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陵寝介绍<br /><br />“陵寝”一词,本来专指封建帝王的墓地。现在也拿来又来表示民国总统的坟头,大概是要继承民族文化。<br /><br />慈湖陵寝和大溪陵寝之间,一路小桥流水,连绵2.3公里,步步美景,令人顾盼流连。<br /><br />老蒋总统下榻慈湖陵寝,靠山依水,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天鹅游戏于湖面。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珍稀的黑天鹅。<br /><br />老蒋陵寝仿照浙江奉化民居风袼,平实简洁。布局类似北京四合院。在陵寝背后的山里有原子弹蔽护所和秘密隧道——当然老总统现在是跑不动啦,那是59年老蒋总统为反攻大陆司令部準备的,当时“慈湖陵寝”叫“慈湖宾馆”。<br /><br />两位仪仗队士兵持枪相对列于门外,他们纹丝不动,倒像是两只雕像;而公园里的雕像做的栩栩如生,反象活人。身穿制服、垂手肃立于灵柩厅堂门侧的工作人员就不那末死性了,不时地督促游客:“进去请鞠躬!”<br /><br />我本来还在犹豫,这个躬是鞠呢,还是不鞠呢?说实在的,在蒋家父子墓前鞠躬有鞠躬的道理,不鞠有不鞠的理由,真让人有些为难。<br /><br />政府工作人员的提醒,让我断然决定:不鞠啦!恭敬是发自人的内心的一种情感,是一种主动的精神活动。语言催逼或权势威胁人们表达恭敬,是不符合人性的。你向我索求恭敬,我偏不给啦!谁让你遇上歪脖子树了呢!<br /><br />在整个游两蒋陵寝的过程中,我的腰板一直保持着垂直态势。引来了彬彬有礼的工作人员的异样眼光。<br /><br />小蒋总统下榻大溪陵寝——错了,不能说“下榻”,是“暂厝”。厝的意思是死者棺木不入土,棺材四角垫高,离地三寸,等待适宜的地点、时辰再去掩埋。民间老话:“入土为安”。长时间这么“厝”着,死者游魂不定,且妨害后代。据说蒋家“孝”字辈有人不太长寿,就是因为有前辈两口棺材被这麽几十年“厝”着, 把后代“厝”得短命了——我怀疑这是民进党装邪弄鬼、散布的不和谐言论。<br /><br />小蒋总统暂厝大溪陵寝,大溪陵寝处在风景区边缘,左邻就是大溪镇。陵寝设计也是浙江奉化风格,与慈湖陵寝相仿。只是建筑标准低了一些。这里没有原子弹敝护所。我肯定,就是共军在这扔原子弹,蒋经国也不会逃跑,他会和大溪镇居民共赴国难。<br /><br />父子的陵寝共占一脉山水,遥遥相对,寓意深刻。似乎暗示了父子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他们客死他乡、思念故土的心情是一样的。然而在行政处世风格上,却又大相径庭。老蒋行踪神秘,出入云雾仙境;小蒋平易近人,融于世俗凡尘。<br /><br />有宋李之仪“卜算子”云:<br />父住慈湖头,<br />子住大溪尾,<br />夜夜相对诉乡愁,<br />共饮一溪水。<br /><br />二、落难的总统雕像<br /><br />在两蒋陵寝之间,有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的“总统铜像公园”。说它独一无二,不是因为塑像傻高傻大,象大陆毛泽东雕像那样,动辄几十米。而是说,同一个人的铜像,立着的,坐着的,眯着的,笑着的,读书的,跨刀的,骑骏马的,柱手杖的,穿长袍的,戴军帽的——–几百个聚集一堂开PARTY,你我本来相识,却彼此盯着发呆。<br /><br />国民党挡不住“去蒋化”潮流。蒋氏揽政时代,“蒋化”的太厉害了。“蒋化”,“蒋化”——僵化,僵化。台湾要恢复活力,是要去僵化。<br /><br />因为蒋经国在民坊口碑甚好,很多台湾人怀念蒋经国在世时经济起飞的日子。所以去蒋化实际上成了去蒋介石化。在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蒋介石雕像被拆毁。有的铜像被移到隐蔽处,还有的卧于乱草从,有的丢在废水处理厂,任其生锈。一时间蒋介石成了 HOMELESS PEOPLE, 不知何去何从。<br /><br />大溪乡政府忽发奇想,收集各地落难的总统铜像,建立一个铜像公园,一定会成为一个旅游熱点。<br /><br />值得一提的是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的铜像,它是一尊大型坐像,造形生动,铸造精细。工人忙了几天切割成200多块。许多老荣民不忍看到老总统这种碎尸百段的惨象,有的落泪,有的抗议。高雄市派了许多警察封锁大门,防止发生事端。<br /><br />也凑巧,高雄市长陈菊不久发生轻微中风住院治疗。有议论说;“瞧, 老总统显灵, 陈菊遭报应啦!”<br /><br />还真有相信老总统显灵传说的。一位工人在拆除铜像动工之前,先燃香烧纸,嘴里嘟嘟囔囔念叨一通,免得招来灾祸。<br /><br />现在,总统铜像公园里收集了全台湾蒋介石铜像精品。大卸200多块的蒋介石坐像也是其中显眼的一座。现代金加工技术,让你看不到蒋总统愈合的伤疤。<br /><br />三、剪裁历史的蔣总统<br /><br />在慈湖游客服务中心,有一部电影不可不看。电影除了介绍蒋公的丰功伟绩之外,特别还揭了蒋公的一个短。影片不客气地披露一张著名的历史照片的真相,就是蒋介石和孙中山的合照。<br /><br />照片拍于黄埔军校时期。孙中山在椅子上拄杖端坐,蒋介石在孙中山背后戎装肃立。在台北中正纪念堂,我看过了这张照片。它表达了孙蒋关系亲密,是蒋介石为孙中山当然继承人的佐证。而此处电影大唱反调。电影引证历史资料,说明当时照片上是4个人,照片左为何应钦,右为廖仲恺,按照中国传统说法,“左膀右臂”,何、廖二位更为中山器重。后排的蒋介石只是一个殿军,一个保驾的扈从角色。但是蒋介石的追随者却把照片左剪一块,右剪一块,只留下中间前后,凸显蒋介石地位,显然有意误导民众。<br /><br />蒋公也干这种剪裁历史的勾当,但是比起中共的“换头术”,要光明正大一些。“剪裁”属于历史原材料的加工技术。 误导民众的剪裁,缺德并不犯法。“换头术”属于捏造篡改历史事实。造谣惑众不仅缺德也属犯罪行为。<br /><br />拍一部电影骑在蒋介石的坟头上念叨蒋介石的不是,台湾现在言论尺度确实很宽松了。<br /><br />四、中国的两个救星<br /><br />电影蒋介石的生平介绍播放了“总统颂歌”,就是张龄作词,李中和作曲的那一首:<br /><br />总统蒋公,你是人类的救星,你是世界的伟人。总统蒋公,你是自由的灯塔,你是民族的长城——<br /><br />出人意料的是,镜头突然又切换到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检阅红卫兵的场面,毛泽东摆出一副高瞻远瞩的样子,耿着脖子向红卫兵挥手。同时背景歌曲响彻云霄: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呼儿嗨呀,它是人民大救星。<br /><br />山呼海啸的颂蒋崇毛的场面交替上映, 鲜明的南北朝对照,给观众心灵以强烈冲激。<br /><br />苦难的中国人,真有那么幸运吗,一个天空同时升起两颗救星?<br /><br />蒋毛二人水火不容,缠斗一生,互相称对方为匪帮,又都宣称自己是人类或人民的大救星。这是上个世纪中国的一大滑稽。按照逻辑,两物相悖,若其一属真,另一个必假。却绝没有两个都真的判断。若其一为假,另一个未必属真。因为存在着两个都假的可能。世界不是黑白两极的,它还存在着万紫千红其他色谱。<br /><br />一个把自己的命运与未来抵押给“救星”的民族,是一个自由意志孱弱的民族,灾难埋伏在他的道路上。<br /><br />一个高声宣布自己是人民救星的统治者,他已经是民主的灾星。他的真实用意,就是要控制人民思想,以永远把持政权。<br /><br />假借民意歌颂“救星”的文人是无耻的御用文人。“救星文化”隶属专制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垃圾,是现代文明的耻辱。<br /><br />——<br /><br />人们应该思索,为什么国民党、共产党两个政见对立的党派都产生了自己的救星式独裁者?<br /><br />威权推出了“救星”,它胁迫民众对救星人物远距离膜拜。但是人们有权利近距离审视他们。总有一天,“救星”们会象实验室的兔子一样被人们摆在解剖台上剥皮开膛。学者们用显微镜仔细从其组织切片上寻找中国产生“救星独裁政治”的病理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