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printA style="FONT-SIZE: 14px"> <DIV style="BORDER-RIGHT: rgb(0,0,0) 0px solid; PADDING-RIGHT: 0px; BORDER-TOP: rgb(0,0,0) 0px solid; PADDING-LEFT: 0px; FONT-WEIGHT: bolder; FONT-SIZE: 28px; FLOAT: left;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BORDER-LEFT: rgb(0,0,0) 0px solid; WIDTH: 28px; COLOR: rgb(199,75,21); LINE-HEIGHT: 140%; PADDING-TOP: 0px; BORDER-BOTTOM: rgb(0,0,0) 0px solid">《</DIV>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秘书处执行秘书德波尔(Yvo de Boer)周三说,接下来24小时对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成败至关重要。目前有迹象表明大国之间的谈判已经陷入了僵局。<BR><BR>德波尔在讨论进展到第九天时表示,我仍相信会议有可能取得真正成功,但是我必须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未来24小时对于达成遏制全球变暖的新协议来说绝对关键。<BR><BR>德波尔说,本次会议主席、丹麦首相拉斯穆森(Lars Loekke Rasmussen)将和来自不同地区的代表磋商,看看如何最好地推进即将陷入僵局的谈判。<BR><BR>周三,此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主席康妮•海德嘉(Connie Hedegaard)宣布辞职,由拉斯穆森接替她的工作。海德嘉在今日早间的一次全体大会上表示,各方在许多关键问题上至今仍未达成共识。<BR><BR>本周五,全球各国领袖本应聚首这里签署气候问题的最终协议,但是官员表示,他们担心到时候可能没有任何能拿得出手的东西。<BR><BR>欧盟委员会现任主席巴罗佐(Barroso)在周三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再没有时间虚耗了。他也参与了讨论。<BR><BR>预计将有超过100位国家领袖将前往哥本哈根出席最后阶段会议,本次会议定于周五结束。<BR><BR>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在全会阶段再次爆发争执。各方相执不下的问题包括谁应该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支出埋单,以及富余国家应该为贯彻减排做出怎样的努力。<BR><BR>发展中国家坚称最终协议应该是现有《京都议定书》的有效升级版本。《京都议定书》认为减排责任应该由富裕国家承担,但美国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因而不受其约束。<BR><BR><SPAN id=NewAd></SPAN>欧盟希望出炉一份单一且更为全面的文件;而美国则希望中国等大型新兴经济体也能受到减排目标的约束。<BR><BR>围绕帮助贫穷国家采用清洁技术、设法减少排放及适应全球变暖的补贴机制问题上的讨论也没有取得进展。<BR><BR>周三,中国似乎在它是否有权为减排努力得到富裕国家资助的问题上有些许让步。中国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说中国愿意让更为贫穷的国家优先获得富裕国家为遏制气候变化所提供的资金。<BR><BR>不过,他在接受道琼斯通讯社采访时说,中国坚持要求富余国家从现在至2020年乃至以后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5-1%用于资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问题。他并未说明北京方面是否坚持中国应该获得部分资金。<BR><BR>朱光耀重申,中国坚决反对一些国家提出的通过征收碳关税来保护本土工业。<BR><BR>朱光耀说,有些国家将碳关税拿到哥本哈根来讨论,中国强烈反对这一点;这种关税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之一,谁做此建议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BR><BR>美国已经拒绝了富裕国家贡献至多1% GDP的建议,说这种提议“脱离实际”。</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