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弘威有望成美上诉法院唯一亚裔法官

美国上诉法院法官提名人刘弘威(Goodwin Liu)周五(16日)在参议院接受资格审查听证会。虽然遭到共和党人抨击,但因民主党在司法委员会及参院全院具有过半优势,刘弘威过关应该没有问题,可望成为上诉法院法官唯一的亚裔。刘弘威1970年在美国出生,父母是台湾移民,他目前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法学院担任副院长。

奥巴马找到感觉了

看来他终究不是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上周与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了一项战略核裁军条约。本周他在华盛顿迎接世界各地的50位领导人,共商加强有关核安全的安排。同时他还公布了一项新的军事战略,大幅收窄了美国动用核武的想定范围。

换言之,现在奥巴马看起来像是一位对自己要办的事情颇有把握的领导人。这三件事标志着他一年前在布拉格勾画的路线上的一个重要站点。我们距离他当时倡议的“无核世界”仍很遥远。但我们已经不再朝着错误的方向走下去了。最近这些举措恢复了多边裁军的势头。《核不扩散条约》破裂的必然性看起来不那么大了.

温家宝撰文纪念胡耀邦:引领一次改革派进攻势头?

温家宝代表的仅仅是他自己,还是在引领一次改革派进攻势头?是针对何人?这是否仅仅是温家宝在从政结束之前的怀旧,还是一种试图引发社会支持的尝试?温家宝冒这样的风险到底代表的是什么人?他是否在试图绕过那些常常令政治改革偏离方向的官僚制度和强硬派,还是一个转折点,是朝着一些人敦促实施的治理转型上的转折?

FT社评:中国应调控而非减慢增长

就目前而言,中国经济掌舵者面对的挑战,还不是日益膨胀的经济规模。他们必须操心的是经济的构成。极低的消费水平意味着,数十年来,可怜的中国人一直在补贴西方消费者的信用卡。较高的国民储蓄率,对应着较大的贸易顺差。让人民币升值也许能够改变这个格局,前提是北京方面真的接受这一点,即中国经济应当重组——减轻对净出口的依赖,转向国内需求。

重庆作家透露薄熙来与铁凝谈话内容

薄熙来说到要改,而且加了一句“很快就要改过来”,包括铁凝在内的作家们都感觉到是指他上台后,也就是薄熙来能够主政18后。薄熙来后来又谈到,在毛泽东时代和上个世纪80年代,作家们创作了一些好作品,就是因为生活有了保障。后来对作协的改革是失败的,要拨乱反正。

我看温家宝:他是一个好人,却很难让他的政府变得好一些

实话实说,在共产党的高官大僚中间,我比较喜欢温家宝。我每天都有一万个理由谴责中共、批评政府,但我一直不愿意批评温家宝本人。理由很朴素,经不起上纲上线:第一,我比较喜欢中国的右派讲自由、左派讲公正,温家宝二者皆占;第二,我不反对官员“作秀”,因为做官大概不是常人的本分,总有些角色扮演的成分在内,西方政客也都作秀。关键不在作秀与否而在作什么秀,亲民秀、勤政秀、异议秀,诚然好过殃民秀、专政秀、紧跟秀。(本刊首发)

解胡适“中国不亡,是无天理”

鲁迅不说了,这里要说的是胡适。如果要说“愤青”的程度,并且还非要作个对比,那么,在本人看来,无论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诅咒,乃至要废除汉语,都不及胡适的深度。可以说,若是仅就一个中国人而言,依自己的孤陋寡闻,再没有什么人比胡适的话更“雷人”的了。难怪从互联网上看到,当有人读了胡适的《信心与反省》后,也“惊异于‘愤青’原来这么有历史”。

美国人看不懂韩寒

如此明显“煽情”的博文,却能有如此巨大的反响,在美国是不可思议的,而在中国却就有这样的事。韩寒无论写什么,都有明星效应,这个不假。但是,像《城市,让人民死得早》这样的题目,拨动的却是许多中国城市居住者焦虑不安的心弦。在美国人那里是“煽情”的说法,在中国语境中却成为一种合理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