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考:亚洲的崛起

<P align=left>最新一期《外交政策》杂志“再思考”栏目出版了卡内基高级研究员裴敏欣的一篇文章,澄清了有关亚洲崛起的一些看法。 </P> <P align=left>看法一:“东西方的力量对比正在逐渐向东倾斜。” </P> <P align=left>裴敏欣认为并非如此。他认为,亚洲经济的发展以及该地区实力的增强并不意味着亚洲将成为世界格局的支配力量,最多能够成为世界格局的支配力量之一。亚洲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甚远。亚洲的人均GDP只有5800美元,而美国的人均GDP则为48000美元。即使维持现有的发展速度,亚洲人也需要77年才能赶上美国人的收入水平,中国人需要47年,印度人需要123年。按照现有的军事开支增长速度,亚洲国家的军事总开支在72年后才能赶上美国的军事开支。 </P> <P align=left>看法二:“亚洲经济有着不断的增长势头。” </P> <P align=left>虽然亚洲经济的发展通常被人看好,像高盛集团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于2027年超过美国,印度将于2050年超过美国,但裴敏欣对这样的预测并不看好。他指出,亚洲在未来几十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环境与自然资源的限制、目前的经济危机所暴露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弱点及巴基斯坦、朝鲜给亚洲安全局势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等,都是经济发展需要逾越的障碍。 </P> <P align=left>看法三:“亚洲的资本主义更具活力。” </P> <P align=left>裴敏欣指出,亚洲的成功正是自由资本主义原则优越性的体现。亚洲的资本主义确实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如较强的国家干预、家族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和高存款率等。但亚洲的成功是否由这些特点造成,这一猜想还未被证实。 </P> <P align=left>看法四:“亚洲将引领世界的革新运动。” </P> <P align=left>亚洲在技术创新上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美国的差距还是很大。2008年美国成功获得的专利申请有92000个,是韩国和日本的总数的两倍,中国与印度就更被落在后面。在教育体制上,刻板的教育思想、私立大学的缺乏、中心化的官僚体制、等级文化等也使得亚洲教育机构对美国同行们望尘莫及。 </P> <P align=left>看法五:“独裁制给亚洲以优势。” </P> <P align=left>实际上,仔细观察亚洲国家的发展状况我们就会发现,经济的发展往往是伴随着经济与社会自由度的加强而发生的;极端独裁的国家如缅甸、朝鲜等依然贫穷。 </P> <P align=left>看法六:“中国将主宰亚洲。” </P> <P align=left>美国在亚洲的势力还远未退去。亚洲的其他主要力量,如俄罗斯、日本、印度等,也不会愿意看到中国对亚洲的主宰。在美国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所做的民意调查中,只有10%的日本人、21%的韩国人和27%的印尼人希望看到中国领导亚洲。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