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舆论看中国:思考危机之后中国的世界地位

<P align=left>法国《世界报》以《思考危机之后的世界》为题,邀请两位法国资深国际问题专家讨论此次金融危机之后的世界秩序,由于中国的崛起,对今后世界形势的任何判断都不能离开中国因素,因而,这一讨论也在相当程度上涉及到对中国走势的预测。这两位专家一位是现任职原子能委员会的战略研究员戴尔裴什,另一位是现任职战略研究所研究员赫斯博尔格。</P> <P align=left>危机之后世界力量的布局是否会发生变化?更为具体的说,危机之后世界格局会否发生不利于美国而有利于中国的变化?从这一问题切入,两位专家的回答略有不同。对于赫斯博尔格来说,此次危机之后,世界格局必定发生变化,他将此次危机同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危机相比,认为危机之后世界秩序将发生重大重组。但是重组将有利于谁,目前尚难以定论。</P> <P align=left>戴尔裴什则表示,将此次危机同上世纪三十年代危机相比并不恰当,当时美国国内产值在三年内减少了百分之五十。同时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曾经是二次世界大战的诱因之一,而面对此次危机却存在着一个世界协调机制,如二十国峰会。</P> <P align=left>赫斯博尔格表示,此次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美经济紧密相连这样一个事实而引发的。中美在经济、金融、商业等各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事实同时也使得双方尽管在很多方面存在分歧,但却不可能有任何实质性的冲突发生。</P> <P align=left>戴尔裴什则强调中美之间虽有相同利益,但危机显现的却是中国对于美国的严重依赖。虽然中国目前企图刺激内需,但在一个没有健康和退休保障制度的国家,刺激内需谈何容易。</P> <P align=left>戴尔裴什表示,中国存在较大的社会问题,目前由于危机,社会冲突有加剧的趋势,中国政府当然可以采取强硬的镇压政策,镇压可能成功,但也可能失败。她表示她也很难认同中美联合主导世界局势这种分析。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中国遵循产品质量标准,遵循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中国的产品是否仍然有强大的竞争力呢?但是,二十一世纪的世界能否是一个不遵循这些基本要求的世纪呢?</P> <P align=left>对于中美目前的这种甚为特殊的关系,赫斯博尔格提出,美中目前这一相互依赖的情况十分奇特,美中的互动及其演变将是此次危机的演进和解决的重要指标。同时目前的危机并非向着美中互赖加强的方向走,而恰恰相反,世界现在正在走出美中这种特殊结盟。他同时指出,目前关键问题就是中国这个非民主政权有多大的弹性?是否能够长久持续下去?一个政权的合法性是否能够永远建立在经济增长这一单一的合法性基础之上?</P> <P align=left>危机之后,美国是否会仍然主导世界格局?戴尔裴什表示,西方没落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但这些悲观的预言并没有实现.。同时也不要过高地估计亚洲的崛起。目前中国的产值还没有达到世界产值的百分之七。而所谓金砖四国的说法也是没有什么根据的。也许只有印度和巴西这两个民主国家能够较好地走出危机。</P> <P align=left>从经济发展讲,中国缺乏创新、污染严重、国家干预太深、社会冲突繁多等等则是很大的弱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