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世界级城市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09年初的美国,整个国家沉浸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中,人心思变。全世界在看着美国,希望这个头号经济大国能早日引领世界走出经济衰退。美国人在期盼着一场“新政”,及政治领袖承诺的“改变”来临。美国社会的空气里,弥漫着隐隐的焦虑和不安。<BR>&nbsp;&nbsp;&nbsp;&nbsp;&nbsp; 就在美国即将“改朝换代”的日子——1月20日的几天前,美国的最大城市纽约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哈德逊河奇迹”,一个人类航空史上的神话。这件奇迹,雪中送炭似的,鼓舞了时下在经济低迷中消沉的美国人民。同时,也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世界级城市面对危难时的卓然风采。&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月15日美国东部时间15时26分,全美航空A320空中客车1549号航班从位于纽约市长岛的拉瓜迪亚机场起飞,欲飞往北卡罗莱纳州的夏洛特。担任机长的是美国前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沙林博格。<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1549号航班起飞后才90秒、攀升到3000英尺时,突然遭到鸟群撞击,导致机上两具引擎均失去动力。沙林博格即刻呼叫机场塔台控制中心,机场方面指示飞机立即折返,或者飞往最近的新泽西州的泰特伯勒机场作紧急降落。<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可是,沙林博格在瞬间研判眼前的情势,发现飞机根本无法掉头折返机场,并且当时的飞行高度和下降速率也无法安全降落到泰特伯勒机场。于是,这位机长果断决定放弃两个机场的着陆点,同时避开纽约市区的人烟稠密街区,冒险改让飞机紧急降落,向贯穿纽约市的哈得逊河上滑翔。<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是一着险棋。稍具飞行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项高难度的驾机操作任务。当时机场塔台的工作人员在意识到1549号航机的迫降意图时,在嘈杂的塔台联系中均安静下来,为这架命运未卜的飞机祈祷。<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549号航机坠河后没有立即沉入河底,机尾首先接触水面,其后以机腹接触水面缓缓滑行,飞机在水面上一边打转,一边顺着水流往南漂。最后,飞机在位于曼克顿附近的河上停止滑行,机身保持集体完整得停在河水水面上,飞机上全体成员则站在两只机翼上等待着救援……<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纽约市遂出现难得的“河面上泊空巴”的奇景,顿时成为摄影机、相机、手机的拍摄焦点。我想目击者都知道,他们亲眼看到的,是这座城市的一幕历史性场景。<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站在1549号航机机翼上等候救援的机上旅客,和闻讯数分钟内赶赴现场的救援单位,则构成这座城市另一幕动人的历史性画面——<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飞机机身完全停止后,机身开始慢慢下沉,紧急疏散程序立即展开:当时飞机上的旅客都保持镇定和秩序,让女士和儿童先离开机舱;随后飞机上所有人都停留在机翼上、紧急充气逃生滑梯上安静地等候救援;机长负责指挥疏散,并且两次仔细检查机舱是否仍有乘客,确定所有旅客离开后方才最后一个离开飞机。 <BR>&nbsp;&nbsp;&nbsp;&nbsp;&nbsp; 纽约市的警方与消防队于事发后立即出动,消防蛙人在事后5至7分钟内首先乘直升机到达,并跳入仅摄氏4度的河水中拯救生还者;飞机附近的渡轮也积极参与救援行动,船上的人将救生衣抛入河中,将生还者拉上渡轮;救援人员将没有受伤的旅客载至河畔的餐厅安顿,将受伤的旅客送至附近医院救治。<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场景动人,结果更让人欣慰:由于机长的应对得宜,以及有关单位的高效救援,1549号航班机上150名旅客和5名机组人员总共155人全部安全获救!仅15人轻微冻伤、擦伤。纽约的这次紧急迫降和救援行动,真是有惊无险。哈得逊河上的救难,将刻在纽约的城市史册上。它也注定了会在世间传扬,无远弗届,因为这是一件“无可复制”的奇迹。<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正如事后第二天纽约市市长彭博发表感言所说:“这是一个英雄的故事,像是电影剧本中的情节。如果电影这么演,或许观众还不相信,因为故事编得太好,好到观众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机长迫降技术高超、救援者迅速反应,每一位机上乘客和组员都获救。这个故事感动了纽约市数百万市民和全世界无数人。”<BR>&nbsp;&nbsp;&nbsp;&nbsp; 市长的讲话说出了美国人的心声。接连几天有关哈得逊河奇迹的报道,占据着美国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纽约州国会参议员舒默、希拉里和其他3州的参议员16日共同提出决议案,赞扬几十位机组人员、救援人员、渡轮业者和驳船驾驶员。<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是的,他们配得这样的荣耀。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危难中,这个真实的故事中每一个人的表现,都足以称得上是英雄,他们英勇而优雅地完成了一件伟大的使命——救助生命。纽约也无愧于一个伟大城市的称号,它践行了一个现代城市的首要职能——保障民众生命权。在这场零死亡的空难面前,纽约市各方对这场事故做出的反应,像是这个城市的重要地标,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城市的高救援水准、高效率和救援的道德热情,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国际都市的城市风范和人文风景。<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上个月,我的一个现为国内客机飞行员的中学同学在电话里告诉我,那天美航1549号航班迫降接触水面之后,只要机翼或喷气发动机有一点对称不平衡问题,旅客的头就会像经历时速100公里的车祸那样撞击前排座位,通常有可能是全机覆没或者极少数人生还。<BR>&nbsp;&nbsp;&nbsp;&nbsp;&nbsp; 他的话提醒了我,飞机从空中迫降河面,在水中漂浮肯定难以持久,任何的轻微异动都有可能导致机身平衡丧失,加速飞机倾覆以致于沉没河底。如此说来,在此非常状态下,1549号航班上旅客的秩序和纪律就至为关键。&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事实证明了,1549号航班上旅客们的表现令人叹服。要知道,当时的飞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紧急迫降河面,机上旅客们顷刻间死里逃生,惊魂甫定,生死未卜,众人在河面上候援时四周是一片汪洋河水,脚下的飞机是随时有可能沉没的。置身这样的情境,就算是惊慌失措,或者争先恐后地求生,也是情有可原的。然而在整个救援过程中,飞机上原本素不相识的旅客,却能在机组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做到先女士儿童,后成年男子,大家一同有秩序地撤离。正是这份不争不抢不乱的从容,得以保住了所有人的性命。<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此次救援成功,还得益于当时哈得逊河上各类公私船只的主动、及时和有效的提供救援。尽管事出意外,尽管没有受过专业救援训练,但这些纷纷赶到1549号航机旁边的大小船只并没有慌张忙乱,而是同样沉稳从容地将机上旅客接续接走。事后,警方及消防队等专业救援机构对此也予以了肯定。&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549号航班的迫降是出于不可抗力,可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危难面前,无论政府还是民间,在意外事件中几乎所有人都做出了最有利于救援的反应,绝非出于偶然。机组人员、消防队员和警察的忠于职守,旅客们的礼让弱势,渡轮驳船的施以援手,都不是偶然现象。在美国,社会上一贯提倡尊重生命、忠于职守、投身公益、妇孺优先的价值观,从家庭里、学校里到各种媒体上,对于这些价值观均不遗余力地倡扬。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宣传,使得这么多的人在一场意外事件的生死关头,不约而同地做出如出一辙的行为。<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于意外中逃生,光有道德心和责任感也还不够。1549号航班的迫降,旅客们的秩序井然,仓促组成的救援队伍的迅捷有序,这要归功于经常性、制度性的赈灾训练和演习。在美国,所有高层建筑、地震高发区和人口密集城市经常要举行逃生演习。怎样迅速撤离,怎样使用通道,怎样施以援助,应该注意什么,应该避免什么,都要反复强调,反复演练。这种积习惯成自然的逃生及救援训练,曾在“九•一一”时让世贸中心大批楼内人员死里逃生,也是此次1549号航班迫降的成功救援的重要因素。<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是纽约市最闪亮的一刻。这些片段总是让我动容。有时,个体生命在突发的自然力量面前脆弱得就像一株芦苇,随时有可能被折断。当155个个体生命处于危险境地的时刻,这个城市以有效的救援和质朴的坚韧,奋力拉起他们的手,引领他们走出了绝望之地。我们经常说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缺乏国家认同意识,缺乏对集体、对民族的归属感。但在“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和此次1549号航班空难后的最初时刻,纽约市的各方人员迅速整合起来,形成一股合力,以守护挽救生命的名义,播撒希望,迎接重生,让人热泪盈眶。<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8年前,“九•一一”事件已经检验过纽约市的救援能力和市民的互助品质,其经历曾深深打动了全世界人心。此次的1549号迫降航班救援事件则以更加迅捷有序的行动和表现,继续保持着一个伟大城市的风采。难怪历史学家Vincent J。Cannato在06年9月这样总结:“比起8年前911事件时的样子,纽约市变的更安全、更繁荣、更具自信。”<BR>近年来,荷裔美籍学者萨斯奇亚•萨森首创的名词——“世界级城市”,逐渐为世人熟知。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进入新世纪之后,全球城市竞逐世界级城市的竞争有增无减,特别是发展迅速的亚洲城市和一些南美城市。2008年10月,美国杂志《对外政策》(Foreign Policy)在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学者和一些组织的研究基础之上,发表了全球城市的排名。入选的包括世界五大洲的60个全球城市,纽约排名第一。<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纽约的国际化、影响力,固然是重要因素之一。但纽约的人文文化、公共服务水平,应该是更重要的原因。在世界依旧并不太平的21世纪,一个世界级城市的重要评核标准应该包括救援能力。天灾人祸在所难免,但发生后,是否有能力及时有效救助,是非常重要的。危难状态,是对一个城市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的品质的一种检验。<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个世界级城市的光环不但表现在,它平常的时候外表迷人,更表现在当它遇到危难时,能够将它应有的人文精神、尊重生命的理念演绎出来。就像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纽约市上演的这场哈得逊河奇迹,每一个细节都是如此的完美。它向我们折射出一个城市的灵魂。更让我们懂得,什么叫做世界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