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贞和她的新著《红狗》

<P>网上常见齐家贞的文字,但是直到不久前拜读她的短文《我在澳大利亚住院,医生说……》才在心里立定:以后凡遇齐氏文章都要认真看一看!</P> <P>她的这篇短文对于我有三个亮点。</P> <P>一个亮点是,她被送墨尔本一家医院急救,医生开口第一句话却是:“谢谢你来得及时,使我们有机会抢救你!”医生对病人道谢,实在是乾坤颠倒,不止太阳打西边出来,简直从脚底出来。这句话对于齐家贞也是亮点。闻听此言,她“心里顿时涌起感激、温暖的波涛”,“世界上有医生在病人面前说谢谢的吗?是他在抢救我,不是我在抢救他呀!我被震撼”。家贞的这篇文章即感作于医生这句话。</P> <P>再一个亮点是对中风初发时自我感觉的描述:“只觉得脑子昏沉沉的。我像跌进了漫无边际的苍穹,眼前全是闪烁不停的光点,我似乎拿着一个长柄瓢,在苍穹里游来游去舀词汇,一瓢又一瓢,一个词汇也舀不到。”这个描述,为没患过中风的人提供了一个生动形象而且颇具美学意义的间接经验,丰富了人类的知觉宝库。苗头期的中风,患者是否有点儿像太空行走?害中风的人很多,没见过谁这样描述。在我的阅读经验里,齐家贞是第一个。</P> <P>第三个亮点是充溢全文字里行间的感恩、知足之心。她写道:这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澳大利亚”,“看得见她的色彩,摸得出她的质地,闻得到她的芬芳”。“她从不标榜自己有多好,从不自诩她是我最亲的亲娘”,可是“在这里,我被当做人”,“我觉得自己被抬举,抬举得高高的,作为一个人!”“我赞美她,热爱她”,“我是她的女儿!”在我此前的印象中,齐家贞大约是反右或文革时受到冲击(实际不是),后来移民澳洲;而凡具有这种经历的中国人,似乎很少有她这样的心境、心态和措辞。因而在我看来,这也是一个亮点。 </P> <P>读过这篇短文之后十来天,我又在万耀球先生《滚爬血腥路》一书(香港五七出版社出版,武宜三先生作序)的序言中遭遇到齐家贞。“我的朋友、苦难文学作家齐家贞说,常常说中国的非正常死亡几千万,其实,非正常活着的人更多。”大约在1997年,我曾写过一篇《什么叫非正常死亡》的文章,至今十多年,从未想起中国人还有“非正常活着”的问题。所以我一见此词组,立即产生强烈共鸣,写下《中国人的非正常活着》一文(首发于《中国人权双周刊》网)。</P> <P>网络就像地中海,一个青蛙北岸叫,南岸立马就听到。2月14日,我收到齐家贞大姐的一个电子邮件,其中提到“非正常活着”这个齐氏原创词是怎样问世的。“三年半前我为英年早逝的三弟齐治平写悼词《一个非正常活着的生命——哭三弟齐治平》,写他一生都在‘非正常活着’,并提到,被人们忽视的‘非正常活着’的人,其数目远远超过‘非正常死亡’。墨尔本编辑、好友阿木认为这五个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真实的生存状态,应当把这个想法让更多人知道。……这次《红狗》出版,我就是准备以我的后记《一个非正常活着的人》作为本书讨论会的主题发言,《红狗》就是我,我就是红狗——被活活剥了皮,满身鲜血,痛苦不堪,因为没有死,只得活下去,一个不折不扣‘非正常活着’的人。”</P> <P>由此我得以拜读齐氏的新著,也是她的第二部个人传记《红狗》的电子版。</P> <P>该书的副题是“一个被释女囚的真实故事”,写的是从作者十年劳改1971年出狱到1987年移居澳大利亚这16年的人生。《红狗》是一本书,读过之后给我的总体形象感觉则是一口被严重政治污染的池塘。活在这个池塘里的各种生物,鱼鳖虾蟹乌龟王八,没一个是活得正常的,每个生物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心思意念全被罪恶的政治污染。 </P> <P>齐家贞20岁上因立志做居里夫人,遂变卖母亲的手表和自己卖血,携父亲到广州寻找出国的可能性,然后再到美国读书,以成就自己的梦想。然而很不幸,父女俩因此被抓捕,以叛国罪分别获刑15年和13年。齐家贞坐满10年,提前获释,30岁出狱的她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与四个光棍弟弟(最小的弟弟也已23岁)挤住在一间小屋里,结成“四个和尚一个小尼姑”之家(母亲辞世,父亲尚系狱)。姐弟五人,一年到头,欲脱衣服睡个爽觉而不可得。此后16年,齐家贞的生活、工作、情感、婚姻和性,完全非正常,几乎没有一秒钟是舒展、正常的。</P> <P>郑洪海是齐家贞三十二岁才被同事硬牵线结交的第一个男朋友,无父无母。父亲“解放”前夕去了台湾,母亲文革时病死在自己怀里。郑洪海背着母亲,一家一家上门求医,可医院家家都关门闹革命,不看病。唯一的至亲死在自己怀里,从此郑洪海“魂不归窍,消沉潦倒”……</P> <P>柳其畅是齐家贞的第一个丈夫,他的遭遇更曲折。15岁谎称17岁参加志愿军赴朝打美帝,上甘岭战斗就有他,救过后来成为将军的李德生的命。五五年从朝鲜回国,同去的三个同学只他一人生还。柳与高中同学江爱相爱,上甘岭上也没断给她写情书。战争结束了,英雄凯旋了,有情人该成眷属了,可是柳打的结婚报告却卡壳了。为什么?江的姑妈是国民党议员。柳不满。不满就打你右派,开除军籍,回家自谋生路去。此后,柳当过钳工,糊过信封,当过剃头匠,卖过补药,结识齐家贞时的职业是在露天的街头挂个牌子洗照片。</P> <P>狱友林方,原是重庆在读大学生,因为流沙河说几句抱不平的话而被打成右派,后又升级为反革命,判刑7年。四十岁了,林还是处男。医生警告:“赶紧找人结婚。否则用进废退,再关野鸭就被关成飞不起来的家鸭了。”也曾被打为右派哥哥为弟弟忧虑,说服自己的妻子,请她拿出肉体,阻止弟弟变家鸭……</P> <P>全书380页,有名有姓的人物约三四十个,略具故事情节的有八九个。这八九个人物,其人格、人性、人生个个都有严重缺陷,用传主自己的话说是“我们皆被变成非人非我病人”。</P> <P>《红狗》之得名,来自于作者的一次经历。一个跑江湖的,当众表演活剥狗皮特技。狗皮被完整剥下,血液从小狗周身针尖似的渗出,逐渐染为一个红肉球。无皮的小狗浑身打颤,泪水串串滚落。齐家贞说,在那16年里,“我就是红狗——被活活剥了皮,满身鲜血,痛不欲生”。</P> <P>令人感到安慰是,写作《红狗》的作者已在心理上走出“红狗时代”。该书弁言中说:“齐家贞现在过着一生中最舒心,最宁静,最无忧无虑的日子。她要用,这样的好心情好日子,写出第三本书,《蓝太阳——澳大利亚,我的家》。”我们期待着这本书。&nbsp; </P> <P>&nbsp;</P> <P>*************************************************************************</P> <P align=center><EM>附录:《红狗》中具有地方风格的歇后语、谚语和词语一览</EM></P> <P><EM>我读语言(而不是文学)出身,因而养成读书喜欢留意书中语言材料的习惯,甚至对《西游记》、《水浒传》这种故事性极强的书,也往往读后满脑子特色句子和词汇,而忽略了里面的故事情节。《红狗》中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材料,如歇后语、谚语和词语,令我联想起《堂吉诃德》里桑丘潘沙语言风格,诙谐生动,张口就是熟语谚语歇后语。齐家贞的学生说“小齐老师燥辣”,想来即与她这种语言更个有关。于是边读边录,整理如下,以公诸同好:</EM></P> <P><EM>瞎子戴眼镜——多余的圈圈。</EM></P> <P><EM>公鸡屙屎——头节硬。</EM></P> <P><EM>狗坐鸳兜——不识抬举。</EM></P> <P><EM>一屁股坐在磨盘上——想转了。</EM></P> <P><EM>胸口上挂钥匙——开心。</EM></P> <P><EM>叫花子碗里的坨坨肉——讨得的。</EM></P> <P><EM>猪八戒卖凉粉——人才丑陋,佐料齐全。</EM></P> <P><EM>鸡脚上刮油。</EM></P> <P><EM>啃不动青冈啃泡木。</EM></P> <P><EM>马屎皮面光,里头一包糟。</EM></P> <P><EM>一只跳蚤顶不起一床被。</EM></P> <P><EM>矮脚鸡婆会下蛋。</EM></P> <P><EM>磨骨头养肠子。</EM></P> <P><EM>吃了就睡,油才爬背。</EM></P> <P><EM>儿奔生,娘奔死。</EM></P> <P><EM>屎胀了才想挖粪坑。</EM></P> <P><EM>比着箍箍买鸡蛋。</EM></P> <P><EM>不上高山,不晓得平地;不吃稗子粑粑,不晓得粗细</EM></P> <P><EM>久走夜路必逢鬼</EM></P> <P><EM>出门不看天色,进门不看脸色。</EM></P> <P><EM>屙尿都不朝你的方向!</EM></P> <P><EM>四季豆不进油盐。</EM></P> <P><EM>偷了谁家的葱,砸了哪家的秤砣?</EM></P> <P><EM>端着猪头找不到庙门。</EM></P> <P><EM>鼻涕流出来打横捶。</EM></P> <P><EM>筷子一举,可以可以;酒杯一端,政策放宽。</EM></P> <P><EM>压槽头肉(挑担的营生。猪两肩之间下部为槽头肉,因吃食时接触食槽)。</EM></P> <P><EM>跑二排(暗探)。</EM></P> <P><EM>推屎爬(屎壳郎)。</EM></P> <P><EM>偷油婆(蟑螂)。</EM></P> <P><EM>下力棒槌(掏苦力的人)。</EM></P> <P><EM>压迫费(不正当关系男女翻脸或事发时,女人或女人的丈夫索要一种费)。</EM></P> <P><EM>眼睛下乡(学生考试时偷看别人答案)。</EM></P> <P><EM>尸首单位(对反应的问题置若罔闻的单位。可能是作者的自创词)。</EM></P> <P><EM>万能劳动衣(劳改服。可能是作者的自创词)。 </EM></P> <P><EM>弯脚杆雨(大约指一种大风雨)。</EM></P> <P><EM>懒脚坡(大约指缓坡)。</EM></P> <P><EM>婆娘捶(夫妻打架时,女人一种的短快而不伤男人的出拳风格)。</EM></P> <P><EM>田鸡肉(四肢上的肉弧)。</EM></P> <P><EM>月母子(月子里的产妇,“子”大约要读轻声)。</EM></P> <P><EM>挨门撞(讨饭的)。 </EM></P> <P><EM>鲫壳(小鲫鱼)。</EM></P> <P><EM>打屁(放屁)。</E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