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需要“多难兴邦”,更不需诗人们吟咏的“党疼国爱”,我们只需把人当成人,关注无名者的哀痛。我们也期待着早日有一天,能象美国九一一周年纪念时那样,一一宣读死难者的名字,希望我们不止能看到地震死难同胞的完整名单,也能看到20年前遇难者的完整名单,让我们给远去的逝者以永恒的心灵之爱,郑重表达我们的哀思和忆念。
每月存档:2009年5 月
文革的孩子们——当代中国的国家与生命历程
从1967年到1978年,中国实行的“上山下乡”政策强迫1700万城市青年到农村生活工作。上山下乡这段历史提供了一个“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一个研究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家政策对生命历程影响的机会。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两个论题:(1)不利的国家政策如何通过社会分层结构对生命历程产生影响;(2)上山下乡的经历又是怎样影响到个人后来的生命历程和经济状况。
抵抗遺忘的見證錄 揭櫫真相的命運書
20年後,當年學運靈魂人物之一、絕食團和廣場指揮部副總指揮封從德寫出新著《六四日記——廣場上的共和國》,5月13日於香港由晨鐘書局出版、田園書屋發行,藉以紀念“六四”20週年。全書600頁,配有近70幅珍貴的歷史照片,有不少是首次披露與讀者見面。
金棕榈(葛底斯堡赋)
那个“民有、民治、民享”的葛底斯堡,命定地向我走来。……我的葛底斯堡是1989年的北京。都说时间能疗治心灵的伤痛,却我的心滴血不止。十九年过去,一滴又一滴,悄悄洇湿了我的衣衫、文字和目力所及的景色。那个晚照辉煌的黄昏,那片辽阔的战场,蓝雪枯草之下,我看到的是坦克履带榨出的永不干涸的血泊。
開放出版社舉行《零八憲章》新書發布會
五月九日下午開放出版社舉行了《零八憲章》新書發布會。
六四情怀今何在?
<P>今年是"六四"民运20周年。有人将现在的大学生与20年前的大学生做了对比 […]
512官方地震纪念被指作秀 遇难学生家长被行政拘留
<P>中国政府主办的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灾民原本期待的心愿不但没有实现,反而遭到非人道 […]
美国专家为中国环境保护献计献策
<P>去年北京奥运会举行期间,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控制空气污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是否会为未来 […]
美国加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P>美国加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是奥巴马政府新的外交政策的又一个反映。本周二联大会议以明显多数支持票 […]
汶川大地震周年 香港团体哀悼抗议
<P>汶川大地震一周年,香港民主党为此在立法会门外进行一分钟的默哀悼念。与此同时,也有香港民间团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