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于听到了赵紫阳关于六四的说法

<P>在六四20周年到来之际,赵紫阳的录音回忆录《改革历程》出版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秘书、中央政改办主任鲍彤先生说,“赵紫阳留下了一套录音带。这是他的遗言。赵紫阳的遗言属于全体中国人。以文字形式公之于世是我的主张,事情由我主持,我对此负政治上的责任。”</P> <P>鲍彤先生,在赵紫阳录音回忆录的《导语》中还进一步指出:“我不知道 在坦克和冲锋枪下伤亡同胞的数目。我国年年组织讨论日本侵略者杀死中国人的数目,从来没有谈论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杀死本国人民的数目。……党中央开了武力镇 压公民的先例。二十年来,历届领导上台,都照例必须像宣誓一般,作出肯定镇压的赞美。上行下效,省、市、县、乡、村,创造了多少起官员镇压公民的小天安门 事件?有人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有。”</P> <P>五月十五日在香港出版的(265期)《动向》杂志开设【特辑:赵紫阳遗言】中文独家首发了赵紫阳录音的部分与六四相关的精彩内容:《“六四”问题应当是非常清楚了》、《不敢公开的审查报告:&lt;在1989年政治动乱中涉及到赵紫阳同志的有关问题&gt;》以及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教授麦克法夸尔为赵紫阳录音回忆录英文版写的序言(鲍朴翻译)。同时,本期《动向》杂志封面“赵紫阳在一九八九年”也是首次公开的照片。</P> <P>赵紫阳录音回忆录的问世,无疑是纪念六四20周年的一个重大事件。六四的屠城血案和赵紫的冤案,都是中共执政历史上耻辱的一页。</P> <P>20年来,尽管在经历审查之后,原先强加在赵紫阳头上“分裂党”、“支持动乱”的罪名都无法成立,高层内部的《在1989年政治动乱中涉及到赵紫阳同志的 有关问题》(三十条)报告因为无法自圆其说,也从来没有公开;在这幺长的时间里当局一直在处心积虑的刻意淡化:早已将六四的定性从原先的“反革命暴乱”改 为"八九春夏之交"的一场"风波",再后来就变成更加中性的"六四事件",同时还采用种种“冷处理”的手法,试图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彻底消除之。</P> <P>但是, 中南海权贵仍然拒绝还赵紫阳清白,直到把赵紫阳幽禁至死,中共也不给他一个说法,完全彻底地剥夺了他作为一个党员和公民的基本权利。</P> <P>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铜墙铁壁的一党专制也无法一手遮天。你不给赵紫阳一个说法,赵紫阳就给你一个说法,赵紫阳是用自己的生命给出了这个说法!</P> <P align=center><BR>完整录音 还原历史</P> <P align=center>——赵紫阳录音回忆《改革历程》香港出版</P> <P align=center>书名:&nbsp; 改革历程</P> <P align=center>作者:&nbsp; 赵紫阳</P> <P align=center>出版社:&nbsp; 新世纪出版社(香港)</P> <P align=center>页数:&nbsp; 384</P> <P align=center>版次:&nbsp; 2009年5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P> <P align=center>国际统一书号:978-988-17202-7-6</P> <P align=center>定价: $118(港元)</P> <P align=center>注:英文版由美国西蒙舒斯特公司(Simon &amp; Schuster, Inc.)同时出版</P> <P align=center><BR>*****************************************************</P> <P>“关于改革的全过程,其中的甘苦与探索,合作与分歧,在本书中都有论述,这是我看到过的迄今最深入和最可靠的史料。”</P> <P>——《导言》作者:鲍彤</P> <P>&nbsp;“如今的中国,赵紫阳是不允许存在的。到了不再偏执的未来,也许他将进入华夏先烈之列——他们为国効力,功勋卓着,但不见容于最高统治者。当他们腐坏的政敌早已灰飞烟灭的时候,他们的英名将久远长存,受人景仰。”</P> <P>——《代后记》作者: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Roderick MacFarquhar)</P> <P>全书目录</P> <P><BR>第一部分&nbsp; 1989年“六四”事件</P> <P>一、八九学潮初起</P> <P>二、4•26社论激化了矛盾</P> <P>三、两种处理学潮方针尖锐对立</P> <P>四、决定戒严和武力镇压</P> <P>五、邓的拍板不具合法性质</P> <P>六、宁愿下台也必须坚持自己的主张</P> <P>七、同戈尔巴乔夫的谈话</P> <P><BR>第二部分 非法幽禁与世隔绝</P> <P>一、三年审查不了了之</P> <P>二、非法幽禁岁月漫长</P> <P><BR>第三部分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P> <P>一、邓小平和陈云的不同主张</P> <P>二、1981年进一步调整经济</P> <P>三、开始对外开放</P> <P>四、探索经济建设的新路子</P> <P>五、我同耀邦在经济上的不同意见</P> <P>六、计划与市场</P> <P>七、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P> <P>八、经济过热、软着陆和治理整顿</P> <P>九、扬长避短发展外贸</P> <P>十、农村包産到户</P> <P>十一、探索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P> <P>十二、关于沿海发展战略的几种不同意见</P> <P>十三、探索反腐败的道路</P> <P><BR>第四部分 从反自由化到十三大</P> <P>一、胡耀邦被迫辞职</P> <P>二、防止反自由化扩大化</P> <P>三、说说胡乔木和邓力群</P> <P>四、筹备党的十三大</P> <P><BR>第五部分 1988年的经济和政治</P> <P>一、十三大后出现的好形势</P> <P>二、市场抢购和银行挤兑的出现</P> <P>三、治理整顿的负作用</P> <P>四、闯物价改革关</P> <P>五、改革开放遭受很大挫折</P> <P>六、来自中央高层不和谐的声音</P> <P>七、“倒赵风”的由来</P> <P><BR>第六部分 政治体制改革</P> <P>一、邓小平心目中的政治体制改革</P> <P>二、政治体制改革阻力重重</P> <P>三、胡耀邦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态度</P> <P>四、我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过程</P> <P><BR>《赵紫阳录音回忆录》即将上市(摘录片段)<BR><A href="http://ncn.org/view.php?id=75110&amp;charset=GB2312">http://ncn.org/view.php?id=75110&amp;charset=GB2312</A></P> <P><BR>作者 : 赵紫阳 打印此文&nbsp;&nbsp; 告诉好友2009-05-15 12:00 AM</P> <P>&nbsp;</P> <P>新世纪首发图片:即将出版的赵紫阳录音回忆录《改革历程》中文版封面</P> <P>&nbsp;</P> <P>新世纪首发图片:即将出版的赵紫阳录音回忆录英文版封面 </P> <P>完整录音 还原历史</P> <P>——赵紫阳录音回忆《改革历程》香港出版</P> <P>书名:&nbsp; 改革历程</P> <P>作者:&nbsp; 赵紫阳</P> <P>出版社:&nbsp; 新世纪出版社(香港)</P> <P>页数:&nbsp; 384</P> <P>版次:&nbsp; 2009年5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P> <P>国际统一书号:978-988-17202-7-6</P> <P>定价: $118(港元)</P> <P>注:英文版由美国西蒙舒斯特公司(Simon &amp; Schuster, Inc.)同时出版</P> <P>&nbsp;</P> <P><BR>《华盛顿邮报》今天的报道内容如下</P> <P>(录音原声请听<A href="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srv/world/interactives/zhao-ziyang-audio/2.html">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srv/world/interactives/zhao-ziyang-audio/2.html</A>)</P> <P>&nbsp;</P> <P align=center>赵紫阳录音片断</P> <P align=center>&nbsp;<BR>一</P> <P>6月3日夜,我正同家人在院子里乘凉,听到街上有密集的枪声。一场举世震惊的悲剧终于未能避免地发生了。</P> <P>“六四”悲剧三年后,我记下了这些材料,这场悲剧已经过去好多年了。这场风波的积极分子,除少数人逃出国外,大部分人被抓、被判、被反覆审问。情况现在应当是非常清楚了,应该说以下三个问题可以回答了:</P> <P>第一,当时说学潮是一场有领导、有计划、有预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斗争。现在可以问一下,究竟是什么人在领导?如何计划,如何预谋的?有哪些材料能够说明这一点?还说党内有黑手,黑手是谁呀?</P> <P>第二,说这场动乱的目的是要颠覆共和国,推翻共産党,这方面又有什么材料?我当时就说过,多数人是要我 们改正错误,而不是要根本上推翻我们的制度。这麽多年过去了,审讯中得到什么材料?究竟是我说得对还是他们说得对?许多外出的民运分子都说,他们在“六四 ”前,还是希望党往好处改变。“六四”以后,党使他们完全绝望,使他们和党处在对立的方面。在学潮期间,学生提出过很多口号、要求,但就是没有提物价问 题,而当时物价问题是社会上很大的热点,是很容易引起共鸣的。学生们要和共産党作对,这麽敏感的问题他们为什么不利用呢?提这样的问题不是更能动员群? 吗?学生不提物价问题,可见学生们知道物价问题涉及改革,如果直接提出物价问题动员群校?导噬弦?炊浴⒎穸ǜ母铩?杉?皇钦庵智榭觥?</P> <P>第三,将“六四”定性为反革命暴乱,能不能站得住脚?学生一直是守秩序的,不少材料说明,在解放军遭到 围攻时,许多地方反而是学生来保护解放军。大量市民阻拦解放军进城,究竟是为了什么?是要推翻共和国吗?当然,那麽多人的行动,总有极少数人混在人群里面 攻打解放军,但那是一种混乱情况。北京市不少流氓、流窜犯乘机闹事,那是完全可能的。难道能把这些行为说成是广大市民、学生的行为吗?这个问题到现在应当 很清楚了。</P> <P align=center>&nbsp;二</P> <P>以上几点,就是说明1987年中央领 导班子改组、耀邦辞职以后,面临着一个声势浩大的反自由化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不反是不可能的。当时有一种很大的力量,要乘反自由化来大肆批判三中全会的 路线,要否定改革开放政策。而我如何顶住这股势力,如何把反自由化控制起来。不使扩大化,不涉及经济领域;尽量缩小范围,尽量减少一些思想混乱,这是一个 方面。再一个方面就是对人的处理的问题。要不要处理人、伤害人。如何少处理人,不过多伤害人,这也是我当时面对最头痛的问题。</P> <P>反自由化以来,一些老人们劲头很大,极左势力也很大,想要整很多人。邓小平一向主张对党内一些搞自由化 的人作出严肃处理。王震等其他几位老人也是如此。邓力群、胡乔木等人更是想乘机把这些人置于死地而后快。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这次反自由化中尽量少伤害一 些人,保护一些人,即使没法避免也力求伤害得轻一些,这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一开始,在制定中央四号文件时,为了少伤害一些人,对如何处理在反自由化中 犯错误的人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文件提出:需要在报刊上点名批判和组织处理的,只是个别公开鼓吹资産阶级自由化、屡教不改而影响很大的党员,并且应经中央批 准。还指出,对有些持系统错误观点的人,可以在党的生活会上进行同志式的批评,允许保留意见,采取和缓的方式。我在宣传部长会议上和其他场合还讲了在思想 文化领域要团结绝大多数人的问题,指出包括有这样或那样片面错误观点的人都要团结。我还指出,在从事思想理论文化领域工作的党员中,既鲜明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又热心改革开放的人固然不少,但也有些人拥护四项基本原则,而有些保守僵化;也有些人热心改革开放,而讲了些过头的话,出格的话。既不要把前者看成是 教条主义,也不要把后者看成是自由化分子,都是要教育团结的人。我当时有意识地强调反自由化时把有点自由化错误的人和有点僵化保守的人,都说成属于认识上 的片面性,就是为了尽量避免或少伤害人。</P> <P align=center>三</P> <P>但是,我们已经实行了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对一直遵循传统社会主义原则的中国人民,究竟应该给个什么说 法呢?一种说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搞早了,该退回去,重搞新民主主义;一种说法是,中国未经资本主义发展就搞社会主义,现在应当进行资本主义补课。这两种说 法虽然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必然会在理论上引起很大争论,很可能在思想上造成新的混乱。特别是这样的提法不可能得到通过,搞得不好会使改革开放事业遭到夭 折,因此不能采取。我在1987年春季考虑十三大报告时,很长一个时期就考虑这个问题如 何回答。在思考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提法最好。它既承认、肯定了我们已搞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的历史,同时由于它是个初级阶段,完全 可以不受所谓传统社会主义原则的约束;可以大胆地调整超越历史的生産关系,从越位的地方退回去,实行适合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和生産力发展需要的各种改革政 策。</P> <P align=center>四</P> <P>也许有人会问,你过去在地方工作,怎麽对经济改革发生兴趣?我认为中国经济必须改革,虽然那时我也看过 一些东欧经济改革的书,但出发点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主要的是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弊端太多,人民付出的代价太大,效益太差。但弊端的根本在哪里,开始也不是 很清楚。总的想法就是要提高效益。来北京后,我对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地不是为了追求産值多少,也不是要把经济发展搞得多快,就是要在中国找到一个如 何解决人们付出了劳动,而能得到相应的实惠的办法,这就是我的出发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2-3%就不得了了,而我们经常增长10%,但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至于怎样找到一条路子,我当时观念里没有什么模式,没有系统的主张。我就是希望经济效益好,有这一条很重要。出发点就是经济效益好,人民得到实惠。为了这个目的,摸索来,摸索去,最后就找到了适合我们的办法,逐渐走出了一条路。</P> <P align=center><BR>五</P> <P>总之,当时有两部分,一个是计划体制外的市场经济,一个是计划体制内的计划经济。我们一方面扩大计划外 的市场经济,另一方面逐步缩小计划经济的比重。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的情况下,势必是此消彼长。计划经济缩小减弱,市场经济就得到扩大和加强。当时市 场经济部分主要是农业、农副産品、轻纺工业、消费品工业,而属于生産资料生産的,基本上掌握在国营企业手里。一个消费品,一个生産资料,如果控制生産资料 生産的企业不削弱、不缩小,不分出一部分投入市场,新生长起来的那一部分市场经济就无法继续;如果生産资料生産的那一部分,一点也不允许自销,一点也不允 许进入市场——如果把小煤窑、小水泥也都统管起来的话——那新生长的市场经济将会因缺乏原材料而遭遇到极大的困难。所以十几年来对计划内经济体制的改革, 对国有企业机制的改革,尽管都没有触动根本,但从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个意义上看,它起了不可忽视的良好作用。</P> <P align=center>&nbsp;六</P> <P>当然将来哪一天也许会出现比议会民主制更好、更高级的政治制度,但那是将来的事情,现在还没有。基于这 一点就可以说,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不仅要实行市场经济,发展现代的文明,还必须实行议会民主制这种政治制度。不然的话,这个国家就不可能使它的市场经 济成为健康的、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实现现代的法治社会。就会象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出现权力市场化,社会腐败成风,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P> <P align=center>七</P> <P>现在回想起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实在不容易,阻力很大,顾虑很多,很多无名恐惧,给要做这些事的人带了 很多帽子。改革开放,尤其是开放很不容易。一涉及到与外国人的关系,总怕丧权辱国,怕自己吃亏,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我常给他们讲这个道理:外国人 到中国投资,他们本来就很多顾虑,我们的政策这样不稳定,应该说有很多风险,要怕的应该是拿钱进来的外商,我们中国政府有什么可怕的呢?</P> <P align=center>RFA:赵紫阳录音回忆的历史背景(鲍彤)<BR>2009-05-14<BR></P> <P>赵紫阳留下了一套录音带。这是他的遗言。 赵紫阳的遗言属于全体中国人。以文字形式公之于世是我的主张,事情由我主持,我对此负政治上的责任。赵紫阳录音回忆的价值,供世人公论。它的内容关系到一段正在继续影响着中国人现实命运的历史。这段历史的主题是改革。在大陆,在目前,这段历史是被封锁和歪曲的对象。谈谈这一段历史的背景,也许对年轻的读者了解本书会有点用处。</P> <P>&nbsp;赵紫阳“六四”问题应当是非常清楚了 – 摘自录音回忆“改革历程(赵紫阳著))</P> <P>请收听赵紫阳录音回忆(一)<BR>请收听赵紫阳录音回忆(二)</P> <P><BR>鲍彤:赵紫阳录音回忆的历史背景(一) – 中国为什么非改革不可</P> <P>鲍彤:赵紫阳录音回忆的历史背景(二) – 党国领导当时开的药方里没有改革</P> <P>鲍彤:赵紫阳录音回忆的历史背景(三) – 四川在探寻改革之路</P> <P>鲍彤:赵紫阳录音回忆的历史背景(四) – 进入了改革年代</P> <P>鲍彤:赵紫阳录音回忆的历史背景(五) – 赵与邓的分歧在于党和人民关系的定位上</P> <P>鲍彤:赵紫阳录音回忆的历史背景(六) – “六四”开创了全民噤声的新局面 </P> <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