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反“国进民退”声浪见涨

在实施刺激措施的同时,政府也重新掌握了对部分经济领域的控制权,这可能会损害中国的长期增长前景。“在全球经济危机之前,我们还觉得,我们正不断走向一个更加以市场为导向、更自由化的市场,但政府的刺激计划让这一趋势发生了逆转。”

各界支持持续,滞留东京成田机场的冯正虎感欣慰(附“冯正虎的每日纪实”)

在美国的中国公民力量运动组织,星期二在美国国会召开关于冯正虎和中国流亡者回国权的记者会。上海维权人士冯正虎已经在日本东京成田机场滞留超过21天。而《东京空运──援助冯正虎》即将进行第四飞。有分析认为,冯正虎事件已经上升到外交层面,最终北京当局会作出让步。

揭开神秘的“大外宣”计划之面纱

“争夺话语权”成了中国政府“大外宣”国家公关战略的关键词。按照中国政府的构想,“大外宣”的第一步是以扩大中央媒体的海外业务为主,包括建立新媒体、增设办事处、吸纳外语人才等。这方面主要是依托中国已有的对外宣传体系。这些媒体各自承担的功能如下:日报着重于报道、电台着眼于评论、电视的重头戏是表演,杂志(书籍)则从事解释。谈到杂志与书籍,则不能忽视中国外文局的作用。

“愤老”的价值

《人民日报》出身的“愤老”下笔洋洋万言,一下就打在缠绕中国进一步发展恶势力的七寸上。明眼看中国时事的人都知道,中国进入新世纪来,国进民退的大趋势,让部分国有垄断企业,以及不少具有官员背景的强势民营企业,以公权力为靠山和保护伞,肆无忌惮地赚取超额利润,寻求高额,甚至是非法资本回报。 知道归知道,有胆子对现今领导层做出有针对性的建言,则是另一码事。

乌克兰举行大饥荒全国纪念活动

乌克兰在星期六举行全国纪念活动,哀悼上个世纪30年代大饥荒中的遇难者。乌克兰官员说,很快将开庭审判包括前苏共独裁者斯大林在内的大饥荒责任人。研究乌克兰大饥荒, 让国际社会了解乌克兰大饥荒,这一方面能推动前苏联的邻国了解共产党极权制度政治迫害的真相,另一方面将有助于乌克兰民族增进凝聚力,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

为中国当代艺术注入神圣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岛子访谈(下)

外邦人的批评也让我们警醒:不是声称自己的基督徒,就可以创作出优秀的基督徒艺术作品来。不是画几幅圣经插图,就是为上帝做工了;相反,那是一种生活上和艺术上的惰性。基督信仰是突破惰性(惰性也是罪性的一种)的信仰,它让我们向着标杆直跑,也就包括在艺术上的探索和尝试。(本刊首发)

去掉人事档案对我们的威胁

中国的人事档案制度表明,只要成为人事干部,谁都可能看得到的关于我的生活,而我自己看不到。想到这里,总是觉得后脊梁有一丝凉气冒出来。我原来单位里人事干部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未必是无因的——掌握了别人生活的人,容易笑起来很神秘。

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大学生就业困难越来越明显。中国教育部长袁贵仁最近指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多万人,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