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INDENT: 0px" class=dropcap>在截至上一个季度末的一年,中国经济增长了11.9%。即使是在好的年景,以这种速度增长的经济体也会引来世人的瞩目。在全球刚刚摆脱低迷之际,这简直让人惊叹。中国的成就能够带来什么教益?</P> <P>首先,政府刺激政策能够奏效,对此不应该再有疑问。拒绝承认这一点的华盛顿人士,也许可以到北京去看一看。中国经济产出的最新飙升,并不是由净出口增长推动的——事实上,中国贸易顺差在今年第一季度有所收缩,3月份还出现六年来的首个赤字——相反,增长是基建放贷大幅增长的结果。</P> <P>这种高速经济扩张能够持续吗?用这种方式是不行的:中国的信贷膨胀最终必然导致大量坏账,拖累银行。但这个问题是能够加以遏制的。中国的这些银行是国有的,它们奉国家之命行事,亏损也主要由国家承担。实际上,它们是事先就得到纾困,这与享有保证奖金的银行家有点类似。</P> <P>更重要的问题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本身(而非只是推动这种增长的政策)是否过度得危险?目前有很多人担心中国正在过热。但是,我们有多个理由认为,中国能够安全地高速增长,而暂时无需踩刹车。</P> <P>理由之一是物价上涨正在趋缓。随着政府收紧信贷环境,消费价格增幅在截至3月的一年降至仅2.4%,小于2月份的2.7%。如果经济增长推高通胀,那将增强让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人民币升值已经是可能出台的措施,届时此举将压低通胀。</P> <P>怀疑人士眼中最为灼热的是住房市场。楼价的确在快速上涨。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基本上是局部的,局限于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高端市场。大中城市整体楼价过去一年上涨11.7%,这种涨幅在增长乏力的富国看上去的确像泡沫,但在中国还算不上泡沫。在这里,这样的涨幅甚至还赶不上收入增长。</P> <P>就目前而言,中国经济掌舵者面对的挑战,还不是日益膨胀的经济规模。他们必须操心的是经济的构成。极低的消费水平意味着,数十年来,可怜的中国人一直在补贴西方消费者的信用卡。较高的国民储蓄率,对应着较大的贸易顺差。让人民币升值也许能够改变这个格局,前提是北京方面真的接受这一点,即中国经济应当重组——减轻对净出口的依赖,转向国内需求。</P> <P>这种重组所要求的转变,还不只是人民币升值。必须允许家庭增加消费(消费信贷增长似乎表明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并且让生产性基础设施迎合国内需求。中国领导层还必须接受消费者获得更大权力后的政治效应。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政治完全是经济实力的反映;中国的形式上的共产党也许还是宁愿从反方向看这个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