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筱赟悼舒芜文误导读者

<P><EM>本刊曾转发独立中文笔会网站《悼念舒芜:胡风才是最无耻的告密者》一文,这里是对它的商榷文章。<BR>。</EM></P> <P><EM>**************************************************************************</EM></P> <P><EM>独立中文笔会编辑:</EM></P> <P><EM>贵网作者来稿《悼念舒芜:胡风才是最无耻的告密者》一文/Article/sxsy/200908/Article_20090831021551.shtml,作者周筱赟先生无论在治史心态、史料运用还是在语言风格上都存在重大瑕疵,有刻意误导读者之嫌。故附上我简短评论一则。如能发表,非常荣幸,署名请用佚名,谢谢。</EM></P> <P>===========================================================================================</P> <P>用如此哗众取宠的标题加粗鄙的文风去追思一位文坛的先辈不啻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P> <P>早在1952年舒芜先生就先后发表了《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致路翎的公开信》,并于当年年底参加了中国作协召集的批判胡风的小型会议。这些与交信的行为共构了舒芜先生的叛卖行为。可以把胡风在30万言书对舒芜先生的批判看成是对其1952年行为的反击。史学背景出身的周先生在运用这些史料时实在是太不严肃。</P> <P>胡风也好,舒芜也罢,这些左翼文人在论辩时语言风格都有强烈的时代烙印。无论褒谁贬谁都没有多大意思,问题是我们在作文时如何摆脱极权主义政治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去尽力建构一种健康的文风。</P> <P>制度的罪恶并不能为个人逃脱道德责任而辩护,否则任何与政治相关的道德罪愆都可以理直气壮的去规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