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冷变暖未定,被迫害妄想可以走开

<P><EM>(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说欧美国家政府能够操纵全体科学家造假、制造惊天科学骗局,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务。)</EM></P> <P>  最近气候冷暖争论不断,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话锋一转,变成是欧美打压中国的政治共谋。他还问:一流的哈佛、MIT哪里去了?</P> <P>  变冷还是变暖?这是一个问题。科学界已经争论22年。先看看美国一流专家怎么说。最近,一位中国旅美宇宙学家著文介绍了美国物理学会发表政策声明过程。2007年11月,学会发表“气候变迁” 政策声明,结论是:“证据是无可辩驳的,全球正在变暖”。可2009年初,有会员提出异议,指出此说并非“无可辩驳”。上述文章列举分歧:一派预言,若从1990年起就实行碳减排,平均温度将在2005年左右开始稳定,否则将大幅上升;联合国IPCC立场是,如不实行碳减排,2020年平均温度将比1988年上升1.5摄氏度;反对派称,从1990年迄今,各国并无实质性碳减排,但温度并没有按暖派预期上升,所以,二氧化碳为暖化罪魁祸首之说不成立。</P> <P>  我看到过更明确的反对,如美国国家冰雪资料中心记录,自07年以来,北极夏天海冰增加了26%,即106万平方公里。又如德国基尔大学莱布尼兹研究所的报告认为,气候冷暖由900公尺以下海水冷暖周期决定,根据他们刚刚发明的仪器测量,“全球暖化已经停止”,还要持续寒冷二、三十年。有科学家认为,全球正在进入“小冰河期“。</P> <P>  鉴于这些争论,美国物理学会有了2009年10月的内部征求意见版,“调子略微向反对派倾斜。”指出,“现有气候模型,看来还没有足够可靠地说明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对过往气候变迁的贡献”。可是对这个新版,学会收到的电子信反对多、赞成少,“大体2∶1”,导致新版声明一时无法采纳。怎么办,看来最科学的办法就是搁置,以免结论“非科学”。</P> <P>  看得出,一流专家的争论相当谨慎。反对派认为变暖并非“无可辩驳”,但同样也没有“无可辩驳证据”显示一定会变冷。应该说是双方各有具有争议的证据。</P> <P>  争议关键是科学预测手段不足。显然,要得到确切结论,只能等。类似争论以前也有,最后都是由时间、由发明的新测定手段来决出对错。可是这次,一个纯科学议题,何以史无前例地冲击国际政治,归根结底是它的灾变紧迫性:假如暖派是对的,那么,可能几十年内就暖过了那个致命点,就有洪水滔滔的灭顶之灾,大家认为,差错不起这一点点。别的科学争议可以等,这一次,大概等不起。或许,这也是个别“主暖”科学家拯救人类心切,在证据不足情况下,仍然强推自己观点的原因。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科学被“可能发生的现实”逼到死角的困境。</P> <P>  可是,象这位香港学者利用科学难题炒作国家间政治对立的,在国际间确实罕见。他的落点并非个别科学家学术道德欠缺,而是联合国以及欧美国家,为打压中国发展,操纵西方科学家制造“惊天骗局”。</P> <P>  哥本哈根会议运作艰难,关键在于碳减排面临成本提高的经济压力,这不仅涉及中国,也压在所有国家头上,没有人认为,一个国家自己不减排,有可能单方面要求他国减排的。欧洲减排在前,而美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当时布什总统的依据,就是认为碳减排前提尚不是科学定论,而是一个有争议的研究。这几乎遭到国内自由派和欧洲乃至全球的一致抨击。一般认为,布什的倾向和经济压力有关,而批评者也显然出于人类“冒不起这个风险”的考虑。奥巴马总统的转向,得到国际间称赞,普遍认为他终于顶住国内经济压力,把人类利益置在了国家利益之上。更何况,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说欧美国家政府能够操纵全体科学家造假、制造惊天科学骗局,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务。</P> <P>  回头看去,郎咸平一向语出惊人:假如说中国经济有问题,人口、制度都没有问题,一切九九归一,都是帝国主义阴谋。这对他可能是“新思维”,对我们实在是重逢旧论,他也许不知道,中国改革开放前,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熟知这样的“理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