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全球经济危机——两种尺蠖效应的互动

就福利而言,美国“为穷人当业主给全球投资者下套”当然太过分了,但我们对“农民工”的住房不仅根本不承担责任,还要禁止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做法不改,就连廉租房也谈不到,何况谈“业主社会”? 就自由而言,美国民营金融业的“过度创新”确实是要管管。可是我们对正常的民间金融,尤其是国有金融不过问的农村民间金融也不给生存空间,这不是另一极的“过分”吗? 要骂美国人的“恶习”,更要学美国人的民主。要维护中国人的权益,就要改革中国的体制。

澳媒揭央视地震周年节目虚伪内幕

据说美国HBO频道摄制组到灾区采访,向中共当局申领的采访证件背后竟然写着 “采访时如遇突发事件或群体性事件,记者须马上离开,不得出谋划策。” 记者是干什么的?就是记录、报导他所看到的一切的,越是突发事件、群体事件才越应该在场,中共却让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或群体性事件”时马上离开,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奥巴马总统发布亚太裔传统月公告

目前,在政府领导岗位上工作的亚太裔的人数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他们与我国所有伟大的男女将士并肩战斗,保卫美国免遭来自国内外的威胁,以英勇的精神为国效劳。亚裔和太平洋岛民来自世界各地,来自太平洋岛屿的海滨和加利福尼亚州海岸,来自中亚大草原和肯塔基六月禾,来自喜马拉雅山和落基山之巅。这是我们更为完美的联邦的经历:美国因多元化而丰富,多元化也成为美国的立国之本。

20年前的今天——1989年5月13日

北京大学数千学生向天安门进发,开始一场绝食抗议以争取自由民主。来自十多所大学的数千名学生在北京师范大学汇集。北京高校绝食学生发表《遗书》。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连载

杀子悲歌――从汶川到天安门

HBO摄制组拍下富新镇家长到成都请愿的六十里长途游行;拍下绵竹市委书记下跪阻拦游行队伍;拍下都江堰新建小学难童家长堵塞公路抗议;拍下新华社女记者被当地官员驱逐;拍下建筑专家察看学校废墟,指建筑质量明显不合格;拍下一位汶川母亲声泪俱下的陈词:“钱我不要!我们要记住这是血的教训,未来不能让它发生在其他人身上。”

削减美元“影响力”,人民币政策的走向……

手中持有巨额美元的风险自金融危机以来成了中国政府和金融领导人们的一块心病。在大张旗鼓地推动特别提款权(SDR)没有特别功效,在增加黄金储备的措施有如隔靴搔痒后,中国政府再度出手,准备在贸易中更多地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以此来削减美元的“影响力”。这一举动引起一些经济学家关注。

晚清新政困局--政改是找死,不政改是等死?

一个传统深厚、陈陈相因的政府,一个获得过诸多历史成就的旧政体,即使它已经腐朽堕落、百弊丛生、千疮百孔、支离破碎,但只要它仍然还在运转,哪怕只是病态的、畸形的运转,对其实施大幅改革的主张也是不受欢迎的。

20年前的今天——1989年5月12日

北大校园内贴出大字报支持绝食行动。上海《世界经济导报》编委会今日发表三项声明,表示真切希望《导报》事件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连载

未来不变——市场经济

诸如“市场的终结”、“资本主义的终结”、“全球化的终结”这类宏论,开始充斥世界各地大小媒体,也当然充斥中国各类媒体。围绕市场经济与指令经济的争论,这不是第一次。最大也是最全面的一次是1930年代,那次的背景反差比较极端:一方面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大萧条,另一方面是苏联计划经济的高速增长。那次辩论是根本制度之争!中国30年来的经济增长,是“自由”的奇迹,市场化的奇迹,不是“大政府主义”的奇迹,更不是计划经济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