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好轉顯示全球經濟開始復蘇

<SPAN id=printA style="FONT-SIZE: 14px"> <DIV style="BORDER-RIGHT: rgb(0,0,0) 0px solid; PADDING-RIGHT: 0px; BORDER-TOP: rgb(0,0,0) 0px solid; PADDING-LEFT: 0px; FONT-WEIGHT: bolder; FONT-SIZE: 28px; FLOAT: left;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BORDER-LEFT: rgb(0,0,0) 0px solid; WIDTH: 28px; COLOR: rgb(199,75,21); LINE-HEIGHT: 140%; PADDING-TOP: 0px; BORDER-BOTTOM: rgb(0,0,0) 0px solid">根</DIV>據周二發布的數據,美國、亞洲和歐洲的制造業今年夏季都出現了回升,顯示全球經濟在今年剩余時間裡的增速可能高於當初的預期。<BR><BR>在美國,制造業自2008年1月以來首次增長;備受關注的供應管理協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制造業指數從上月的48.9升至52.9,主要受新訂單和生產改善的推動。指數高於50表明增長。與此同時,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3 月份進入擴張區域,大大早於其他國家,此後一直保持在擴張區域中,但周二公布的8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達到了54,顯示制造業活動出現了一年多以來最快速度的擴張。日本7月份的工業產值增長1.9%,也超出了預期。<BR><BR> <DIV style="FLOAT: left; MARGIN: 0pt 8px 8px 0pt"></DIV>周二的另一份報告也顯示出積極的信號:歐洲制造業也表現出類似的強勢。雖然仍處於收縮區,但歐元區制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7月份的46.3升至8月的 48.2,為14個月新高。德國和法國的上漲推動了該指數的走高,但西班牙和意大利出現了下降。英國的表現出乎預料地疲軟,該國制造業轉到了收縮區域。8 月的數據從上月的50.2降到了49.7。<BR><BR>經濟學家和公共政策官員確信全球大規模的刺激措施推動經濟走出了嚴重的衰退。他們說,現在民間需求必須接替政府的貨幣和財政擴張政策,擔當起提振全球經濟的重任。<BR><BR>國際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經濟研究全球負責人薩特爾(Philip Suttle)說,目前困擾全球經濟的另一個重大問題時通貨膨脹率是否會意外攀升,導致全球經濟再度陷入衰退。其他可能影響全球增長力度和持續時間的因素包括失業和消費者的支出意願不強。<BR><BR><SPAN id=NewAd></SPAN>不過,美國8月份數據的改善值得關注,因為出現改善的很多行業都與汽車生產無關。這顯示舊車換現金計劃之外的需求也出現了上升,提振了消費支出和制造業。<BR><BR>半導體生產商International Rectifier稱,中國內地和台灣的需求及增長尤為強勁。該公司在上周的收益會議上指出,北美也出現了令人鼓舞的走穩跡象。歐洲和日本仍因汽車業的困難而步履蹣跚。<BR><BR>新訂單是美國制造業增長背後的主要推動力量,上升近10個百分點,達到了64.9。與新訂單改善有關的生產和供應商交付也出現了增長。<BR><BR>在所有這些好消息之外,就業仍是美國制造業報告的一個弱項。該指數表明,就業仍在收縮,一些公司在報告中表示仍在裁員。周二公布的另外的數據顯示,建造業的情況好壞不一。全國地產經紀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 7月份成屋簽約銷售指數從6月份的94.6升至97.6。但美國商務部稱,7月份建築開支較上月下降了0.2%,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折合年率為9,580 億美元。<BR><BR>由於就業狀況依然低迷,房屋市場正在趨穩,其他國家良好的經濟狀況有助於推動美國的復蘇。8月份制造業報告中的出口指數攀升5個百分點,至55.5。<BR><BR>得益於規模龐大的刺激計劃﹐中國經濟比所有其他主要經濟體都更快更明顯地走出了全球經濟衰退。如今﹐中國面臨著諸多新擔憂情緒﹐其他經濟體在努力重返增長時也必須面臨相同的問題。中國政府已經表明﹐他們能夠強制推動經濟短期復蘇﹐現在他們面臨著在撤回政府支持的情況下維持經濟長期增長的挑戰。<BR><BR>採購經理人指數的持續走高表明﹐中國經濟仍有增長動能。據央行估計﹐第二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折合成年率增長了14.9%。中國需求已經給從德國到韓國的機械出口帶來了提振﹐一直是巴西和澳大利亞等大宗商品生產國的重要推動力。<BR><BR>澳大利亞央行行長斯蒂文斯(Glenn Stevens)週二在一份聲名中表示﹐在全球紛紛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的推動下﹐全球經濟正在復蘇增長。他說﹐主要經濟體似乎正在接近拐點﹐中國經濟增長勢頭非常強勁﹐帶動了整個亞洲經濟的增長。印度和印尼等亞洲主要經濟體今年維持了相當穩定的增長勢頭﹐甚至依賴出口的香港和新加坡經濟也在第二季度實現了回升。<BR><BR>去年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幾乎陷入停滯﹐不過中國製造業已經明顯走出了當時的低谷。得益於迅速推出的公共投資計劃﹐以及來自國有銀行幾乎史無前例的放貸熱潮﹐中國製造業活動獲得了極大提振。去年12月中國政府對工業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15%的企業已經全部或部分停產﹔不過﹐對17萬家工廠進行的6月份調查顯示﹐停產比例已經降低到了7.2%。<BR><BR>政府支出引領了今年中國經濟的復蘇之路﹐但有跡象顯示企業投資也正在回升。京東方(BOE Technology Group Co.)和一個由中國其他國有企業組成的財團上週表示﹐他們將投資41億美元在北京新建一個液晶顯示器工廠。不過﹐私營部門企業的投資明顯相形見絀﹔中國政府承認﹐除非私營行業支出佔據上風﹐否則中國經濟復蘇難有堅實基礎。<BR><BR>市場信心依然脆弱﹐最初對刺激計劃的一些熱情已經開始消退。雖然中國政府不斷安撫人心﹐但上證綜合指數8月份下挫了23%﹐主要是因為投資者對銀行放貸步伐放緩感到緊張焦慮。中國總理溫家寶週二在與世界銀行行長佐立克 (Robert Zoellick)的會談中再次重申﹐中國政府不會改變經濟政策方向。加拿大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Canada)經濟學家傑克遜(Brian Jackson)表示﹐中國政府仍然面臨著管理流動性狀況﹐避免泡沫或泡沫破滅的艱巨任務。<BR><BR>中國政府巨額財政和貨幣刺激計劃帶來的最主要提振作用可能已經消散:大多數經濟學家預計﹐今年下半年中國GDP折合成年率增速或將放緩至9%-10%。經濟學家們表示﹐與全球其他地區企業相比﹐中國企業似乎已經開始提前補充庫存。因此﹐企業補充庫存或將給今年餘下時間美國和歐洲經濟增長帶來提振﹐但已經不太可能給中國經濟數據帶來多少推動了。<BR><BR>不過﹐現在看來﹐中國刺激舉措似乎足以實現今年經濟增長8%的官方目標。鑒於出口仍然較去年下滑了 22%﹐中國官員仍然對全球經濟表示公開擔憂﹐他們多次表示不會改變支持經濟增長的政策。不過﹐最近幾週中國政府的聲明主要專注於小企業融資以及控制過多流動性等較長期問題。經濟學家預計中國政府會在這些領域推出新舉措﹐推動中國經濟復蘇勢頭在2010年得以延續。</SPAN>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