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printA style="FONT-SIZE: 14px"> <DIV style="BORDER-RIGHT: rgb(0,0,0) 0px solid; PADDING-RIGHT: 0px; BORDER-TOP: rgb(0,0,0) 0px solid; PADDING-LEFT: 0px; FONT-WEIGHT: bolder; FONT-SIZE: 28px; FLOAT: left;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BORDER-LEFT: rgb(0,0,0) 0px solid; WIDTH: 28px; COLOR: rgb(199,75,21); LINE-HEIGHT: 140%; PADDING-TOP: 0px; BORDER-BOTTOM: rgb(0,0,0) 0px solid">谷</DIV>歌公司(Google Inc.)本週戲劇性地宣佈關閉其位於中國的搜索引擎﹐這一舉動背後是其聯合創始人布林(Sergey Brin)對在華經商必須做的妥協改變了看法﹐這個國度越來越讓他想起自己的出生地蘇聯。<BR><BR>布林接受採訪表示﹐思想的轉變發生在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結束後不久。他說﹐隨著奧運會的餘熱散盡﹐中國政府開始加大網絡審查﹐並對谷歌業務進行越來越多的干預。他說﹐中國模糊不清的經商規則在那個時候變得更加模糊。<BR><BR>他說﹐中國無所不在。我參加的會議中有五分之一包含了一些適用於中國、不同於其他國家的成分。<BR><BR>36 歲的布林說﹐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中國在實施他記憶中蘇聯實施的鎮壓行為﹐也是讓他改變主意的原因。布林在6歲時隨父母逃離了蘇聯。他說﹐對那個年代的記憶 ──警察登門﹐父親遭反猶主義歧視──讓他更加認為﹐拋棄谷歌既定政策的時候到了。<BR><BR>布林說﹐中國在脫貧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在他們政策的某些方面﹐特別是關於審查、關於監視異見人士的方面﹐我看到了極權主義的特徵﹐我個人覺得這相當讓人不安。<BR><BR>1月12日﹐谷歌表示它將停止對其中國搜索引擎的自我審查﹐原因是遭受了網絡攻擊﹐並相信攻擊是為了竊取中國維權人士的電子郵件。本週一﹐谷歌實施了這一政策﹐將其搜索引擎的大陸用戶轉到無需審查的香港站點。<BR><BR>布林說﹐網絡攻擊是壓斷駱駝脊背的稻草。知情人士說﹐隨後谷歌公司內部就是否停止審查展開了激烈辯論。瞭解辯論情況的人士說﹐首席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等人覺得谷歌應當在中國堅持到底﹐繼續從內部推行它的原則﹐但布林和其他高管佔了上風。<BR><BR><SPAN id=NewAd></SPAN>布林說﹐我們對此確實有過漫長的辯論﹐幾次漫長的辯論。我們聽取了所有的論點。當記者問及可否聯繫施密特和谷歌另一位創始人佩奇(Larry Page)發表評論時﹐谷歌發言人說布林講的話代表了整個公司。<BR><BR>谷歌接下來在中國會怎樣﹐目前還不清楚。它的業務已陷入危險境地。包括香港傳媒公司TOM集團有限公司(TOM Group Ltd)在內的一些合作伙伴停止了與谷歌之間的搜索協議﹐理由是它們要遵守中國法律。據招聘人員稱﹐員工在盤算投奔微軟(Microsoft Corp.)等競爭對手。<BR><BR>中國政府稱谷歌此舉是“完全錯誤的”。互聯網專家懷疑﹐中國是否會讓谷歌繼續把用戶對谷歌中文網站的訪問轉到香港。儘管谷歌沒有審查香港網站﹐中國例行的互聯網過濾工具卻在對中國用戶屏蔽一些搜索結果。<BR><BR>布林對谷歌早期同意在華審查搜索結果的疑慮可以追溯到他在蘇聯的童年時代。1979年﹐他和家人離開蘇聯﹐以躲避反猶太主義思潮。當時布林只有六歲﹐不過他說他記得在父母決定移民海外之後﹐警察到他家裡訊問他的父母﹐這類記憶讓他不時回想起對監視持續不斷的恐懼。<BR><BR>布林說﹐直到今天﹐他和家人還常常反思移民海外的重要意義。他說﹐他的父親曾想成為一名天體物理學家﹐不過由於種族歧視﹐最後成了一名數學家。他說﹐他享受著追逐自己創業夢想的自由。他的父親成了馬里蘭大學的一名數學教授。<BR><BR>中國是一項重大考驗。谷歌迫切希望參與其中﹐希望可以增加人們對信息的獲取﹐它感知到新的商業機會。2005年﹐谷歌在中國設立了研發中心﹐高管們開始討論是否應該在中國開設一個搜索引擎──此舉可能要求他們事先過濾掉他們覺得中國政府認為反動的內容。<BR><BR>布林、佩奇和施密特一致認為﹐推出一個搜索引擎──並在網站上聲明部分信息被去掉了──能讓中國互聯網用戶知道信息受到了限制。<BR><BR>布林說﹐2008年底﹐就在北京奧運會結束後﹐審查變得更嚴格了。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有關部門還開始告知谷歌﹐它需要若干額外的許可證才可以運營業務。<BR><BR>去年﹐中國政府指責谷歌網站上有太多色情內容﹐迫使谷歌在一段時間里暫停了部分功能﹐谷歌進一步受阻。多年來中國時不時屏蔽的谷歌YouTube視頻服務在中國無法再訪問。<BR><BR>布林說﹐2009年底谷歌發現自己遭受了一場非常複雜的網絡攻擊時﹐谷歌仍在評估各項選擇。布林說﹐在谷歌找到證據證明攻擊的目的是為了侵入中國維權人士的電子郵件時﹐他終於受夠了。這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BR><BR>布林說﹐最後我想這就是你承受的底線了。所以﹐作為一家公司﹐我們顯然超過了這個底線。<BR><BR>至於中國﹐布林說谷歌正在評估業務﹐包括仍在中國運營的業務﹐比如地圖和音樂搜索服務。他說﹐我們步入了一個新的世界﹐我們會考察所有的服務。<BR><BR>他對更為激進的最終結果仍抱有希望。他說﹐我當然希望長期解決之道是中國大陸互聯網的自由。</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