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4 class=detailContentTeasertext>香港中文大学公布和谐社会民意调查结果,首次确认香港不是一个和谐社会,有四分之一成年人赞成用"激烈手法"要求政府回应诉求。德国之声记者任琛采访了几位香港政治问题的专家以及此次民调项目的负责人,王卓祺教授。他们对本次民调结果中提到的"激烈手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H4> <P><B>关于“</B><B>激烈手法”的讨论</B></P> <P>这次调查是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继2006,2008年以后对香港民意的又一次调查。共有1005名18岁以上的香港市民接受了此项调查。调查人群年龄结构与香港人口年龄结构基本符合。这项调查结果显示,香港民意虽然支持和谐社会为社会发展方向,但是他们却首次确认香港不是一个和谐社会。高居社会矛盾首位的是"穷人与有钱人之间的矛盾 "。而在2008年及2006年据次位的"市民与大财团的矛盾"被"政治纷争"所取代。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表示赞成用激烈手法要求政府回应他们的诉求。这其中的"激烈手法"为何意?本次研究计划的负责人,王卓祺教授说:"每个人对激烈手法有不同理解,所以我们就没有问他什么是激烈手法,过去十多年香港还都是比较平和,都是举行一些示威游行,没有暴力冲突。"</P> <P>王卓祺教授认为,香港市民在最近"反高铁"的抗议活动中,用肢体冲撞的这种方式表达不满,其实已经是香港十几年来多次示威游行活动中最为激烈的一次。</P> <P>香港立法会前任议员梁国雄不同意王卓祺教授上述关于"反高铁"活动的观点, "不同意,这是近期的一个冲突而已,早一段时间也有冲突啊。你说2003年超过50万人出来游行,你说激烈不激烈?还有2003年7月9号有五万人围在立法会,表达他们对23条的不满意,激烈不激烈要看政府的态度嘛。如果他不主动去镇压,那当然就不会出现很激烈的冲突。就像89年北京的民运,中共政府开始的时候没有镇压,那就没有激烈的冲突." </P> <P>对于来香港工作之前在大陆重要政府部门工作过多年的网络作家,杨恒均来说,港人为表达政治诉求的这种激烈抗争与欧洲的同类型事件相比,没有什么区别,"其实我认为香港在界定什么是激烈抗议手段这方面,在97年之前,甚至之后,从理论上界定,和欧洲没什么区别的。"</P> <P>杨恒均表示,由于港人有法制自由却没有民主权利,所以他们在向政府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就越来越趋向于使用激烈的手段来表达自己。他说:"比如说这个高铁,它不是这个投票选出来的人选择的。(港人)又有自由权利,又有法制,那他就会显得越来越激烈的要用这种权利来表达他的政治权利,其实是一种民主权利。"</P> <P><B><BR></B></P> <P>德国之声驻港特派员,凤凰卫视实事评论员邱震海如此评价港人激烈的抗议手段:"香港人的激烈抗议手段可能就是更大声一点.另外可能就是上街游行,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但是香港人的上街游行还是非常和平,温和的。包括03年7月1号香港有50万人上街游行, 结果整个游行下来,从头到尾没有一片纸屑,更不要说发生暴力事件了。"</P> <P>邱震海觉得,港人的温文尔雅,受英国政治文化影响,"香港传统的政治文化是一个很英国绅士式的政治文化,香港人一般在议会里面讨论问题都是彬彬有礼的,很英国式的这种方式。再加上香港的公民社会相对比较成熟,所以香港人即使要用更激烈的抗争手法,也只不过在媒体上喊一喊,然后很多人很和平的,很理性的上街游行。"</P> <P><B>150万人,意味着什么?</B></P> <P>按照本次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公布的民调结果推算,香港600万的成人中,约有150万人赞同用激烈手法表达政治诉求。这一数字在现在香港社会意味着什么?本次民调的负责人王卓祺教授说:"这表示不满政府管制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很厉害。如果在一个民主国家,我想象有百分之十的民意认为需要用激烈手法要求,那这个政府应该倒台了,是不是?上一次我的研究是百分之二十一点四的公民,这回百分之二十五点九,上一次是五分之一,这一次是四分之一。这也表现了(民众)对政府管制十分不满。"</P> <P>曾经就任于中国政府机关的杨恒均认为:"这个数字我不知道是不是完全准确,但是如果是这个数量的话,那是非常惊人的,在政治学方面,它不会这样的。包括任何一个社会的民主变革,包括革命,都不可能有这么大一批人,说我们愿意用这种比较激烈的手段,来迫使政府。我觉得,就算在中国大陆,你做这么个调查,人口比例都没这么高。我觉得这个数字非常激烈,对香港,对中央政府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