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汪晖涉嫌剽窃问题给中国社科院和清华大学的公开信

<div>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div><div><br /></div><div>2010年3月25日王彬彬在《南方周末》发表《汪晖〈反抗绝望〉的学风问题》,指出《反抗绝望》一书存在剽窃问题,引起学界普遍关注。4月8日,《南方周末》刊发了项义华的文章和两位网友所做的调查,补充了《反抗绝望》涉嫌抄袭的证据。有学者认为,《反抗绝望》虽然屡次再版,但毕竟是一本写于20年前的旧书。王彬彬遂又查核了汪晖的近著《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认为该书也涉嫌抄袭。这些指控,引起海内外学术界很多议论。</div><div><br /></div><div>熊丙奇4月2日在《东方早报》撰文提出:&#8220;王彬彬教授已公开撰文批评汪晖的《反抗绝望》一书存在严重抄袭现象,这不应该只停留在&#8216;媒体辩论&#8217;&#8212;&#8212;媒体评价终究不是学术评价;也不是由几个专家表态拍板&#8212;&#8212;几个专家的意见也只是个人意见,而应该由学术机构进行调查、认定。这个学术机构,就是汪晖当年读博士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委员会。虽然博士学位已经授予20年,但学术不端的责任追究,并没有时限&#8230;&#8230;应该立即启动调查程序,组织独立的调查委员会,通过调查、听证,以鉴定汪晖的论文是否存在抄袭。如果没有抄袭,学位委员会可以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如果存在抄袭,学位委员会当作出取消博士学位的处理。&#8221;</div><div><br /></div><div>林毓生6月6日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说:&#8220;国际上,&#8230;&#8230;如果一旦涉嫌抄袭的事件发生了,握有公权力、负有行政责任的校长、院长会很快组织&#8216;调查委员会&#8217;,任命享有清誉、具有公信力、与涉嫌抄袭者和被抄袭者没有关系的第三者为&#8216;调查委员会&#8217;委员,授予&#8216;调查委员会&#8217;独立调查之权。在调查过程中,当然会给予当事人向&#8216;调查委员会&#8217;详尽说明的机会。&#8230;&#8230;中国学术界最近一再声言要与世界学术接轨。如果这不只是一句口号的话,我认为负责督导校内学术发展、维持学术秩序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与清华大学校长,有政治与道德的责任尽速成立&#8216;汪晖涉嫌抄袭调查委员会&#8217;,根据调查报告作出符合上述原则的决定&#8230;&#8230;。中国学术界庶几可以走向良性循环。&#8221;</div><div><br /></div><div>易中天6月7日在《南方都市报》上发文说:赞同林的主张,&#8220;应该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9472;&#9472;&#8216;汪晖涉嫌抄袭调查委员会&#8217;,来审理此案。因为非如此,不能还汪晖一个清白,如果他当真清白的话。这可不是虚情假意。实际上,在我看来,端正学风固然重要,保护人权也同样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借此机会,建立防止学术腐败的有效机制,制定解决学术争端的游戏规则。&#8230;&#8230;这个&#8216;专门委员会&#8217;&#8230;&#8230;应该是客观、公正、中立的。因此,甭管是谁建的,挂在谁的名下,都应该是&#8216;只对公众和事实负责&#8217;的&#8216;独立机构&#8217;。&#8230;&#8230;可以考虑聘请理工科教授和海外学者参加。&#8230;&#8230;委员会名单应该公示。&#8230;&#8230;委员会的惟一任务,是弄清事实,即根据《著作权法》和国际学术惯例,讨论&#8216;汪晖抄袭&#8217;的说法是否成立。与此无关的话题,比如汪晖的学术成就等等,均不在讨论之列。&#8230;&#8230;表决和撰写结论时,应实行&#8216;实名制&#8217;。&#8221;</div><div><br /></div><div>事件发生距今已3个月,其间不断有学者呼吁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组织调查委员会,但是至今未见回应。汪晖对上述批评迄今也没有任何回应,但他曾表态,希望能由学术界内部来解决。为对汪晖教授负责,澄清这一争议,结束莫衷一是的状态,走向良性循环,我们支持熊、林二位的建议,联名要求中国社科院和清华大学迅速答复,履行职责。我们也同意易中天的主张,在组成调查委员会时,应邀请贵院、贵校之外的学者,乃至海外学者参加,公示委员会名单和调查结果。我们同时要求,调查结论以及各委员投票意向最终能公布,以示公开、公正,接受公众监督。</div><div><br /></div><div><br /></div><div>签名人员(截至7月6日中午,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div><div><br /></div><div>陈明(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div><div>陈青生(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div><div>陈仲丹(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div><div>邓晓芒(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div><div>董健(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div><div>樊洪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div><div>冯崇义(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副教授)</div><div>顾海兵(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教授</div><div>郭世佑(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div><div>郭于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div><div>郝建(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教授)</div><div>何蜀(《红岩春秋》杂志退休编审)</div><div>黄卫峰(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div><div>黄有光(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授)</div><div>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div><div>李世洞(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div><div>李天纲(复旦大学宗教学系教授)</div><div>李醒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div><div>李杨(广州社科院历史所所长)</div><div>刘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div><div>刘绪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div><div>陆谷孙(复旦大学英文系教授)</div><div>马斗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div><div>沈登苗(民间学者)</div><div>沈弘(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div><div>沈坚(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div><div>田松(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div><div>汪丁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div><div>王东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教授)</div><div>王建民(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div><div>王晴佳(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div><div>王学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div><div>王扬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div><div>吴迪(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div><div>吴中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div><div>肖滨(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div><div>肖雪慧(西南民族大学教授)</div><div>熊伟(新启蒙公民参与立法研究所所长)</div><div>熊卫民(中国科学院自然史所副研究员)</div><div>严搏非(上海三辉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div><div>向继东(《湘声报》编辑)</div><div>徐贲(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div><div>徐国栋(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div><div>许医农(北京三联书店编辑)</div><div>薛涌(美国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教)</div><div>杨光祖(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文史部教授)</div><div>杨沐(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高级讲师)</div><div>杨玉圣(学术批评网创办人)</div><div>尤小立(苏州大学副教授)</div><div>余三定(《云梦学刊》主编)</div><div>张闳(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div><div>张聚国(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div><div>张隆溪(香港城市大学教授)</div><div>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div><div>张伟然(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div><div>张中秋(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院教授)</div><div>赵士林(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div><div>郑培凯(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div><div>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div><div>周伟良(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div><div>周祥森(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编审)</div><div>祝国光(全欧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div><div>朱正(湖南人民出版社编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