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快评:中国亟需经济民主

<P class=dropcap style="TEXT-INDENT: 0px">中国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自然是本次“两会”的重头戏。</P> <P>从民生的角度来观察,这次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最受人关注的,当属政府解决当前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突出问题的态度和手段。同时令人关切的是中央政府在将来一年如何管理和发展经济,因为经济是财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要解决上述民生问题,就必须有财力和稳定发展的经济作为支撑。</P> <P>应当承认,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中国政府在经济管理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这一方面成绩卓著。作为一个人口、地域和经济总量均属超级航母级别的国家,不仅能够在危机中率先脱身,而且以其自身实力为全球力挽狂澜做出重大贡献,并使自身经济结构和民生都有较多改善,这的确难能可贵。正是这个原因,在今年的政府工作中,每当提到经济工作成绩时,温家宝的气势都非常足,对待下阶段的任务,他的自信也很明显。</P> <P>就总体思路而言,中国未来一年的经济工作,将主要围绕“重调控、促转变、重三农、保民生”的目标进行。如果将此目标进行纵向对比我们就会发现,这其实已经并非新一年的年度目标,而是最近数年来的一贯思路。</P> <P>将一段时期的经济工作思路演化为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计划,一方面确实体现了政府经济工作政策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寄予厚望的政府工作报告,其实并无多少新意。年年岁岁花相似,与承诺相比,人们更希望能够见到快速而实在的落实。</P> <P>很多经济学家惊讶于中国在那么巨大的全球性危机中的自保能力。在进行了各种数据分析和模型操作后,多数人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得益于出口导向政策、汇率控制能力、和行政干预的效率。而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恰恰也提到了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P> <P>宏观调控本来是指政府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和市场规则,引导市场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但在现阶段的中国,什么是宏观调控,大家是越来越糊涂。这些年来,随着政府调控范围扩大和力度增强,宏观调控似乎有包揽一切的倾向,甚至有“计划压倒市场”的趋势。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山西煤炭行业的国进民退,明显是打着宏观调控旗号进行的行政压制性干预。</P> <P>中国宏观调控存在向计划控制方向转向的危险。这一事实提醒我们,越是在复杂的社会问题、民生呼声和经济矛盾面前,政府越是要注意保持清醒,绝不能以调控为名行计划统揽之实。这就涉及到一个经济民主的问题。</P> <P>在笔者看来,中国目前很多经济改革所面临的矛盾乃至困境,归根结底是缺乏经济民主的结果。经济民主是指宏观经济的参与人和厉害关系人,能够基于正义、公平的基本价值准则,有序参与到经济决策、经济监督、经济利益分配当中,使政府的经济工作更有效、更公平,更体现市场规则。</P> <P>这次政府工作报告,虽然没有提及“经济民主”这一概念,但有些问题还是体现了经济民主的精神,最典型的就是政府强调保民生。保障民生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之一,体现了经济工作的价值指向。</P> <P class=dropcap style="TEXT-INDENT: 0px">不过,现在中国的更多经济工作,离经济民主还有很大差距。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 <P>一是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人,全体民众如何通过人大代表和政府机构,行使对资本的所有权和监控权。目前很多重要国有资本,名义上是人民所有,实际上只是行业内部的盛宴。在经济问题上,抽象肯定人民,具体否定人民,这是不争的现实。</P> <P>二是作为经济工作的利害关系人,普通民众在有效参与政策制定方面,也是一片空白。由于经济工作本身的专业性和信息要求,多数民众无法有序、有效参与经济决策,但一些不当的决策却能时刻影响民众的切身利益。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近年来,各地公共服务事业和产品涨声一片,而听证会却成了道具和摆设。</P> <P>三是公众对政府预算的监督远未到位。动辄千百亿的资金,本来自纳税人,人民却无法控制和知悉这些钱的具体用途、使用原则和使用效率。喊了多年,预算信息公开制度一直不能落实,甚至连全国人大代表都对此无可奈何,这离经济民主的要求差距甚远。</P> <P>四是在收入分配和资源调控方面,中国离公平、正义两个基本准则尚有距离。尽管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郑重提出要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坚决遏制收入差距继续拉大。但这种口号听起来振奋,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近年来,全国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高层和底层的差距连年扩大。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根本上还是由于缺乏经济民主。</P> <P>笔者也注意到,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中,零散地分布着有关经济民主的思想和政策,但作为一个系统的思想,它还没有被提出。过去,一提中国的民主,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政治改革和政治民主,殊不知,在真正的政治民主还只是一种奢望的现阶段,经济民主既具现实性,又具可能性。要实现经济民主,一需政府的系统安排,二要坚决顶住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弹。这些都将考验执政者的良心和决心。</P> <P><I>(</I>注: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EM><I>。</I></E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