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讳言中国操纵汇率

<P style="TEXT-INDENT: 0px" class=dropcap>在与正在崛起的强国的对峙中,现今的超级大国首先眨眼:美国财政部决定,推迟原定于4月15日发布的有关中国是否是汇率操纵国的报告。鉴于两国已启动了多边和双边磋商计划,在采取任何行动前给这些讨论一个机会是对的。</P> <P>中国是汇率操纵国吗?是的。中国为了将汇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进行了大规模的干预。2000年1月至去年底之间,中国外汇储备增长2.24万亿美元;2008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逐步升值的步伐(始于3年前)停止了,此后,外汇储备增加了6000亿美元;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已接近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中国政府付出巨大努力,以求遏制干预的通胀效应。</P> <P>中国就这样一直抑制名义和实际汇率的升值。这当然是操纵汇率,同时也是一种保护主义,相当于一种统一关税和出口补贴。中国总理温家宝抗议某些国家“贬低本国的币值,反过来又企图用施压的办法来强迫别国的货币升值。我以为这种做法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这是以五十步笑百步。</P> <P>但有一些经济学家否认这一点,提出了四个反对理由:首先,尽管中国干预的规模很大,但汇率扭曲的程度并不严重;其次,汇率扭曲对全球收支平衡的影响有限;第三,全球“失衡”问题并不要紧;最后,尽管问题切实存在,但正得到解决。那就让我们依次分析一下这几点。 <DIV style="DISPLAY: none" id=story_main_mpu>&nbsp;</DIV>首先,人们对于人民币低估程度的估算大相径庭:一些人甚至宣称,人民币高估了。这部分是由于各方采用的方法不同——基本均衡汇率相对于购买力平价(PPP),而部分是由于各方对正确起点的假设不同。例如,如果中国人可自由出口储蓄,那么中国资金外流的情况可能会比目前的政府干预还要严重。但如果外部世界可自由购置中国资产,那么资金流入也会激增。谁不想从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中分得一杯羹呢?</P> <P>比较可信的是,人民币显著低估了。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Fred Bergsten)提出,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和兑美元汇率偏低的程度可能分别高达25%和40%。据摩根大通(JPMorgan)估计,中国目前的贸易加权实际汇率仅高出1994年初以来平均水平10%,尽管中国在这段时期一直是全球增长最迅速的经济体。自2008年10月以来,贸易加权实际汇率甚至还贬值了8%。这肯定是反常的。</P> <P>关于第二点,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主张,储蓄行为的不同决定了经常账户差额,而中国的盈余并不是美国总体赤字的决定因素。</P> <P>我认为这两个论点都不具说服力。如果人民币影响了与中国竞争的其它国家货币兑美元的汇率(事实的确如此),那肯定会影响多边平衡。此外,我在(最近修订的)《理顺全球财务》(Fixing Global Finance)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之一就是:实际汇率不仅仅受储蓄率决定,它也决定着后者。这是因为各国政府都很在乎GDP。2006年至2008年间,人民币实际汇率低估所贡献的净出口,相当于GDP的5.6%。在此期间,中国当局没有理由去减少储蓄盈余:它都流入了净出口。但当2009年净出口骤降(导致GDP损失3.9%)时,中国当局就开始采取行动,通过扩张国内信贷和加大投资,来减少储蓄盈余。</P> <P style="TEXT-INDENT: 0px" class=dropcap>罗奇还将矛头指向了目前美国可忽略不计的净储蓄。但这同样是财政状况抵消私人部门储蓄盈余激增的结果。为什么要这样?答案在于,有如此庞大的结构性经常账户赤字,如果美国私人储蓄增长,那将会导致经济萧条。总而言之,储蓄盈余是一个政策变量,而非既定事实。</P> <P>关于第三点,事实是,失衡问题很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失衡的形式。安东•布朗代(Anton Brender)和弗洛伦斯•皮萨尼(Florence Pisani)为欧洲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Policy Studies)完成了一份极其出色的研究报告。他们在报告中指出,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的显著特征是,资金是以外汇储备的形式流出的——过去十年,新兴经济体外汇储备总额增长了近6万亿美元。*这导致了对流动及安全资产的需求大增。狡猾的西方金融业用那些“次级”材料批量生产此类资产,后果现在大家都知道了。</P> <P>失衡问题很重要,还因为这会给经济复苏带来严重影响。正如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行长马克•卡尼(Mark Carney)最近在一次演讲中所指出的,如果失衡持续存在,可想象会出现两种结果:要么是拥有巨额外部赤字的国家继续维持其巨额财政赤字,直到“全球利率开始上升,由此将私人投资排挤出去,并最终降低潜在增长率”;要么是在盈余国尚未做出任何抵消性变化之时,赤字国开始大幅削减财政赤字——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将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P> <P>关于第四点,高盛(Goldman Sachs)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辩称,中国的盈余不再是一个重要因素。的确,2007年以来,中国的盈余在GDP中所占比例已经减半。但问题在于,这种转变是结构性的,还是只是特殊和临时措施的结果。世界银行(World Bank)仍预计中国的经常账户会稳定在高位,净出口会对增长做出正面贡献。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将输出失业。奥尼尔言之过早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