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晴和贝岭达德国法兰克福参加研讨会

&nbsp;被阻止参加周末法兰克福书展有关中国问题的研讨会的戴晴和贝岭,克服重重困难,分别从北京和美国波士顿到达德国法兰克福,并将准备参加十二号、十三号举办的研讨会。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BR>&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九月十号记者曾经报道,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公司,由于中国政府的压力,婉转施压要在北京的戴晴女士、流亡美国的异议作家贝岭先生放弃出席周末的研讨报告会,贝岭已经决定放弃这次来德,但是十一号,贝岭又突然出现在德国法兰克福。对此记者采访了了解这件事情的《大纪元报》德文部编辑郑志红女士。<BR>&nbsp;<BR>&nbsp;&nbsp;&nbsp; 郑志红女士说:“贝岭决定来德国以后,他也告知了法兰克福书展的举办方,希望等待消息,他们是否到机场接机。但是迟迟没有消息。今天早上是《大纪元》的德文记者托马斯•卡尔蒙德到机场接机。他是五点二十五分到达法兰克福机场,到机场以后接受了《大纪元》记者的采访。”<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 十一号下午五点钟,记者联系到人在法兰克福的贝岭先生,对此,他对记者解释说:“我得说一下,我不来德国的决定是因为书展的负责人,他们对我说,他们将在十月份书展的正式开幕期间,另外做一个研讨会,这个研讨会也包括中国的文学和出版。这个部分不会受到合作方的左右。我今天才知道,明天开始的这个活动是德国书展和中国的新闻总署合办的。我要是一开始就知道的话,我可能就不会选择来参加。 <BR>&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 在上面那种情形下,我做了不来德国的决定。但是后来知道戴晴女士坚持一定要来与会,那我也就决定,我也要来这边。我不是来闹场,也不是做别的,我只是来哪怕作为一个听众来听这个活动,当然同时我也可以提问。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临时在飞机起飞前两三个小时,做了决定。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如果我不用这张飞机票就是作废。”<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 关于他到达法兰克福后的情况,他对记者介绍说:“我今天上午告知了书展的负责人,我已经到了。他们也说,明天的活动,欢迎我们去参加。但是从头到尾他们没有说到,关于我们是否可以变为一个与会者的承诺。但是,我刚才从德国记者那里知道,书展方今天早上说,他们试图把我放到里面,成为发言人,作为与会的来宾。但是从这个情形,这只是一个试图,所有的试图都不一定是事实。但是作为我来说,我的意思很简单,既然到了,那我就做这个活动重视的听众,同时就他们讨论的问题,不管是官方的学者,还是其他的学者。据我所知,今天有秦晖教授到,秦晖教授是我尊敬的一个学者,他有独立的见解与独立的能力。那么他们的看法我也会参与讨论。这就是我计划,明天要去的情形。”<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 在记者采访前,贝岭已经见到从北京来的戴晴女士,对此,他介绍说:“我刚才亲自去飞机场去接。戴晴她下午到达的。她终于来到这里,她来到这里非常具有戏剧性。她的飞机票,在到达飞机场后知道,已经被取消了。那取消的一定应该是订票方,那订票方应该是书展方,或者是我不知道的那一方。她当机立断现场买了一个高价票来。<BR>&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 我想最重要的情形就是说,今天的书展方已经说了,明天我会作为特别的一个来者。那这个来者就是说,它是一个以前的被邀请者,现在由于某种压力不能变为一个正式的与会者。他们还会把我安排到来宾的旅店。大概就这个情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