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的困局

<div>  2010年7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纽约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了&#8220;P5(常任理事国)+2(韩国、日本)&#8221;此前达成的协议内容。安理会轮值主席在会议上发表了共11项的《主席声明》。《主席声明》记述了韩国&#8220;天安舰&#8221;遭到攻击的事件,并谴责了该行为的肇事者。不过,安理会的声明并没有明确地指出该事件的肇事者究竟谁,由韩国等5国组成的军民联合调查团认定朝鲜为天安舰的肇事方的观点,安理会仅表示&#8220;尊重&#8221;和&#8220;深切的忧虑&#8221;,却没有确认。基本可以肯定,此轮较量的胜者为朝鲜和金正日,李明博则在国内外陷入说不过去和站不住脚的境地,其接下来的政治议程将变得更加艰难和复杂。</div><div><br /></div><div>  对于这个结局的另一方面,美国和韩国预定于6月在黄海举行的联合演习,在中国的强烈抗议下已经多次推迟,至今也没有举行。可以说,从天安舰事件以来,美国主导下针对朝鲜的&#8220;外交战&#8221;、&#8220;威慑战&#8221;都没有取得进展,朝鲜已经安然度过最危险的时刻。紧张了很长时间的半岛局势,也可以稍微放松一点点了。</div><div><br /></div><div>  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在针对安理会声明发表评论时也略微表露出了&#8220;松了一口气&#8221;的心情。在回应了声明,表示朝鲜将重返六方会谈之后,他对天安号事件做了总结:&#8220;一个阴谋剧就使得朝鲜半岛局势转瞬间发展到如此地步,这无疑再次提醒我们现行停战体系的危险性和建立和平体系的紧迫性。&#8221;</div><div><br /></div><div>  毫无疑问,朝鲜半岛的停战体系确实相当不稳定。在朝鲜战争结束57年之后的今天,交战双方仍然没有签署和平协定,并且都保留了强大的武装力量,在三八线上相互对峙。既然是对峙就免不了发生冲突,特别是在不存在清晰分界线的海上边界,朝韩之间小型舰艇的相互射击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这次天安舰就是在距离朝鲜海岸非常近的白翎岛附近爆炸沉没的。韩方在事发后指责朝鲜是肇事方也是很自然的。只要朝韩双方还处于在&#8220;停火&#8221;而非&#8220;和平&#8221;阶段,就不会有制止此类突发事件扩大的有效沟通机制,很难避免悲剧的重演。</div><div><br /></div><div>  其实,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半岛和平协议并不是遥不可及。在李明博上台之前,韩国曾一度推行对朝鲜的&#8220;阳光政策&#8221;,金大中和卢武铉都曾经历史性的访问过平壤,与金正日联合发表《北南宣言》等充满和解精神的文件。可是这些努力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和解和持久的和平,朝鲜仍然于2006年&#8220;悍然&#8221;进行了核试验,使得半岛的和解进程倒退了几十年。李明博就任总统之后推行的强硬政策显然也是面对已经公然&#8220;拥核&#8221;之朝鲜的最现实的选择。毕竟,在风云起伏的朝鲜半岛,任何宣言和协议都只是一张纸而已,核武器则是真正的威胁。</div><div><br /></div><div>  核试验使朝鲜的军事力量大大提升,但在军事之外的领域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任何在2006年之后到过中朝边境的人都明白这一点。即使不考虑因为核试验而遭到的制裁和国际援助的终止,核计划本身也是一个&#8220;无底洞&#8221;,会吃掉无数的外汇、能源、人力,肯定已经对朝鲜脆弱的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在朝鲜的&#8220;先军政治&#8221;体系里,军事力量的提升却比外交、经济乃至于温饱更加重要。在吸取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教训后,金正日极其重视军队在国家内部的作用,现在朝鲜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就是国防委员会。如果说已经连任了30年的劳动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是金正日的左手的话,国防委员会就是更加有力的右手,这两只手牢牢地抓住朝鲜的最高权力。而且,在负责为金正日的统治提供合法性支持的68名中央委员中,军人有18名,即超过四分之一。</div><div><br /></div><div>  军人有军人的思维方式。任何一名合格的军官,一定有非常强烈的危机意识,时时刻刻抱着&#8220;祖国在危难中&#8221;的幻想&#8212;&#8212;对朝鲜军官来说这不是幻想而是事实&#8212;&#8212;因此而&#8220;神经过敏&#8221;,尽可能抓住手里一切资源来加强国防。其实,这非常正常,毕竟没有哪个国家的&#8220;鸽派&#8221;是军队里飞出来的。但朝鲜军人的悲剧在于,作为金正日控制最高权力的右手,他们能抓到的资源实在是太多了。朝鲜的元帅和将军们能够让全国的每一个男人在军营里度过八年的青春,也能把联合国有关部门提供的救济粮从农民手中夺走,自然也能说服金正日把宝贵的资源投入到核武器和导弹的开发中去,以确保他的统治不受威胁。</div><div><br /></div><div>  在核爆炸的巨大声音响起的一刻,开放了十几年的&#8220;先军政治&#8221;之花终于结出了成果&#8212;&#8212;一个彻彻底底的死局。已经拥有核武器的朝鲜是不可能与韩国和美国达成谅解,签署和平协议的。要想放弃对立、实现互信、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实现和平、开放搞活、接受投资,朝鲜必须学习九十年代的南非白人政权,放弃核武器和远程导弹&#8212;&#8212;对于已经陷入偏执的将军们来说,这句话无论是条件还是结局本身都是完全不能接受的,甚至金正日也未必能命令他们接受。</div><div><br /></div><div>  金正日肯定不会在有生之年主动弃核。据各方报道,68岁的金正日正处于与疾病的斗争之中,而且情况并不乐观。据悉,他已经选定了三子金正银为接班人,并任命自己的妹夫张成泽作为正银的保护人。在如此关键的时刻,金正日肯定会牢牢地抓紧中央委员会和国防委员会这两只手,确保权力的平稳交接和过度,完全不可能为了改变政策而&#8220;清洗&#8221;这两个机构。而一旦被称为&#8220;金大将&#8221;的正银顺利接班,他也肯定会接过这两个由老人组成的机构,以及机构背后完全僵化的体制。</div><div><br /></div><div>  朝鲜人民天天合唱&#8220;金大将&#8221;的歌曲,或多或少知道接班的日子即将到来,却弄不清&#8220;金大将&#8221;究竟长得什么样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前些天有位朝鲜劳动党干部向我透露说,朝鲜有关部门已经把&#8220;金大将&#8221;的照片复印了100万张,只是从未亮相而已。至于金父子之间的顺利接班和过渡,这位高官保持怀疑和警惕,&#8220;金正日被选为接班人的70年代,朝鲜经济非常良好,比中国、韩国好,只有比日本差,但今天的状况属于世界上最恶劣。金正银接班所面临的局面与他父亲截然不同,何况金正银所具备的时间和经验太少了。那么,即使金正银在张成泽的帮助下实现了接班,被军方推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毕竟,金正银在军方的背景和经验太薄弱&#8221;。</div><div><br /></div><div>  可想而知,现在的金正银和1994年的金正日所面临的局面也彻底不同,金正银面临的问题更多,选择却更少。今天的朝鲜经济已经陷入崩溃,改革开放成了唯一能走的道路。然而,一方面,控制着军队的高级将领们不会轻易同意弃核,也就很难签署和平协议,难以吸收外资;另一方面,在中央委员会呆了三十年的高级官员们,由于肯定不能适应开放之后面向世界经济,也不会成为改革开放的积极推动者。1994年的金正日根基已经很深厚了,尚且需要用高明的政治手腕来不断清洗政敌、收买盟友,才能确保自己的体制走到今天。而年轻的金正银,想清洗没有工具,想收买又没有本钱,很难驾驭住局面,实现&#8220;软着陆&#8221;。如果要软着陆,朝鲜必然走向一定程度或相当意义上的&#8220;集体领导&#8221;。</div><div><br /></div><div>  所以,在后金正日时代,区域内的有关国家&#8212;&#8212;特别是中国&#8212;&#8212;必须负起相关责任,和最终走上前台的&#8220;三朝元老&#8221;、&#8220;高龄将军&#8221;们深入打交道,让他们看到改革和开放的好处,鼓励和引导他们在自己的负责范围内实施它们。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朝鲜毕竟是一个孤立而贫困的国家,即使是中央委员一级的高官,其生活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中国,当然还有其他国家的官员,还是有办法在交流中赢得对方的羡慕的。</div><div>&nbsp;</div><div><br /></div><div><br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