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盛宴散场

<P>每一个时代的金融或非理性繁荣总以曲终人散收场。郁金香狂热、南海泡沫、1825年恐慌和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裂,都是潮起潮落的一部分。如今,我们不应期望有所不同,但这并不会让各经济体的周期性本质变得更容易让人接受。</P> <P>在经济利好时期,人类集体心理和自我强化的经历让我们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陈旧的繁荣与衰退的钟摆律已被赶走。大灾难和破产随之而来,新的共识从上次盛宴的杯盘狼藉中显现。新的正统观念认为,盎格鲁-撒克逊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死了,全球化名誉扫地。即使是资本主义本身,似乎也正处于监狱医院医生们的监视下依靠呼吸机苟延残喘。曾经的金融巨头沦落为贱民。现在,晚宴上忏悔偷了圣诞礼物,比承认你跟投资银行业有瓜葛,或许更能为人接受。</P> <P>困境总会渡过,情况终会改变,这也是必然的。凭借美国、英国或其它地区的财政刺激幅度,甚或戈登·布朗(Gordon Brown)看似成功的20国峰会,不是今年,就是明年,情况将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复苏。</P> <P>倒不是我们该对目前的痛苦感到不在乎。有些人说,理性地讲,经济衰退充满刺激和趣味。这是冷酷无情的胡说八道。对人家说他们失去了工作或生意,而他们的麻烦仅仅是因为经济周期的一部分,不会让人好过一些。把钱花在缓冲经济衰退所造成的最坏影响的刀口上,仍然至关重要——尽管最初,正是消费和贷款导致我们落到这步田地。</P> <P>必须坦白说,资本主义搞砸了——或更确切的说,资本家们搞砸了。我们——商业、政府、消费者——屈服于过剩;我们变得过于贪婪。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日子很好过。表面上良性的利率政策、廉价商品从中国源源不断地输入,抑制了通胀,你要做的就是去上班——节俭适度已经过时了。</P> <P>正如崩溃在所难免,钟摆也将向另一边摆去。资本主义的尖牙利爪将不再锋利,我们将看到生活在20世纪70年代的人们所熟悉的国家法团主义的回归。从事商业的我们需要贤明一些:假如纳税人需要为银行和其它企业纡困,就应当期待有发言权。退化了的威尔士和苏格兰已在用斯堪的纳维亚模式运行;我们应期待有更多的相同案例。这是筵宴宿醉的一部分,但或许不是治愈磨人头痛的良方。</P> <P>正如商业模式在政府运作中变现不佳,政府模式对于商业运作同样力不从心。40年前受到哈罗德·威尔逊(Harold Wilson)追捧,并受到匈牙利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卡尔多(Nicholas Kaldor)和托马斯·巴洛夫(Thomas Balogh)支持的凯恩斯模型差点令英国翻船。这一次,从英国国有银行投资迅速抽身至关重要。</P> <P>如若不然,我担心人才将大批逃离英国。在这个产能过剩的世界,有一样东西是短缺的,那就是人力资本。如果财政部的不死阴魂管的时间太长——或税收体系不利于他们在辛勤工作和成功后得到奖赏,我们的头脑精英将不再为英国银行服务。此外,人才大范围的从问题银行撤离,使这些银行的重建更为困难。在现代技术背景下,人才和公司总部向司法管辖更友好的地方迁移也相对简单。同样,踌躇满志的成功人士可能改变自己的专业,加入精品运营业务或初创企业。</P> <P>从某些方面看,周期即将再次开始。私人股本集团KKR的亨利·克拉维茨(Henry Kravitz)近来表示,至少有3000至4000亿美元的私人股本资金在等待交易。最终,股市的低估值将变得不可抗拒,而并购的齿轮将再次吭哧作响地进入运行状态——虽然,这一次的杠杆效应明显低于从前。然后,钟摆将开始回摆。</P> <P>同时,另一个变化也开始显现。力量的地理平衡正在逆转——重新回归两个世纪前的力量发源地,东方和南方。新的资本主义将带有亚太和拉美的气息——更有秩序、更注重实效而且更灵活。那些地方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没法去,印度的低价Nano和中国的吉利(Geely)却可以。尽管其它地区性经济体在崛起,美国的革新和融资能力将不会减弱。如果没有现代凯恩斯主义者和监管者——就是这些人,在利好时期绝口不提资本主义的过剩——绊手绊脚,金融城也将重新繁荣。对西欧我没有那么乐观,在那里,结构性改革即使不是毫无可能,似乎也相当困难。</P> <P>以前被看作只适于从事慈善事业的国家,将成为新的力量发源地。非洲长期以来被看成充满战争、贫穷和疾病的大陆,将成为充满机会的大陆。看看80万左右的中国人在那里从事经营活动或工作就知道了。</P> <P>而相对陈旧的技术,可能在衰退中受到永久的伤害。在美国,主流纸质新闻报业将遭受重创,并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免费无线电视行业同样面临挑战。</P> <P>因此,资本主义将逃脱它寿终正寝的命运,但它需要一张更人性化的面孔。公司责任是关键。有些人表示,在经济艰难时期,这种滥情的,环保主义的主张是代价不菲的哗众取宠。对此我不敢苟同。任何未能与政府、绿色环保积极分子、慈善团体和新闻界建立联系的企业,是在拿它的未来犯险,因为消费者知道这很重要。</P> <P>炫富消费将令人皱眉。女士不再购买仅仅作为富有标志的手袋。男士消费极端昂贵的汽车时会变得更自觉。奢侈品还将留在我们的生活中,但评判它们的标准将是地道与否,手工水平如何,而不是标价。</P> <P>最终,全球化将不再是一个肮脏的词汇。它仍会是——在合理的社会和环境约束下——让全球大多数人致富的最有效手段。不过我们还从未成功地说清楚全球化的优势,也没有让每一个人感到其益处。从这一方面讲,20国会议的抗议者们是有根据的,但激进的口号和打碎晨星创投(Morningside)的窗户玻璃则是表达不满的不当方式。</P> <P>在经济衰退过程中,民主国家总是倾向于丑陋的保护主义。面临选举的任何政客都会保护专门技术和产业,正如工党在2005年对路虎(Rover)所做的,当面临2010年国会中期选举时,激进的再分配主义者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也会那么做。但反对蒙羞的宇宙主宰的虚无之声终将终结。可以想象,终有一天,投资银行家可能再次成为晚宴的宠儿。当然,这可能需要做点小小的品牌再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