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日本大选,自民党惨败,民主党大胜,日本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政党轮替,媒体、学者都是评估本次“变天”对日本内外政策的影响,本文想讨论则是日本政党轮替对东亚民主的意义。 </P> <P> 东亚是一个文化圈,政治文化属性最相近,彼此的相互参考意义最大。 </P> <P> 近代以来亚洲民主有三波。 </P> <P> 第一波是20世纪初,中国和日本的民主宪政运动,但是“图强”的压力超越了民主,中华民国成为实质上的军人政权,日本沦为军部独裁。第一波民主失败。 </P> <P> 第二波是战后,日本被指定复制美式民主,但日本自民党一方面利用日本传统地方主义(幕藩文化)建立了半世袭制的议员选举体制,一方面以中道的政策获得多数国民的支持,成功将美式两党制民主转变为一党独大体制。在开放直选后,台湾和韩国也出现类似情况。 </P> <P> 东亚民主第三波发生于20世纪末,首先韩国民主派分裂,金泳三加入传统执政党,金大中选择向左转向,终于促成了韩国第一次政党轮替,韩国出现了连续两届属于民主左翼的总统(金大中、卢武铉),十年后属于民主右翼的李明博上台。在台湾,2000年实现了第一次政党轮替,但民进党错误地抛弃了民主左翼的立场,选择以准种族主义的台独作为最基本价值。2008年,第二次政党轮替成功,但台湾民主的光谱依然混乱,理论上属于民主左派的国民党和建党理念属于民主左翼的民进党到底如何演化,还有待观察,民进党新潮流派系是党内左翼势力,有可能引导民进党重新回归民主左翼立场,届时国民党的选择会比较尴尬。至于日本,一党独大的体制本来非常稳固,但是在1990年代日本经济衰退,自民党领导地位受到威胁时期,以小泉纯一郎为代表的自民党精英选择了使自民党右翼化(对内的自由化、对外改变“不战”的立国方针),从而为失去执政地位埋下了祸根,而同为保守政党的民主党看准了自民党右翼化而传统左翼政党(社民党、共产党)已严重衰落的历史机遇,悄然改变立场,2007年参院选举中凭借“生活第一”的口号赢得大胜,今年更以“保卫国民的生活”为口号决战大选——典型左翼色彩的民生路线。随着日本左右两党制的初步成型,亚洲民主第三波基本完成。 </P> <P> 东亚百年民主发展史,三波民主,可以总结和可资借鉴的是: </P> <P> 第一,东亚民主的成功依赖现代化(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成功。 </P> <P> 第二,东亚民主发展需要结合本土政治文化资源。 </P> <P> 第三,东亚民主推进不是群众政治(阶级斗争)推动精英政治的,而是精英政治(精英分化)领导群众政治的。 </P> <P> 第四,东亚民主的成熟模式更接近于欧陆,而不是美国。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