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4 class=detailContentTeasertext>人称"世界工厂"的珠江三角洲传出了轰动性新闻: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百多名工人体内水银含量严重超标。《明星周刊》图文并茂地报道了这起丑闻,记者首先在佛山采访了一位化名为赵世勋的工人:</H4> <P>"小赵总是感到体内含有毒物,他的头剧痛,经常呕吐、乏力。他23岁,但自己感觉象是老人。他说,\’如果当时知道这种工作会中毒,我会立即另找工作 \’。他的工友几乎人人都这样说。过去几周,其中数十人因水银中毒在医院接受治疗。此前,没有人对他们工作的危险性提出警示。直到今天,大多数人仍在等待赔偿。"</P> <P>《明星周刊》指出,这件事的部分根源可以追溯到位于世界另一端的布鲁塞尔。2009年,欧盟委员会规定,为了节能减排,将逐步用节能灯代替传统的白炽灯泡。2012年起,欧洲商店将不再出售白炽灯泡。"这一良好愿望给佛山带来了商机,但也带来了问题":</P> <P>"现在,没有一个国家象中国那样生产如此大量的节能灯,中国的工厂每年生产五十亿个节能灯,大多数出口国外。自从欧盟决定改用节能灯后,中国许多工厂在高速运转。白班早晨六点开始,晚六点结束。订单不断飞来,以至于工人每月只能休息一天。</P> <P>小赵每月工资折合二百欧元,他站在流水线作业第八组,每天重复三个动作,任务是把一种银色液体滴入灯管。过了几个月他才知道,这种液体是水银。水银有剧毒,挥发快,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严重有损健康。但是,现在生产节能灯时没有其它选择,每个灯内含有二至五毫克水银。"</P> <P>《明星周刊》引用中国维权律师和《南方日报》的报道说,除佛山外,锦州和安阳也有大批工人汞中毒,有人体内汞含量甚至超标150倍。而实际上节能灯完全可以安全生产:</P> <P>"德国欧司朗灯具公司新闻发言人莫尔说:\’我们多年来只使用对工人健康无害的固体水银。与水银打交道时,使用现代技术和遵守劳保规定就可以保证安全。\’其它大型供货厂家,如飞利浦和曼佳美也强调,生产灯具时只使用相对没有危险的固体水银。</P> <P>问题在于西方企业往往在中国根本没有自己经营的生产点。西方作为名牌商品或在建筑器材和家具店出售的许多灯具其实都来自廉价生产的中国无名工厂。西方顾客也负有部分责任,许多人在超市只关注价格。中国律师张志强说,\’西方消费者应该了解这些产品在什么条件下、如何生产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带着良知使用节能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