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只有一面的小路可走的人,是一些生活在城市里的政治贱民。每个人的背上,都跟当年美洲贩奴市场上的奴隶一样,烙着阶级出身的烙印,无非是地、富、反、坏、右,还要加上资本家或者其他的什么分子。写这本书的作者,在写回忆的时候,身份和地位已经改观了,但是,在字里行间,你依然能够感觉到,昔日出身的魔咒,已然留在了他们的血液里,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跟其他的知青回忆不同的是,他们无论写什么,“阶级出身”四个字的阴影,都贯穿始终。
每月存档:2010年3 月
“守住底线”与“智慧”无关
现实就是现实,与古老毕竟不同。在本人看来,即使就是这个所谓的“理性底线”也好,“宪法底线”也罢,也仍然是“我们的”政府让你守住你才能守住,不让你守住,你守得住吗?有人就因为写了几篇文章,搞了一个签名活动,就弄到牢里去了,请问:面对这样的现实,又还有什么“底线”可守?在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容我说得极端一点,民众,包括知识分子在内,其实是没有任何“底线”可守的。
《无声的群落》:最后的古代故事
《无声的群落》文集中近90篇文章的作者,都是1964、1965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这是被遗忘了的一代老知青。远在文革“血统论”出现之前,他们就早已被血统论政策所伤害。高等院校和高中升学录取时,对“非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学生,“一刀切”地“不予录取”。唯有上山下乡,他们才可能脱胎换骨,不被歧视。但是,在改造思想的乡村岁月里,阶级斗争的高危压力,如影随形地伴着他们惨淡的青春。后来死于屠杀的王百明,便是因为家庭出身,三次高考落榜。他下乡后小心翼翼,积极表现,力图忠诚,却仍因家庭出身而被屠戮。
宪法管饭吗?
想当年,“跃进风”刮得正盛,这些地方官只不过不敢“煞风景”、跟着瞎起哄而已。事实上,在举国浮夸的大环境下,不仅个人很难洁身自好,而且实话实说也难有什么好下场,只有和中央保持步调一致才能获得升迁的机会,因为决定官员命运的“政绩”首先就在于中央推行的政策落实得如何。
中国户籍改革社论遭封杀
<DIV class="g-container story-body"> &l […]
无国界记者批评中国互联网审查恶化
<P>无国界记者批评,中国审查及控制互联网情况恶化,近期网上异见人士被判重刑,该组织即将公布有关审 […]
美网络安全主管:各国都是黑客受害者
<P>美国新任网络安全政策主管昨日表示,那些被指窝藏不法电脑黑客的国家本身也是受害者。这似乎表明美 […]
遇罗克遇难40周年 北京压制民间记念活动
<P>本周五是文革中因批评出生论被当局处死的遇罗克遇难40周年忌日,中国民间自发组织悼念,其中北京 […]
知识分子和他们的美国
《异议者》编辑部按:去年秋天,我们邀请了《异议者》编辑之外的美国著名知识分子参加美国政治和文化论坛。现在似乎是举行这种讨论的好时机,美国政治和文化都是关系紧张的竞技场—不管这紧张关系预示了民族复兴、衰落还是维持原样。美国政治不再由保守派主导,但新自由时代还没有开始。数字技术改变了大部分美国人获得信息、相互交流和娱乐的方式,但许多人担心它将把所有形式的表达琐碎化。资本主义第一次成为在全球盛行的体制,但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其他地方,它的成果总是分配不均的。美国学界内外的知识分子在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时,是否能够发挥作用或者愿意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都决非清晰可见的。
中国指责美国滥用贸易救济措施
<P class=ingress>中国商务部星期五(3月5日)指责美国对中国铜版纸和磷酸盐实施反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