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英辩”的精彩与不精彩

<div>25日下午2时至4时45分,两个多小时内,台湾举行了有史以来首次&#8220;世纪大辩论&#8221;&#8212;&#8212;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和在野党主席蔡英文针对&#8220;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8221;展开辩论。</div> <div><br /></div> <div>这次&#8220;双英辩&#8221;,无论马英九或蔡英文,可以说表现得都相当不错,马英九出身哈佛,又有执政之利,当年占了比较有利的位置;但蔡英文出身康奈尔硕士,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博士,又曾担任过&#8220;陆委会主委&#8221;及&#8220;行政院副院长&#8221;,对大陆事务及国际经贸谈判非常专业,也不是低手。这样的两个人进行辩论,当然意义非比寻常。根据总体的辩论印象,我们可以说:</div> <div><br /></div> <div>(一)马英九在辩论中,把要签ECFA的必要性确实做了比较清楚的表述,但蔡英文乃是行家,她能从较高的战略高度看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8220;双英辩&#8221;很难遽下结论说谁赢谁输。但可以肯定的是,台湾的蓝绿群众,都更清楚的掌握到了赞成或反对ECFA的理由。</div> <div><br /></div> <div>(二)这次辩论之后,我们不能认为台湾在ECFA问题上有向中间集中之势,反而会分歧甚或对立更大。在本文截稿之前,亲绿的&#8220;三立电视台&#8221;语音民调,认为蔡英文表现较好的达3.2万人,认为马英九表现较好的则只有2600人,比例为12比1;但亲蓝的&#8220;中天电视台&#8221;语音民调,认为马英九表现好的为4.6万人,认为蔡英文表现好的只有1.3万人,为3.5比1。台湾的民意通常都受到特定立场媒体的意见所左右,这种媒体在做意见调查时也经常会灌水,俾替自己这边的立场造势,由辩论会后这种不太有真实代表性的语音民调,至少已显示出,&#8220;双英辩&#8221;认为孰赢孰输的多半都随原先就有的立场早就心有主见,辩论所发挥的沟通说服作用其实极为有限。</div> <div><br /></div> <div>因此,虽然人们常说&#8220;真理愈辩愈明&#8221;,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真理几乎永远不可能透过辩论而产生,辩论只会让人们强化了原有的意见。</div> <div><br /></div> <div>但做为一个读书人,我们却也不能那么犬儒的看待这场辩论,而是必须用理解的态度看双方的表现,特别是要注意去解读双方语言之外的更深逻辑与思维方式。根据这样的观察,我对马英九和蔡英文这两人其实都给予相当不错的评价。</div> <div><br /></div> <div>首先就马英九部分而言,在过去一年里,马英九在强力推动ECFA,但尽管花了庞大的文宣经费,效果其实并不佳,台湾大多数人民依然不知道ECFA是什么东西。正因形势所迫,大家都要求把问题说清楚讲明白,于是媒体遂一致要求来场&#8220;双英辩&#8221;。对此,马英九一度拒绝,接着又要推给&#8220;行政院长&#8221;吴敦义代打,最后是舆论强烈抨击,他才勉为其难的同意&#8220;双英辩&#8221;。为了这场&#8220;双英辩&#8221;,他反反覆覆的搞沙盘推演。他能尊重舆论而上阵,这一点就颇值得肯定!</div> <div><br /></div> <div>而当天的临场表现,马英九至少已把为什么要签ECFA的道理做了清楚的表述:当今区域整合加快,台湾已不容自外于世界,因此透过ECFA而找到与世界的联系,乃是台湾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马英九这次辩论,花了极多时间对民进党火力全开,他抨击民进党过去执政8年是失去的8年,又强力抨击民进党的&#8220;锁台&#8221;心态以及为反对而反对的不负责任。最后在蔡英文的紧迫之下,马英九也宣称他今后将自己负责&#8220;加入自由贸易区小组&#8221;,推动台湾的加入各种自由贸易区,并保证不会损及台湾的&#8220;主权&#8221;云云。马英九将世界经贸形势与ECFA的必要性,可说是做了清楚的表述。他抨击过去民进党的锁台心态,这对蓝色群众当然有激励之效!</div> <div><br /></div> <div>不过,我们也千万不能低估了蔡英文。出身伦敦政经学院的她,专研国际经贸法律及经贸秩序,她在理念上的高度其实是超过了马英九的。她认为签订ECFA,乃是台湾把经济主动权让位给了北京。她认为经贸从来就不能只是经贸,而应当是整体战略的一环。马英九将台湾前途全都放在ECFA上,原本意思可能是要&#8220;走进中国,走向世界&#8221;,而结果则可能是被&#8220;锁进中国&#8221;。她主张台湾应透过世贸组织体系循序渐进,而不能一厢情愿贸进大陆市场。她担心的是与大陆签了ECFA后,就难抵将来更大开放的压力。另外,她也警告,两岸ECFA对台湾的冲击将大于台湾加入WTO,它将使台湾面临产业结构重整,财富重分配等严峻的考验,而她提的这些,都不在马英九的时程表内!</div> <div><br /></div> <div>因此,&#8220;双英辩&#8221;表面看是各说各话,其实两人皆各有其逻辑﹕马英九是现实逻辑,蔡英文则是有其战略逻辑。由于两人逻辑不同,他们在辩论时都各有闪避﹕</div> <div><br /></div> <div>在马英九方面,他的逻辑有其现实性,但他闪避了大陆让利给台湾究竟会让多久?两岸现在这种关系只能算是过渡,台湾既要从大陆得利又要&#8220;主权&#8221;独立,下一步又将如何?蔡英文这些问题都点到,但马皆闪开!</div> <div><br /></div> <div>而在蔡英文方面,她把&#8220;独派&#8221;的经贸战略做了清楚的表述,但人们都知道在大陆和平崛起的此刻,她那种逻辑有多大的可能性会成真?大陆对台商而言乃是个大利基,这也是台商累积至大陆投资已近2000亿美元,台湾经济不是没有成长,但都成长在台商这一块上,而这是国民党和民进党都束手无策的。对于这些,蔡英文不可能有办法,马英九也同样不会有方案。台商乃是影响台湾财富重分配的最大因素,马英九和蔡英文对这一块都着墨太少!</div> <div><br /></div> <div>因此,&#8220;双英辩&#8221;的各说各话当然有意义,它让人们理解到双方的策略及立场,马路线走向大陆的结果确实有可能被&#8220;锁进大国&#8221;,但民进党要&#8220;走向世界,然后与世界一起走进中国&#8221;,这有可能吗?</div> <div><br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