时教学保持了通常自由的风格,学生散坐在教室中,随意动作,随意回答问题。当文格尔问及学生们什么是独裁政府时,学生们开始有人联想到“纳粹”。但是,对于一个优秀的民族而言,这样的指责是不能永远如芒在背的,立刻有学生站起来发言说,“纳粹已经远离我们了,我们德国人不必总带着负罪感”。文格尔教学方法在学校向来有较多的议论,此次他再次临时决定不循常规做一个新鲜而大胆的实验,用模拟纳粹政府的统治环境,并以纳粹统治的方式进行教育。事情就这样成了,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这个纳粹政府的速成步骤。</P> <P>第一天,纪律。文格尔让学生重排桌椅和座次,使它们成为整齐的排列。然后通过口头投票,民主确立文格尔为团体“元首”。文格尔要求学生们的坐姿必须挺直脊背,而且发言时必须站立,开首称呼“文格尔先生”,不服从者立即退出。</P> <P><BR>第二天,内部统一和建立外敌。文格尔要求大家体验集体的力量,他让所有人以一致的步调进行原地踏步,大声说要让楼下正上无政府课的敌人感到我们的存在。随后接受学生的建议,制定统一制服。<BR></P> <P>第三天,宣传和内部排斥。继续穿着红上衣的卡罗受到全班人的指责,她的存在被人为忽视,被群体自动过滤。文格尔定下了浪潮的标致,被热情激发的学生们四处发放传单,在各地贴上浪潮的标志,为了显示勇敢和坚定的信心,蒂姆不顾危险爬上市政府大楼。一夜之间,浪潮传遍整个城市。<BR></P> <P>第四天,建立严密的组织并扩大。浪潮的组织逐渐扩大,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手势。蒂姆成为文格尔的保镖,同时建立了最极端的忠诚小团队。他们的行为走出了校园,在礼堂的水球比赛中,不做浪潮手势的人被强制不许入场。<BR></P> <P>第五天,优秀的纳粹。文格尔和女友吵架,他深陷其中,这个只是想做实验的教师此时已无力自拔。马尔科用暴力打了自己的女友。每个人都改变了自己的性情。正如他们在课堂开始时所描述的独裁政府一样,统一的集体,暴力的恐怖,现下全有了。<BR></P> <P>第六天,终结失败。文格尔让学生们去礼堂,决心终止实验。在选读了几篇学生们关于"浪潮"的体会后,文格尔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演讲,马尔科提出异议,被文格尔要求学生们揪上主席台。事情到此起了变化,文格尔说,"你们要杀了他么?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法西斯当年做的,我们就是纳粹"。他宣布"浪潮"从此解散。但一切都晚了,忠诚者蒂姆深受刺激,他拔枪要求文格尔收回命令,随后击伤同学,吞弹自尽,文格尔也被警方带走。</P> <P>故事情节非常清晰,但和现实中的实验略有出入。现实中Ron Jones最后制止了实验的进展,没有酿成悲剧。现实中Ron<BR>Jones一开始就没有对纳粹的运作方式进行抵触,他是自觉的制定规则而不是被动的卷入,从始至终都直接控制了学生之间的既得利益原则,他公开鼓励告密,并在行为过程中引进流放模拟现实中驱逐出境或送往孤岛劳动的手段,这些在电影中是没有的。事实上,现实中的实验尺度还要远超电影中所展现的,不过共同的地方是两者都极为精准的指出了纳粹组成所需要的几点要素,即:集体荣誉、行为组织化、自我孤立、理念宣传、暴力统治和先锋队组织。阿伦特认为,纳粹是一个洋葱一样的组织,它以层层包裹的状态出现,同时又不断的自我运动,自发寻找敌人,逐渐清除内部和外部影响运转的人群,所以纳粹的核心组织一直在发生变化,只有理念如一。</P> <P>实验结束后,Ron Jones对采访者说,“我相信法西斯主义在美国的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现,法西斯主义一直是可能的,因为人生坎坷,它却如此容易。人们失去了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尊严,他们的价值观念,总有人跳出来并且说,‘我知道该当如何。’”法西斯主义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西方思想观念和科学发展的结果,波普尔就直接指出了两个根源,一个为国家主义的发展,一个是历史进化论的进行。在这样两个流行的能够蛊惑人心的理念面前,大多数人选择了屈从。在逻辑上,它是几千年发展下来的模式,没有经过确切的对立知识的发展,很难避免它的魔力。理念在人类的思想中仍然在发展,所以没有人知道,法西斯主义会凭借哪一个理论再次卷土重来。但是正如Ron Jones所讲的那样,法西斯主义来自于艰难时世,如果不是在人类自我竞争的残杀中,出现了大量的悲惨的结果,法西斯主义的鼓动是毫无意义的。电影中的蒂姆之所以深陷其中,就在于在纳粹组织下的集体中,他找到了自我的价值,在现实中,蒂姆从来受不到同伴的重视,一直被称为软脚虾,他胆小、自卑,但在集体中则完全不是这样,纳粹的集体化组织赋予了他新的生活,变得受人尊重,变得有勇气,有生活的成就感。可以说,灾难产生于发生灾难之前,纳粹的成因首先在于人们早已在现实中制造了敌人,他们的出现只是等待一个实际而已。纳粹的真正内因不在外界,而首在人心。</P> <P>纳粹是以真理作为核心出现的,他们所希望和宣传的是一个或多个崇高的理念。第三帝国的终极理念是铸造真正的人类优秀种族,法西斯主义的出现是因为墨索里尼认为法西斯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统治方式,世界将最终如此。而在电影中是被简化了的,他们的理念是集体荣誉以及在集体中生活所带来的理想主义激情。荷尔德林说,“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这就是理念作为真理所表现出的力量。但是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在人们忽视了实现最终真理的途径时,邪恶就将趁机而入,在行为上,它所表现出来的高尚面貌一点不会比正义更差。在《浪潮》的结尾,文格尔在礼堂中准备结束浪潮运动,但在那之前,他一反常态的发表了一篇振奋人心的演讲,这篇演讲之所以精彩,能够鼓动激情,实在是因为他淋漓尽致的道出了纳粹之所以存在的深层矛盾,他说,“德国近年来每况愈下,我们是全球化中的输家。</P> <P><BR>但政府却告诉我们什么?努力干活才是摆脱危机的唯一办法!那些政治家根本就是经济的傀儡,失业率必须下降!我们还是出口大国,但实际上穷人越来越穷,富人却越来越富。恐怖活动是现今最大的威胁,而恐怖活动正是我们自己通过散布不公正而一手造成的。当我们把自己的星球一步步推向毁灭的时候,那些富人却在一旁摩拳擦掌,建造空间站,还想从高处来欣赏这一切么?‘浪潮’是改变这一切的唯一途径!</P> <P><BR>团结一心,其利断金。我们,今天,此时此地,我们将创造历史!从这里开始,‘浪潮’将席卷整个德国,谁阻止我们,‘浪潮’就会吞噬谁!”这和第三帝国的崛起异曲同工,一战失败的德国经济濒临崩溃,魏玛共和没有带来人民所希望的痛苦,恰恰是在希特勒初期的统治时期,德国的经济走出了衰落。还有什么更能说明元首的力量呢?没有现实的痛苦和可见的幸福,也不会存在虚幻理想的真实土壤。所以预防纳粹悲剧的再次来临,最重要的还是找对现实的脉搏,从根源上予以切除。</P> <P>纳粹一旦出现,就有了自身的生命力,想要毁灭它就不再是容易的了。文格尔的学生们首先通过自我认同排除了异议分子卡罗,并通过恐怖和暴力促使卡罗放弃对浪潮行为的抵制,然后通过集体拥有的暴力力量成功击退了一次外班的挑衅,在然后,他们不再允许浪潮成员退出,蒂姆更用手枪阻止浪潮的终结。曾经经历过美国第三浪潮实验的Coniglin说,到此时,“你已别无选择,或者是或者不是,不能骑墙。”作为集体,它的荣誉不允许出现叛徒。文格尔希望通过对纳粹的恐惧来消除自身所创造的微型纳粹所带来的恐惧,结果终于是悲剧,文格尔和他所带出的忠实弟子蒂姆终归没有摆脱被“浪潮”吞噬的命运。不过,幸运的是,幸好只是一场实验,幸好只是一部电影,否则,被“浪潮”吞噬的就不会是一、两个人了。</P> <P>浪潮的结束留下无尽的思考,它也许昭示了,无论在何时,在面对地上的灾难时,都不要忘记遥望天空,在无穷暗夜里的伟大和悲悯。<BR></P>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