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五四运动”中的学生领袖

<P>“五四运动”最有名的学生领袖是罗家伦和段锡朋。他们因“五四运动”而声名鹊起。以后更是积极参与政治,不仅在文化领域,而且在推动“中国现代化”中作出很大贡献。 </P> <P>罗家伦任清华大学校长其间,通过要回庚款,成立“清华基金”,增设各科学院,延聘一流教授,将清华由庚款留美专科学校,改造成一所正规国立大学,是为清华之大转变。陈寅恪先生的评价是:“象志希这样的校长,在清华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毛子水先生回忆) </P> <P>罗家伦先生在五四运动中最被推崇的是他起草的那篇慷慨激昂的“天安门大会宣言”,又称“五四宣言”。文中称“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至有甘心卖国,肆意通奸者,则最后之对付,手枪炸弹是赖矣。危机一发,幸共图之!” </P> <P>此为“五四”普通意义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由来。在“五四运动”周年纪念中,罗家伦总结“五四”,提出五四“三精神”为: </P> <P>第一,这次运动,是学生牺牲的精神。<BR>第二,这次运动,是社会制裁的精神。<BR>第三,这次运动,是民众自决的精神。</P> <P>而五四运动的成就,他认为有(一)思想改革的促进。新思潮的运动。(二)社会组织的增加。(三)民众势力的发展。五四后,中国从一个气息奄奄的国家,活泼了起来。 </P> <P>“五四运动”的另一个著名领袖段锡朋也是北大学生,当时他的身份是北京大学学生会会长。在运动中被推举为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会长,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段锡朋非常有领袖才能,在运动其间,作为政法系的学生,他更是在“五四运动”中实践民主与法制的原则。运动中他每主持一个会议,通过一个议案,总要让大家进行充分的辩论,然后他将辩论双方的观点作简单陈述,再进行表决。他还被推为与政府谈判的代表,在谈判中甚至赢得对手的称赞。 </P> <P>罗家伦与段锡朋后来都因实业家穆藕初在北大的赞助留美名额而赴美留学,学成归国后在民国政府担任政府要员。在中国风雨飘摇三四十年代中为国出力,段锡朋更是积劳成疾,在1948年英年早逝。在病重其间,体恤战后一切维艰,坚拒特殊待遇,连病危用于抢救的氧气瓶,他也一再询问价格,当他得知要用外汇购买,表示:“要外汇买,就少用一点”,为国家民生忠贞之心,让人感动。 </P> <P>另一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效力的五四学生,是后来有名的九三学社领导人许德珩,许德珩是火烧赵家楼,殴打章宗详等后被捕的20几位学生之一。 </P> <P>这些当年的学生运动领袖,在从政后也遭遇学潮的挑战。九一八事变后,全国震动,学生更是在全国掀起要求停止内战,抗击日本的狂潮,全国大学生们纷纷进京请愿,并沿铁路线卧轨阻塞交通,时在政府担任要职的罗家伦先生积极在政府活动,结果政府由当时领袖蒋委员长出面接见各方代表,宣布抗日计划,甚至具体细则,全国风潮始趋熄灭。 </P>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政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