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文革浩劫的悲歌

<P class=EC_MsoPlainText><EM><SPAN><FONT face=細明體>一、姚蜀平<SPAN lang=EN-US>2006年完成《似水流年》後,攝於自宅。後邊</SPAN></FONT></SPAN>&nbsp;<SPAN lang=EN-US><FONT face=細明體><SPAN>&nbsp;</SPAN>鏡框的題詞「言為心聲」,是她於1986年11月8日應</FONT></SPAN> <SPAN lang=EN-US><FONT face=細明體>邀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後,北大學生會贈送。(姚蜀</FONT></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細明體>平/提供)</FONT></SPAN> </EM> <DIV><EM></EM></DIV> <P class=EC_MsoPlainText>【引言】尚安妍的人生悲劇,是折射而出的時代悲劇,是不太遙遠之前發生在神州大地的悲劇,是海內外中華兒女都不允許它重演的悲劇。 <P>先後任教美國多間高等院校的姚蜀平,4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似水流年》最近由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這是一部以飽含血淚的筆墨,抨擊中國文革十年浩劫的小說,是一曲用發自心底的真情,呼喚中國人絕不允許文革悲劇在神州大地重演的悲歌,值得重視和肯定。姚蜀平現居波士頓,1963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曾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科技政策管理所工作。曾任哈佛大學訪問學者。自1989年以來,先後任教美國史密斯學院、富蘭克林.馬歇爾學院和本特立學院。曾參與創作電影《李四光》、電視專題片《共和國之戀》等。</P> <P>■悲劇人生悲憫待人</P> <P>這部小說以五○、六○年代的中國為時代背景,以美麗的女大夫尚安妍的坎坷命運為主線,揭示了那個噩夢般年代帶給知識分子的深重災難和心靈創傷。小說取材於生活,真實感人。女主角尚安妍是「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同時又是一個道德完善的人。她沒有對迫害她的人與所處的時代妥協,同時以德報怨,懷著悲憫之心待人處世,以一顆感恩的心對待朋友。</P> <P><IMG alt="" src="http://chinainperspective.com/EditorData/Photo/2009/May/5282009yao02.jpg" border=0></IMG></P> <P class=EC_MsoPlainText><EM><SPAN><FONT face=細明體>二、姚蜀平<SPAN lang=EN-US>4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似水流年》,今年3月</SPAN></FONT></SPAN></EM><EM><SPAN lang=EN-US><FONT face=細明體>由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姚蜀平/提供)</FONT></SPAN> </EM> <DIV><EM></EM></DIV> <P class=EC_MsoPlainText><EM><SPAN lang=EN-US><FONT face=細明體>&nbsp;</FONT></SPAN></EM>《似水流年》故事梗概是,尚安妍被北京一個叫牛侃蕎的高官騙姦受孕,在被迫做人工流產的醫院裡,結識從美國回到中國的生物學家梅仲宇的妻子夏晶榕和她一家。「文革」初期,尚安妍從勞改農場跑回北京時,發現梅家三口挨批鬥後自殺,而唯一可能倖存的小男孩梅冬生卻不知所終。 <P>尚安妍後來下放到南方的一個小縣城,在當地武鬥的烽火中意外和冬生相遇,從此義無反顧地擔當起撫養好友遺孤的全部責任。公社醫院的杜醫生和「右派」溫爾雅在尚安妍的推動下,成了冬生的啟蒙老師。期間,尚安妍還以德報怨救治牛侃蕎於危難之中;後又與溫爾雅在患難中相戀,當溫爾雅去香港接受遺產時,尚安妍因為冬生不能同行而痛別所愛。</P> <P>其後,尚安妍回到北京,先後為了冬生的戶口和上學問題而違心地向當年騙姦她的牛侃蕎求助,並為了冬生而與她不愛的工人武正興結婚。而冬生則拜同院一位窮途潦倒、卻擁有美國雙博士學位的甘先生為師。甘先生鼓勵他跳級考上北大物理系,又精心調教他作為插班生考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P> <P>冬生在美國得到溫爾雅的真誠幫助,又找到與生父梅仲宇相識相知的美國老教授和舊房東,還發現父母自殺後盜走名貴小提琴的紅衛兵冷冰的蹤跡。為了解開父親告別人世時的謎團,冬生捨理工而轉學政治,決心要探尋文化大革命發生的來龍去脈。</P> <P>幾年後,誓言永不回國的冬生踏上歸國之路。他相信:只能在自己的祖國,和摯愛的母親尚安妍及許多「文革」受難者一起努力,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P> <P>■知識分子苦難歷程</P> <P>從姚蜀平為我們講述的故事中,不難發現一些耐人尋味的特點:</P> <P>其一,從政治上看,這部小說可以視為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苦難史。寫「文革」可以有多種視角,而《似水流年》則是從知識分子經歷的苦難和錐心之痛的角度來反映。可以說,它是一部關於中國文革大災難和大悲劇的故事。</P> <P>關於悲劇,古希臘哲學家和戲劇大師們有過堪稱經典的評述。歷來知識分子和歷史上的統治者都難免有一些基本的矛盾:政治上是專制與民主自由的矛盾;文化上是主流意識控制與人道主義和人性的矛盾;經濟上是強調工具論與崇尚自由職業的矛盾等。統治者往往是強大而無情的,知識分子則是敏感而又脆弱的。矛盾衝突的結果可想而知。知識分子在無情的環境和強大的體制前顯得脆弱無力,反抗如同以卵擊石,結果當然是悲劇,甚至是毀滅性的悲劇,雖然在精神上還可以自視清高。</P> <P>《似水流年》中的梅仲宇、尚安妍們就面對著這些無法迴避的矛盾。十年浩劫中,神州大地發生了太多的血腥和恐怖。小說給我們提供的第一個驚心動魄的恐怖畫面就是梅仲宇、夏晶榕一家的被迫自殺。沒完沒了的批鬥,皮帶和拳腳的抽打,剝奪尊嚴的人身侮辱,對美貌女性的淫邪目光…在被打得皮開肉綻、受盡凌辱之餘,梅家三口只能服毒自盡,以死抗爭!在萬劫不復的歷史巨變面前,在捍衛人性尊嚴的試煉中,他們成了精神上壓不垮、打不爛的純鋼!</P> <P>然而,比起夏晶榕一家,尚安妍的試煉卻需要具備更大的勇氣和更加堅韌頑強、不屈不撓的精神。先是被騙姦,而後把她貶到荒寒的「鹽城一號農場」;在遠離北京的小鎮當醫生,卻在生存問題上幾乎陷入絕境;武鬥現場巧遇被孟媽搭救的梅冬生,從此為了冬生的成長和教育而忍辱負重並放棄真愛。尚安妍回到北京後,為恢復應有的待遇而奔波,為冬生的戶口和教育而接受無愛的婚姻,並被迫放下尊嚴去求告加害者;含辛茹苦把冬生送到美國留學之後,還是孑然一身…。</P> <P>面對嚴酷的環境,面對體制和極左路線築成的高牆,尚安妍的人生道路充滿荊棘,的確需要更大的勇氣和更強的耐力。回顧過去,面向未來,她有多少疼痛、憤懣,又有多少憧憬和期盼!她的悲劇人生,她經歷的一切苦難,都引發讀者對當代中國發生的一切作深刻反思。</P> <P>■角色鮮明藝術豐富</P> <P>其二,從審美角度看,《似水流年》小說塑造了一些引人注目、內涵豐富的藝術形象,其中有的可以說是相當罕見的。</P> <P>女主角尚安妍並不是被極左路線製造出來的什麼「分子」,因而她的悲劇人生就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她的悲劇命運既體現了善與惡、美與醜、人性與獸性的搏鬥,也是對極左路線的有力批判。</P> <P>牛侃蕎作為高級幹部,有好色、自私的弱點,也有人性未泯的一面。作為「走資派」,經歷「文革」的磨難之後,他對歷史的反思也相當深刻冷峻,雖然要他完全否定自己的過去也難,但也不能簡單地把他歸結為壞人或者好人。這說明作者在筆下並沒有把人物簡單化。</P> <P>梅冬生是在苦難和折磨中成長的青年,他四次死裡逃生,蘊含「文革」中的四次重大事件(兩次武鬥、濫殺無辜的「民辦槍斃」和天安門「四五」運動)。最後他赴美留學和追尋歷史答案,故事鋪陳合情合理。</P> <P>小說中的杜醫生和甘先生都是個性鮮明、內涵豐富的人物。前者涉及「托派」及其理論,在當代中國文學作品中是個獨特的藝術形象;後者在早年歸國的高級知識分子中有一定代表性。</P> <P>溫爾雅是小說情節推進不可少的人物,可惜從藝術形象塑造來說卻比較弱。冷冰代表的是紅衛兵造反派中永不懺悔的人物。</P> <P>■批判文革有力深刻</P> <P>其三,從文學的批判功能來看,《似水流年》對極左路線的批判是有力和相當深刻的。小說借冬生給媽媽寫信,把中國的「文革」和二戰中的法西斯暴行「並列為20世紀兩大悲劇」。又把梅仲宇自殺前老在重覆的話「Somethingiswrong(什麼事情錯了)」延伸到冬生在《留美學生通訊》中看到留美學生在1950年3月4日提出的12個疑問:「新中國究竟走的哪一條路?有沒有言論集會等自由?我們知識分子在中國的地位怎樣?中國會不會歧視留美學生?是否我們一定先受訓後,才有資格做事?是否我們只能埋頭做事而不能對新政權有任何批評和建議?我們在這裡學習回國後還有用沒有?是否新中國只要大家窮得公平,而不重視新技能、新知識?中共目前固然愛護人民,但在得勢之後,會不會把人民一腳踢開?會不會像國民黨一樣漸漸腐敗起來?它會不會出賣民族利益?會不會走上南斯拉夫的路?……」(摘自《似水流年》,花城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P> <P>小說還借杜醫生的口,以肯定語氣介紹南斯拉夫人吉拉斯‧德熱拉斯(MilovanDjilas)寫的一本叫做《新階級–對共產主義的分析》的書:「它的精髓就是講革命後的政黨,形成一個新階級,一個政治官僚階級,官僚特權階級,他們佔有國家資產,他們不僅統治,而且也剝削人民大眾。」</P> <P>小說在研究和表現「托陳取消派」這一重要的歷史問題上,提供了新的角度、新的視野,和理性地認識新的觀點的可能性。這些比較尖銳、敏感的話題出現在小說中,既體現了作者的勇氣,也說明了時代的進步。</P> <P>■披露歷史保留資訊</P> <P>其四,從認識價值來看,這部長篇小說的時代感很強,也提供很多資訊。在故事情節的發展過程中,諸如「四清」運動的背景、文革的內情、全國武鬥、歷年物價、工資的變動情況、國際共運和中共黨內鬥爭史料,以至文革後恢復高考和1980年代留美學生的情況等,都有真實的披露。</P> <P>讀完《似水流年》,掩卷沉思,我的心情可以用「震撼」和「感動」來形容。</P> <P><IMG alt="" src="http://chinainperspective.com/EditorData/Photo/2009/May/5282009yao03.jpg" border=0></IMG></P> <P><EM> </EM></P> <DIV></DIV> <P class=EC_MsoPlainText><EM><SPAN><FONT face=細明體>三、<SPAN lang=EN-US>1974年文革後期,姚蜀平(右一)兄妹五人分別從各</SPAN></FONT></SPAN></EM><EM><SPAN lang=EN-US><FONT face=細明體>自下放的幹校返回北京。攝於天安門前。(姚蜀平/</FONT></SPAN></EM><SPAN lang=EN-US><FONT face=細明體><EM>提供)</EM></FONT></SPAN> <P>說震撼,是因為它講述的一個美麗善良而又勇敢剛強的女性在最美好的年華備受磨難的故事,可以說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苦難歷程,而尚安妍的人生悲劇,折射出的是時代的悲劇,是並不太遙遠之前發生在神州大地上的悲劇,是海內外的中華兒女都不允許它重演的大悲劇。說感動,是因為尚安妍這個弱女子面對苦難的堅貞不屈、忍辱負重、一諾千金和一往無前,以及還有像冬生那樣的年輕人,為了追尋讓父輩困惑的問題、涉及國家民族前途問題的正確答案,而不辭艱辛險阻。</P> <P>中國在艱難中前進,不斷地進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想,讀過長篇小說《似水流年》的讀者,都會很自然地聯想到屈原《離騷》中的這一名句。<BR></P>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