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即将告别人口红利时代?

<p><font size="4">中国《第一财经日报》星期四载文称,中国将告别人口红利,廉价劳动力恐怕变成人口负债。中国人口红利时代, 即充足廉价的劳动力供应还能持续多久?</font></p> <div id="story_body" style="position: relative"> <p><font size="4"><br /></font></p> <p><font size="4">中国《第一财经日报》星期四刊登的文章说,&#8220;未来五到十年, 中国毫无疑问地将告别人口红利&#8221;。对此,中国社科院社会学者唐钧有不同的看法:&#8220;因为我觉得在我们研究中它最主要的是18岁到25岁这一阶段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因为这一段(年龄段)确实也是外出打工的人的一个主要的(年龄段)。但是这一部分人的减少就是年龄段实际上会扩大,它可能会扩大到30岁到35岁。所以你在北京观察的话,比如说以前像保姆、小时工这都是女孩子干得比较多的,那么现在已经逐渐逐渐比方说30岁以上,35以上,甚至40岁以上的人进入了这个行当。然后你到建筑工地去观察的话,可能以前都是年轻人比较多,现在你到建筑工地去看的话,可能40岁以上的,甚至有50岁以上的都会有。我的意思是说中国总的劳动力在人口老龄化最高峰的时候仍然有七亿,所以中国的人口问题不是象他们说得那样。&#8221;<br /><br />唐钧以上提到的蔡昉是指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最早将人口红利理论从西方引进中国的学者。《第一财经日报》的文章援引蔡昉的观点认为,虽然未来五到十年中国要告别人口红利时代,但在社会老龄化初级阶段, 中共政府可以通过完善养老保障制度、提升教育水平等有效政策, 使中国获得可持续的第二次人口红利。<br /><br />中国新浪网财经博客沈毅亭根据个人观察表示,中国正在享用的人口红利在未来五到十年间根本不可能丧失:&#8220;因为中国毕竟它的区域性很大,而且人口的分布很不均衡,你象现在在中西部地区,低成本的劳动力的数量还是非常高的。还是可以给中国大的制造企业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低成本劳动力。这个人口红利应该会继续存在的。&#8221;<br /><br />人口红利是人口经济学术语。中国官方《人民日报》海外版近日在刊登的一篇相关文章中将人口红利定义为一个国家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劳动力资源变得相对丰富、加上社会抚养负担轻、经济发展由此进入十分有利的&#8220;黄金时期&#8221;,人口经济学家将其称为&#8220;人口红利&#8221;。<br /><br />沈毅亭认为,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取决于将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走向:&#8220;人口红利如果是对单以出口为主的经济结构上来说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将来开始走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国内的内部消费为主的经济结构的话,我觉得人口红利反而不见得是很有利的。因为人口红利你毕竟是一个低成本的劳动力作为付出的。如果将来整个经济往前发展,劳动者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可能对国内的内部消费来说提高是更有帮助的。所以我觉得人口红利可能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随着往后发展的话,如果以投资类型为发展方向而不再以出口为发展方向的话,可能人口红利有和没有我觉得差别不是太大。&#8221;<br /><br />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证明,像中国这样的国家,要想使其经济长期持续地健康发展,让国民同时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实惠,内需是根本。《第一财经日报》的文章引用的统计数字显示,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目前工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54%到65%之间,而中国分配率逐年不升反降,2006年中国职工工资总额也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1% 对此,唐钧表示:&#8220;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的劳动力他对工资对薪水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它总会往这个方面走的。但是一般劳动力他依然会存在。中国二零三几年(的时候),人口老龄化高峰的时候中国仍然有七亿劳动力。所以从现在开始到那个时候,中国对就业问题你是不能忽视的。现在有民工荒或者是大学生就业难等等这些问题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是我们的政策不当造成的。 &#8221;<br /><br />《第一财经日报》的文章认为,中国即将结束的人口红利,如果相关政策不力,相关措施不当和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持续发展的&#8220;人口红利&#8221;可能变为&#8220;人口负债&#8221;。</font></p></div>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