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两地书》(一)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两地书》是鲁迅和许广平通信集,一九三三年四月出版。出版前,他们对所有书信均做改动,抹去或掩饰许多真实心迹和情感痕迹。有些信大段删去、大段改写或添加,有些信每段文字都有删改,乃至把许多事情和话语删得前言不搭后语,令读者不知所云,有的信改动收信日期(例如许广平一九二六年十月三十日信第一节、此信每节都有删改),有的信改变称呼(抹掉亲昵口吻),有的信由于满篇打情骂俏,索性全删。信件愈是时间靠后,删改愈多,即本我(弗洛伊德心理学之id)暴露愈多,愈要掩饰。此外,鲁迅非议、谩骂朋友或他人之处,或改换人名,或减弱谩骂的刻毒性。</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经过这番精心修饰,这本貌似薄情寡欲的情书出现在读者面前。于是,情书不见情,爱欲不见欲,亦不见鲁迅所讥笑的“肉麻”。鲁迅曾对猫的求欢加以痛打,嫌它们交配手续太多,他也曾痛恶当时情书热而讥之为猫叫之类。渴望性爱的鲁迅,果真不要手续,无须语言传情过程而直奔主题麽?这本情书说明他的性爱手续同样繁杂,只是没有猫的直率,青年人的勇气,却更多世故和矫饰。</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看看这些情书的真相以及鲁、许对真相的掩饰,可以认识他们的性格。由于他们对书信动了太多手脚,所以这里引用原信,不用《鲁迅全集》一九八一年版文字。</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一日,苦闷的鲁迅收到学生许广平第一封信。此信热辣,攻势颇锐,愤恨世事、诉说苦闷的言辞,掩饰着感情的饥渴,透露一位性格热躁女性的热望。她希望鲁迅先把她拯救出苦海。此信最后一段话,夸张、热切、直露,《两地书》出版前将它全删:“现在的青年的确一日日的堕入九层地狱了!或者我也是其中之一。虽然每星期中一小时的领教,可以快心壮气,但是危险得很呀!先生!你有否打算过‘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呢!先生!你虽然很果决的平时是;但我现在希望你把果决的心意缓和一点,能够拯救得一个灵魂就先拯救一个!先生呀!他是如何的‘惶急待命之至’!”所谓堕九层地狱、我是其中之一、危险得很呀、渴望先得救,所谓每周一小时快心壮气(古代小说史非政治演说,怎能快心壮气),显见文字虚夸,辅以声声呼唤先生,如小猫扑挠人心。</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许广平此时是北京女师大国文系学生,翌年将毕业。她是广东人,因遗尿母腹,一出生就被母亲厌恶,仅三天就许给人家(见许广平《鲁迅回忆录》第109页)。长大后,她与对方解除婚约,到天津读书。长期缺乏亲情,渴望感情抚慰,她与一位常姓青年相爱,被一位同学发现而批评她,她羞愧而吞藤黄自杀:“在天津时,一个小学的同学来到,见常君同我不错,于是痛责我一通,我以为是惭愧对不起人,跑去服毒,都是一类傻事。”。(1926年11月16日致鲁迅,出版前此段被删。1925年05月27日许信则说:“在初师时凭一时的血气和一个同学呕气,很傻的吞了些藤黄,终于成笑话的被救。”发表前此句亦删)一九二二年,她考入北京女师大,不久与青年李小军热恋。恋爱期间,许广平患猩红热住院,李每天来探望而被传染,结果许病愈出院,李却于一九二四年二月病故。她深受打击,陷入极度苦闷。鲁迅在此校兼课,许成为他的学生。此时,她二十七,孤影自哀。鲁迅四十五,有妻无爱(俞芳《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画出鲁迅砖塔胡同的居室平面图,鲁迅、朱安、鲁母各住一间屋子,家中共用马桶却放在朱安房间)。</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鲁迅收到信,当天回信,称之“广平兄”。从此,二人在京城,开始穿梭般通信,由谈论社会改造和政治问题,逐渐切近人生、切近情感、调笑起来。通信不到五个月,《两地书》收许二七封,鲁十九封,平均三天一封。通信一个月,即四月十日,许广平第六信落款为“小鬼许广平”,亲昵、俏皮;四月十六日,许信开头三字“秘密窝”,出版前鲁迅改为“尊府”二字,变成一本正经;许氏此信出现喜欢听“人体生理”字样:“我总喜欢听那‘人体生理’的那类在教室所讲的话……”鲁迅给女学生讲古代小说史,牵扯到人体生理。许把这四字冠以引号,似有暗示。书信出版前,这四字被删,似乎怕人看懂,是否担心当年同班女生回忆那些人体生理内容、因而悟解鲁迅潜意识心理以及许氏这四字之强烈引逗意味?</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九零九年九月鲁迅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教时的同事夏沔尊,在鲁迅去世两个月后,撰文《鲁迅翁杂忆》,谈到鲁迅时常对学生讲述在日本学医时解剖尸体的经验,还曾加讲男女生殖系统,学生很感兴趣。他披露道:“周先生教生理卫生,曾有一次答应了学生的要求,加讲生殖系统。……他只对学生提出一个条件,就是在他讲的时候不许笑。……原来他的讲义写得很简单,而且还故意用着许多古语,用‘也’字表示女阴,用‘了’字表示男阴,用‘系’字表示精子,诸如此类,……这是当时的一段珍闻。”(见《夏沔尊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41-242页。此文写于1936年12月,发表于《文学》杂志第7卷第6期)这条“珍闻”或许可以为鲁迅在北京女师大讲小说史时加的“生理卫生”(人体解剖与男女生殖系统)花絮以及许广平致鲁迅信中那些闪闪烁烁隐语提供若干解释。</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九天后,即四月廿五日,许信愈发亲昵,对鲁迅卧室的描述带有强烈的性意味和挑逗性,特别是对这个“秘密窝”的描绘,别有意味,诸如“那‘秘密窝’的屋顶大体是平平的,暗黑色的。……在‘秘密窝’中,也可以说呈神秘的苦闷的象征,……光的一部分就似喇叭口,其余那上下左右和后面,就是喇叭管,后面--南--有点光线,喇叭的小口--发音机处--那面横断之亦有光线,从前后沟通之,这是什么解释呢?我摆起八卦阵,熏沐斋戒的占算一下吧!……喇叭之管,声带之门,因势利导,……还是这‘窝’的风水好,发出这个应运灵馨的《莽原》呢?”这大段别具意味的戏谑性文字,及其所谓“秘密窝”“门”“喇叭管”“前后沟通”,这个“窝”“发出这个应运灵馨的《莽原》”,这些词语含蕴强烈的性象征意味,属于性压抑造成的“苦闷的象征”(日本学者厨川白村以弗洛伊德学说为理论依据而撰写的文艺批评著作),许广平特别使用这个辞,单刀直入,点破鲁迅的性苦闷,对其又小又暗的居室做出这番佛洛伊德式“解释”,笔下俏皮而泼辣。这些词语还带有对女性生殖器官的解剖学描述性质。“秘密窝”,是养育生命的子宫,“喇叭口”,是孕育生命的门户,《莽原》正是孕育于“秘密窝”、诞生于“喇叭口”的小生命呢。《两地书》出版前,这些带有明显解剖学描述性质的字眼,皆被鲁迅删去。</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些解剖学式词语或话语,鲁迅很可能在给女学生们讲小说史的课堂上有意识或无意识转向“人体生理”话题时使用过或板书过,因此成为二人沟通、彼此意会的秘密语言。这位二十七岁女性,进攻胆量和文字撩拨能力,都上了档次。《两地书》出版前,鲁迅对上面那些词语做了删除和净化处理,抽去情书中的生命--性和情,就像给活人抽了血。</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是通信后一个月即四月十二日她第一次去鲁迅西三条家的印象,显示两人关系进展。所谓秘密窝,即鲁迅的斗室兼书房。她知道鲁迅有妻室,似乎很想探知他们夫妻关系如何,师娘是怎样一个人。这次实地探查,她锐眼看出鲁迅的性苦闷:他与妻子分居,夫妻关系冷漠。她信中带着欣喜,似受某种鼓舞。</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此信(四月廿五日)发表前,鲁迅还删去“在洋车中直至学校”中的“洋”字。那是人力车,删去此字,就不明白坐的是什么车了,于是似乎她没有享用无产者苦力,与有钱阶级不同。</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通信三个月,两人关系火热。六月廿八日,鲁迅写信为自己失态而自辩。他删去前面的一篇“训词”,标以“前缺”。事情是这样:六月廿五日端午节,鲁迅设家宴,请许广平等几位女学生和原住砖塔胡同的俞芬俞芳姊妹吃饭,鲁迅纵酒失态,“以拳击‘某籍’小姐两名之拳骨”,又“案小鬼之头”(许自称小鬼),对女学生们动手动脚,纠缠打闹。众小姐见鲁迅如此失态,遂惊鸿四散。许广平回去后写信给鲁迅(此信莫名其妙遗失,殆事涉隐私和细节、有意不存)。鲁迅写此信回之。</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鲁迅这篇“训词”如下:“你们这些小姐们,只能逃回自己的窠里之后,这才想出方法来夸口;其实则胆小如芝麻(而且还是很小的芝麻),本领只在一齐逃走。为掩饰逃走起见,则云‘想拿东西打人’,辄以‘想’字妄加罗织,大发挥其杨家勃溪式手段。……我又喝烧酒六杯,蒲桃酒五碗,……总之:我的言行,毫无错处,殊不亚于杨荫榆姊姊也。又总之:端午这一天,我并没有醉,也未尝‘想’打人;至于‘哭泣’,乃是小姐们的专门学问,更与我不相干。特此训谕知之!……且夫天下之人,其实真发酒疯者,有几何哉,十之九是装出来的。但使人敢于装,或者也是酒的力量罢。然而世人之装醉发疯,大半又由于依赖性,因为一切过失,可以归罪于醉,自己不负责任,所以虽醒而装起来。但我之计划,则仅在以拳击‘某籍’小姐两名之拳骨而止”云云(删节号系引者加)。</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从这些辩解,已见鲁迅对女学生们动手缠打情景之不堪。这种行为,与照片上那张永远冷漠刻板着的脸以及诸多研究者们虚构的一本正经形象,构成发人深省的性格对照。他在家中对女学生们如此非礼,这在中国已属侵犯(“非礼勿动”),在讲究宴席礼仪和绅士风度的西方尤为不容,很难想象这是正派人举止。这种行为显系潜意识骚动和发泄。他说自己没醉,还说出原因和计划,那么他的行为就是蓄意。真实的鲁迅比人们想象中的鲁迅大胆和冲动得多,而且缺乏意志和自控。他对年轻女性这种非礼举动,令人想到他被周作人和信子同声怒骂而自逐事。</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种性欲蠢动,时而需要释放。他笔下涉及女性时,想象活跃而刺激,显得相当放肆,如光屁股女人、拉少女到黑处、腿儿肥、勾搭之类字样,显示被压抑未得满足的欲望在笔下蠢动。</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鲁迅六月廿九日信,又有“击‘房东’之拳,案小鬼之头,全都记得,而且诸君逃出时可怜之状,也并不忘记”字样,亦被鲁迅删改,“案小鬼之头”五字全删,掩盖了席间他对许广平动作之失态。他依然是道貌岸然、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此后不久,鲁许通信中断,开始使用另一种语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