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外交或转入后改革时代

网络自由之于美国推动中国民主化,就像当年自由欧洲电台之于美国推动苏联民主化。我们可以说,强烈的依赖网络自由,而不是依靠军事遏制或者战争,也是美对华外交转入后改革时代的特征。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说,网络自由和美国的核心价值观言论自由相关。

中国与达赖喇嘛特使重启对话意义重大

据达赖喇嘛办公室周一宣布,达赖喇嘛的两名特别代表–嘉日洛地和格桑坚赞于周二抵达中国,将与中国政府代表进行新一轮会谈。声明指出,这是中止15个月之后,双方进行的第九轮对话。达赖喇嘛特使与中国政府的对话自2002年开始,目前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德国分部负责人凯·穆勒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对话的重启意义重大,虽然不一定会立刻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有望为后续的谈判铺平道路。

中國多家銀行放貸急剎車

中国幾家銀行要求一些分支機構在本月剩餘時間里暫停發放新貸款﹐表明北京方面正在採取協同措施﹐控制年初幾週出現的信貸猛增的狀況。

據直接瞭解情況的人士稱﹐中國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上週五要求北京分支機構在1月份剩餘時間內停止發放一切新貸款。

韩国政治转型研究:一种民主化序列的分析范式

政治转型即政治体系的民主化,一般遵循威权政体的崩溃、民主政体的创设、民主政体的巩固三个序列阶段。韩国政治转型较为完整地遵循了这样一个民主化的序列范式。经由民主化转型而实现民主的韩国,其民主政体的巩固正处于由消极巩固向积极巩固的转进过程中,这期间既要求宪政结构的优化,更要求建构起对新的民主制度起支撑作用的政治文化。市民社会可以提供这样一种介于并融通个人与国家两个政治主体的中间阶层和文化支持。

且看今日学界 “新父”之朽败

中国学界自1966年大学停招延续了11年,即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断层。如果从1957年反右运动对学界的禁锢和冲击算起,中国学界废学长达20年,这足以构成一个世代的断裂。
当年的“新三届”是在“父亲”缺位的情形下开始在学界开疆拓土的。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他们做成了今日学界的父亲:掌控着学界的资源,引领着学界的风潮,统领着众多的学子。那么,他们今天到底是如何做父亲的?

中国五个维权网站受到黑客攻击

<P>中国5个维权网站上周六起受到黑客严重攻击,有受攻击网站负责人怀疑攻击来自中国大陆,并批评当局 […]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要闻

国家事管他娘!

“国”是什么?是“祖国”?是“国家”?是“政府”?是“政党”?是“政客”?是“领袖”?……教育者从未向被教育者说清楚,也不让大家清楚,就胡里胡涂地被代表了。更别说“国”是什么性质的国了:是民国?是王国?是极权国?是共和国?……也含糊其词,也一律被代表。

中國試圖在互聯網問題上引導輿論

一篇週一發表在國有報紙《光明日報》的評論文章說﹐美國政府正以互聯網技術為工具在其他國家推廣美國的價值﹐而使用這種工具的借口是所謂的“信息自由流動”。這篇文章稱美國是偽善的﹐因為它使用自己在互聯網技術方面的優勢和霸權來壓制那些它感到與美國價值相沖突的信息。文章還說﹐美國是首個引入網絡戰概念的國家。

灵魂的钉子户:《阿凡达》

这个宇宙性的强制拆迁事件,焦点不再是财产权,而是宗教自由。或者说,财产权原则,本身就内涵着信仰、思想和良心的自由。这也是英美的财产权观念,与德法的差异。表面上看,财产权在美国宪法中的地位,低于宗教、思想和言论自由,至少不如德国基本法的表达那么显赫。但这恰恰体现了一种洛克式的财产权观念。即财产权从来不只关乎经济利益,而且关乎人的尊严、记忆、信仰、关系及整个生活方式的承载。

1949~1998:学术自由和中国大学的衰落(第四节)

20世纪下半叶自由国家与共产国家的旷日持久的对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以中共建政为前提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制度源自于自由国家及其启蒙传统,而苏联的集权专制与其它共产党国家的阶级专政的体制,其精神源头来自于自由国家内部的反叛者,与大学制度的精神源流根本就是格格不入的东西。因此,在中共建政以后的数十年间,尚未发育完成的中国大学将遭遇何等命运,也就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了。
(本刊首发)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