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阳逝世五周年纪念

<P>时间过得真快!赵紫阳先生离开这个世界已满五年了,我被“自动离职”也即将五年。</P> <P>2005年1月29日,是赵紫阳遗体告别的日子。早七点,我走出楼门,路边停着的一辆车里走出一大个儿,招呼道:“焦老师,你去哪里?”我心想,此何人也?循声看去,车里不止他一人,而是严严实实坐满了人。未等我回话,他解释说:“我是负责咱燕北园的片警小胡。”“啊,你好。我出去一下。”我随口答道。“你不要去了。”我感到奇怪:“你知道我去哪里?”“我知道。”掐得挺准。我说:“我只是去看看。”“看看也不要去了。”他已经走到我身边。看着高我半截的小胡,再次看看那一车人,我没再废话,转身便回。“你们什么时候到的,这么早?”“我们在这里等一夜了。”</P> <P>自头年4月“讨伐中宣部”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平生第一次,遭遇“无产阶级专政”。它如楔子一般强力打入它想打入的任何公民个人生活领域,而且如此不惜靡费人力物力,实在出乎意外。</P> <P>我家河阴,君家河阳——紫阳先生的故乡是黄河北岸的濮阳滑县,我的故乡是黄河南岸的开封杞县。常说中日一衣带水,我们这才真叫一衣带水。“桑间濮上”,“杞宋无征”,我们的故乡是中华文明最早发达的所在。此地最具人情味的古风之一莫过于它的吊丧习俗,一人故去,举村甚至邻村人都前往吊祭。即便平时素无往来,甚至是世仇之家,都应致祭。什么是中华文明?这就是中华文明。什么是国学?这就是生活中的国学。什么是国故?这就是活着的国故。可是这一切如今被反人性的政治强权践踏殆尽。</P> <P>于是赵紫阳的去世与我生命中一个特定的经历和时刻,就像蒙太奇剪辑的两个电影镜头一样,前后紧紧拼接在一起。一切有关赵紫阳去世的信息(文字或谈起)总能立即让我联想起那个早上,那一车人,片警小胡及其说“你不要去了”,“看看也不要去了”的场景。每回想起这个场景,又总能使我联想起赵紫阳的逝世。</P> <P>赵紫阳辞世之后两个月的3月16日,我应邀到美国做半年的访问学者。从这天开始,我开始了被“自动离职”无职无薪的岁月。接受过二十二年全日制的在校教育,秀才举人进士学位拿齐,于今重归于无。我把它叫做我人生中的“归零二〇〇五”。&nbsp; </P> <P>2005年1月29日紫阳送别日被控在家不得外出,这是我平生的第一次,却不是唯一的一次,而是此后敏感时期例行公事一般实施家囚(house prison)的开始。前不久我在《我的二〇〇九》中写道,这样的例行公事,在2009年共有4次,分别是六四,十一,奥巴马访华,和晓波被审判。因有此敏感时期被限制自由的经历,对宗凤鸣、鲍朴、杜导正等先生书中,以及赵紫阳先生子女接受媒体访问的谈话中提到的赵紫阳十五六年的软禁生活,便有了更感同身受的体验。 </P> <P>软禁中的赵曾多次写信给邓、江等人和中共中央,总计可能有十几次之多,可是这些信很少得到回音。我自被“自动离职”之后也曾多次写信给北大领导甚至国家领导人,也几乎没有任何回音。对死人喊话,对石头发声,也比他们更有动静。美国公民给白宫的狗写信都件件有回。</P> <P>软禁期间的赵紫阳,有几次要求打高尔夫球的申请被允许,但是只能去农民开办的高尔夫球场。“老同志们”常去的球场,他不被允许去。有一次终于被批准可以去了,到了却发现整个高尔夫球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空无一人。我读至此,如坠古井。我相信,紫阳先生此情此景,必是莫名的悲哀。这是在他周边制造无人地带,这是使上了当年对付日本鬼子的坚壁清野手段。似乎这样的无人地带我也经历过。曾经有几次,大约共有三四次,我的学生在电话里与我约定,某日请我吃饭,或某日搬家要我帮助“看场”,可是到了约定的日子却再无他们的任何消息,仿佛当初的约定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P> <P>赵紫阳先生的女儿王雁南女士说:“他(父亲)对民主、法治和改革的理念是一直坚持的,不管是什么事情都要求用民主和法治的轨道来解决。他没有后悔他所做的选择。实际上,他当时没有更多的选择,要么走下去,要么对历史负责,他选择了对历史负责。”</P> <P>在我看来,专制社会的政治家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对现实负责的人,另一种是对历史负责的人。邓小平先生晚年曾与夫人卓琳合计日后自己的骨灰放在哪里,说倒马桶里冲走算了。众所周知,没倒马桶里冲走,而是在高空的飞机上撒进了风里和海里。把骨灰撒掉是主动给子孙后代腾地方吗?恐怕不是。如果要腾,1989年就腾了。那究竟为什么要把骨灰撒掉?你见过美国有把自己骨灰撒掉的总统吗?</P> <P>赵紫阳先生已离世五年,他还没有入土为安,他的骨灰还暂放在家。当此之际,我写下这几段文字,既纪念赵紫阳先生五周年忌辰,也纪念我被“自动离职”的这五年。</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10-1-17北京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