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此次众院选举,堪称日本史上最具看点的选举。如此说来,并不是说它多么富于悬念,有多刺激,恰恰相反,由于民意、舆论明显向民主党“一边倒”,惊险不足是肯定的。之所以说“精彩”,不是指别的,而是执政、在野两党的政策论战:见过对老百姓好的政党,但没见过对老百姓如此之好的,好得都显得不真实,有点让国民心里不踏实,感觉发虚,甚至反过来替政党担心。</P> <P>7月底,执政自民党和在野民主党分别发表了各自的《政权公约》,至此,两党旨在选战中胜出的政策“菜单”,已呈现于公众视野。选举是政治游戏,奉行残酷的成果主义,一切拿民调结果说事,惟选票是从。而为了“钓票”,政党和政客使出浑身解数,竞相取悦选民,自不在话下。对现代民主政治来说,没有什么比可能“坐庄”的政党政策更富于吸引力的了,它像一块无形的磁石,吸附着选民手中的选票,更凝聚“上庄”后的民意支持。</P> <P>政党的公共政策由两部分构成:安保政策和民生政策。前者关涉对外关系、国家战略,而后者则涉及财政、经济、社会、教育,关乎国民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正如民主政治本身并没有那么崇高,无非是一种“有限恶”,选民的集体人格也颇“世俗”,甚至鼠目寸光,关注眼前的现实利益远甚于未来道路。政治家也休想拿任何“将来时”的宏大叙事说事,转移民众的视线———选民只信“真格的”。</P> <P>在这种普遍的社会心理之下,选战成了两党争相收买人心的竞拍:看谁出的价码高。自民党与民主党原本就是前世今生都高度雷同的保守两党,出于共同的心理驱动,打出的政策牌自然也高度同质、同构:对自民党的“安心社会”,民主党高喊“生活第一”;自民党主张“间接支援”,民主党则强调“直接支援”。两相对峙,你死我活,叫板声此起彼伏,但方向却是一致的:看谁能承诺并兑现更大的实惠。</P> <P>自民党提出对3-5岁幼儿的教育费3年后实现无偿化,并创设支付现金的奖学金以鼓励生育,民主党不甘人后,提出对每个儿童实行月额为2.6万日元的儿童补贴,直至中学毕业;针对执政党为刺激景气,从今春开始实施的大幅降低高速公路使用费的现行政策,民主党则“一步到位”,提出除部分大都市外,全国城乡高速公路免费化,以此为地方经济振兴创造条件。</P> <P>相比执政经验等于零的民主党对选民的“狮子大开口”,自民党毕竟是“坐庄”达半个多世纪之久的百年老店,不仅经验老到,也深知国家财政状况恶化到了何种程度,以一副“不当家不知油盐贵”的居高临下,频频触及吃紧的财源问题,以所谓“责任政党”的“负责”姿态牵制民主党的“无责任感”、“民粹泛滥”。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仅给国民以“卖关子”的不快感,且招致袒护利权、为既得利益层护航的舆论批判,这正是民主党苦心孤诣攻讦的软肋。事实上,也确是由于抱有庞大的“族势力”等利权阶层的重负,自民党无论如何难以与民主党从同一楼层往下跳。</P> <P>当然,选战阶段旨在夺取政权的承诺,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兑现,对任何政权来说都带有不确定性,百分之百的兑现几近不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党的承诺全无意义。恰恰相反,任何政党一俟掌权,能否最大程度上兑现对选民的承诺,化口中的莲花为切实造民福祉的物化政策,是关系到政权能否延续的合法性基础,是不容置换的硬条件。</P> <P>从目前两党端出的政策拼盘的内容看,国民在民生政策上的受益,应该说是切实的,其幅度远大于此前自民党独大时代的历次选举。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全新的政治生态,符合日本国民利益最大化的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