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size=2><B>英澳矿业巨头力拓在中国的4名员工被指窃取国家机密、破坏国家安全而被逮捕。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说这是中国在商业交易中利用国家力量采取报复手段。也有人说商场如战场,国人支持政府捍卫国家利益。</B> </FONT></P> <P><FONT size=2>此事受到海内外舆论密切关注的同时,也受到澳洲政府的重视。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提醒北京要考虑到双方的经济往来。英国和澳洲的许多评论人士也在分析中警告说,中国采取强硬手段会在国际商业合作危及自身利益。 </FONT></P> <P><FONT size=2>英国独立报的评论说,如果中国将贸易伙伴逮捕,以此作为重要的铁矿石谈判策略的一部分,那就超出了商业游戏规则。另外,如果中国竖立了在商业竞争中不择手段的声誉,那将对中国希望在国际经贸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努力造成损害。还有人提醒说,虽然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国际经济中中国并没有强大到可以为所欲为的地步,中国需要西方的程度,不亚于西方需要中国。<!– S IBOX –> <TABLE class=mvb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208 align=right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5><IMG height=1 alt="" hspace=0 src="http://news.bbc.co.uk/shared/img/o.gif" width=5 border=0></TD> <TD class=sibtbg> <DIV class=o> </DIV></TD></TR></TBODY></TABLE><!– E IBOX –></FONT></P> <P><FONT size=2><B>间谍案指称</B> </FONT></P> <P><FONT size=2>英国独立报的评论告诫中国要谨慎处理在华的西方公司,否则会让西方公司在中国从事商业活动时战战兢兢,影响他们在中国的正常业务活动,中国会步俄罗斯的后尘。当俄罗斯国家行为让西方公司感到忧虑的时候,这些公司就开始缩小在俄罗斯的商业规模。不过也有评论承认,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有权对工业间谍案件进行调查。 </FONT></P> <P><FONT size=2>被中国拘留的力拓员工包括力拓上海首席代表、中国铁矿石业务总经理胡士泰(Stern Hu)。胡为持澳大利亚护照的华人,其余3人均持中国护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说,这四人"打探并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和安全"。中国安全部门也说他们刺探窃取了中国的国家机密,并对中国钢铁企业的内部人员行贿。 </FONT></P> <P><FONT size=2>不过有人说,成为间谍活动目标的不是中国,而是力拓公司。澳大利亚报纸报道说,在过去一个多月当中,力拓在中国的铁矿石团队一直在香港和新加坡举行会议,他们担心他们在中国办公室的电话被窃听,电邮被审查,并说被截听的信息被转给了代表中国钢铁企业参加定价谈判的中国钢铁工业联合会。 </FONT></P> <P><FONT size=2><B>操纵铁矿石市场?</B> </FONT></P> <P><FONT size=2>胡士泰被捕的时候,正值中国钢铁企业同全球三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进行2009-10年度铁矿石定价的艰难谈判。 </FONT></P> <P><FONT size=2>5月份力拓统一为日本钢铁企业减价1/3,而中国的钢铁企业则努力更大幅度压价。当时铁矿石价格谈判已经持续超过了4月份的期限。尽管由中国钢铁企业联合会代表的许多家钢铁企业的铁矿石供应合同已经到期,但中国买方仍然坚持要求在全球经济衰退和需求锐减的时候,供应方应该将铁矿石供应价格减少50%。 </FONT></P> <P><FONT size=2>据中国媒体报道,胡士泰全面参与了上述铁矿石年度合约谈判。他曾经违反中国钢铁协会钢协的有关规定,擅自同中国地方的中小型钢厂签订长协合同。 </FONT></P> <P><FONT size=2>力拓同中国钢铁企业分别签署协议,使中国钢铁企业不能在铁矿定价谈判中协调立场,一致对外。 另外中国国内铁矿石贸易秩序混乱,贸易商和钢铁企业缺乏协调,使国外铁矿供应商有机可乘。中国市场分析人士说,铁矿石贸易市场的混乱促使有关当局下决心整肃。 </FONT></P> <P><FONT size=2>中国媒体报道还指责力拓囤积铁矿石,减少现货市场供应,使铁矿石价格上涨,在价格谈判中对中国施压。未经证实的报道说,胡士泰被捕的原因可能是操纵铁矿石市场。 </FONT></P> <P><FONT size=2><B>力拓毁约背后</B> </FONT></P> <P><FONT size=2>胡士泰被捕被有些人说成中国对力拓的报复行为的原因是此前不久力拓在向中铝出售195亿美元股份的计划中毁约。上月力拓放弃了同中国铝业的合作计划,转而同必和必拓在西澳的铁矿石合作,并通过发行购股权来弥补资金的不足。 </FONT></P> <P><FONT size=2>早在2月份力拓公布了将中国铝业在力拓中的股份从9%增加到18%的计划,以此融资200亿美元。但力拓的计划首先遭到英国股东的反对,因为同中铝的合同侵犯了他们的优先购买权。 </FONT></P> <P><FONT size=2>同时在英国和澳洲上市的力拓公司同中国的合作计划也遭到澳大利亚股东的激烈反对。上述计划也受到澳大利亚的政治气氛的影响。反对党发誓要否决力拓和中国的合作计划。澳大利亚一个参议员甚至在电视广告上呼吁废除力拓的计划。 </FONT></P> <P><FONT size=2>最终力拓不得不放弃了同中国的合作计划。虽然澳大利亚方面坚称力拓单方面毁约是"纯粹的商业行为",但许多中国评论认为力拓毁约有政治动机。 </FONT></P> <P><FONT size=2><B>商场如战场</B> </FONT></P> <P><FONT size=2>中国外交部坚决否认逮捕胡士泰是针对力拓的报复行为。澳洲在华商会领袖也低调处理胡士泰被捕,认为中澳关系在能讲中文,了解中国的陆克文担任首相期间,会得到更好发展。 </FONT></P> <P><FONT size=2>不过不少商界人士也担心,在中国许多信息被列为国家机密,赋予中国司法当局很多处理间谍和泄密案的手段。间谍罪可能被判终身监禁。许多人担心,正常的在华商业活动会受到政治化的影响。 </FONT></P> <P><FONT size=2>力拓间谍案纠纷不过再次说明了经济和政治"理不清剪还乱"的关系,而在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中尤其如此。西方评论人士应该清楚,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依赖的就是国家权力全力介入经济活动,所以中国被称为"中国有限公司"(China Inc.)。无论力拓间谍案是否成立,都凸现了政治力在商业活动中的作用。 </FONT></P> <P><FONT size=2>有人说,中国是市场经济的新手,在同力拓的合作项目中,被必和必拓釜底抽薪(建立澳西铁矿项目合作),给中国补了资本主义一课。也有人说中国在资本主义功课方面并不输给西方,中国用反垄断机构对付必和必拓就证明了这点。西方政客善于将政治问题化解成经济问题,而在中国,经济问题首先是政治问题。国际经济利益纠纷演绎成间谍案再次印证了“商场如战场”的说法。 </FO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