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中国新华社、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三大官方媒体近日罕见地、不留情面地针砭时弊,不仅引发众多网友喝彩,而且也再次唤起百姓的希望:新闻媒体切实行使“第四权”,加强新闻监督的力度。</P> <P>中国最大的三家官方媒体近日痛批时弊,不再在各地方暴力拆迁和暴力对待上访人员等属于“报忧”范畴的报道遮遮盖盖,有网友称是“惊人的可喜”。对此,旅居瑞典的中国狱中作家委员会负责人张钰以暴力拆迁为例表示:</P> <P>“我希望他们这次这个反响大了以后能够对地方能起一定作用,但是我很怀疑。暴力拆迁在中国是不可能的。在中国这种极权控制下的话,哪儿没有这样的事情呢?如果真允许是真能控制住的,如果地方控制的话。所以地方当局不控制,中央媒体发出这些声音的话,我觉得现在影响力比过去小多了。那要过去中央有什么媒体有什么报道的话,那当地就慌得不得了了。现在看来不是这样,虽然这次比较厉害点儿,但是原来不够厉害的时候,那些事情没有闹得这么大的时候,那些反映到后来结果都不是很理想。”</P> <P>对三家中央媒体一改常态报道的做法能否使百姓希望成真不抱乐观的态度,张钰表示那是因为中国地方政府腐败已经泛滥,集权的中央政府也无法通过自己控制的中央媒体改变什么。</P> <P>目前旅居美国的中国问题观察人士、原上海《世界经济导报》记者张伟国表示,三大中央媒体现在“报喜也报忧”并不能说明媒体在中国时下环境下真正能发挥新闻监督的作用:</P> <P>“我想了解中国新闻媒体运作机制的人一定应该知道中国的媒体它是党的喉舌,不管它是批评也好,表扬也好,它都是服从党的政治中心需要。就是说它都是党的工作部署的一部分是为了落实党的工作目标采取的一种报道,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它都是为了这一点,这个是万变不离其宗的。”</P> <P>张伟国进而表示,中国中央三大媒体近日表现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民意”的所谓“三贴近”,不仅不能使人们幻想中国政府要放松对媒体的管制,让媒体行使应该行使的“第四权”,守望社会,监督社会,相反使人们更加警惕:</P> <P>“因为看得出来从去年开始,中国政府当局对于抢夺话语权,不管是在国内的还是在海外的,是把它放到了议事日程。他们已经非常明显地感觉到了网络已经能够撇开党的传统意识形态的控制,迅速形成直接的民意对社会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一点来讲,是在他们原来的媒体机制里面所没有遇到过的。现在不管是截访还是强拆这一方面这种比较少见的这一种报道。很明显它就是想把网络已经形成的一种民意表达权,这样一种因素要想办法给它分解掉,或者遮蔽掉,或者是把它抢夺过去。”</P> <P>有人曾这样概括中国媒体的报道模式:报喜不报忧。在这一报道模式下,地方日报成了马屁报,省级媒体成了黑板报,中央媒体把全国的文章全登了。海外有媒体认为,近日中央三大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出现一些反应现实的报道,可能是中共启动政改的信号。不过,根据张伟国和张钰俩人的观点判断,这只是又一次中国政府的人工“雷阵雨”。既然是“雷阵雨”,那当然也就一闪而过。</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