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戰略底線面對測試

<div><span style="color: #0000ff; ">朝鮮的核設施及戰略空軍基地等靠近中國,北京要提防被平壤綁架;台灣專家認為,美中對抗不符合台灣利益,但擔心南海會出現危機,台灣應採取中立政策。</span></div><div>&nbsp;</div><div>——————————————————————————–</div><div>無視中國的多番反對,美韓軍演依然在靠近中國海域的日本海展開,這場名為「不屈的意志」的聯合軍演,出動兩國最先進的海空武裝力量,形成空中、海面、海底的立體攻擊網絡。</div><div><br /></div><div>雖然美韓宣告,這次軍演旨在因「天安艦」事件而向朝鮮發出明確的「警告訊息」,但軍演在中國北方門戶舉行,挑動的是中美關係的敏感神經。同一時期,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越南舉行的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議上稱,美國政府對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的主權爭端表示關注,美國已經準備好介入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之間就南海島鏈長期存在的主權爭議問題。從南到北,圍繞中國沿海的月牙型包圍圈,美國藉文攻武嚇維護其在東亞地區利益的決心。</div><div><br /></div><div>美韓兩國海軍投入逾八千軍力,出動的二十多艘參演艦隻,包括「喬治華盛頓」號航母、號稱「亞洲最大」的韓國「獨島」號運輸艦、排水量四千五百噸的韓國驅逐艦「文武大王」號和「崔永」號,以及多艘一千八百噸級的常規潛艇、海上調查船等。與此同時,美國最新型F-22「猛禽」戰鬥機和韓國的F-15K、KF-16戰鬥機等二百多架飛機將升空參演。被稱為三十四年來最大規模的美韓聯合軍演。</div><div><br /></div><div>軍演首日,在東海海域舉行探測潛艇並進行攻擊的演習,在韓半島上空則進行聯合空軍編隊群演習及空中加油演習,投入了幾乎不被雷達捕捉的隱形戰鬥機F-22「猛禽」等多架戰鬥機。美韓兩軍在東海上向媒體公開了美國核動力航母「喬治華盛頓」號和空中加油演習情況,並在烏山基地公開了F-22「猛禽」戰鬥機。</div><div><br /></div><div>這次軍演包括網路防禦戰、燃料供給和指揮管制、反潛演習、空中加油和實彈打擊等,演習的海域逼近朝鮮東部海域的「北方界線」,此界線一直被美韓視為是朝鮮及韓國之間的海上分界線。美國第七空軍司令、中將傑佛瑞.雷明頓強調說:「F-22戰鬥機參加這次軍演,證明美國非常關注朝鮮半島以及東北亞地區的穩定。通過這次演習,我們將展示美國加強對韓防禦公約的堅決立場,對於威脅韓半島穩定的任何挑釁行為,做好一切擊退的準備。」</div><div><br /></div><div>事實上,美國F-22可以超音速長時間飛行,從日本沖繩嘉手納基地起飛後,僅需四十分鐘至一個小時內就可以精確攻擊金正日的辦公室、核設施和導彈基地等朝鮮全境內的軍事目標,具有極大的威懾性。《漢和防務評論》總編輯平可夫接受亞洲週刊訪問時表示,軍事戰略威懾正在成為東亞各國外交及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手段。不久前,俄羅斯在日本海舉行二零一零東方軍事演習,俄羅斯海軍幾乎傾巢出動,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調動大規模艦群展示實力。</div><div><br /></div><div>平可夫認為,這一地區在冷戰結束以後的軍事戰略思維,主因還是朝鮮在不斷製造事端。但平可夫進一步指出:「冷戰結束,任何一國大規模軍事演習,一定是多重指向的,不會是單一性的。」</div><div><br /></div><div>美韓軍演毫無疑問是指向朝鮮,平可夫說,美國有一個五零二七作戰方案,在受到朝鮮攻擊時,需要美國出動六十萬大軍才能徹底解決平壤,美韓年度軍演,上千次地修正這個方案。但始終沒有考慮到朝鮮擁有的遠程彈道導彈,還有核武器。平可夫相信:「美韓的這次軍演正在進行新版本的修正。」</div><div><br /></div><div>事實上,朝鮮眾多的戰略設施都修築在距離中朝邊界不足一百至二百公里的縱深地,平可夫指,東昌里核武設施、朝鮮的戰略空軍基地都靠近中朝邊境,這一根本的地緣軍事、政治地圖,迫使中國不得不高度重視一旦爆發戰爭,朝鮮境內的核擴散、核污染問題。美國打擊這些設施,包括攻擊平壤都是面臨黃海之處,「中國事實上有被朝鮮綁架之勢」。</div><div><br /></div><div>美韓在黃海軍演還有第二層意思。平可夫指,他參加最近在新加坡香格里拉的會議,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談話,顯示出對中國的戒備,各國家都把提問的焦點放在中國,質疑中國在南海、東海、黃海要幹什麼?</div><div><br /></div><div>平可夫說:「毫無疑問,美國認為南海是華盛頓的戰略利益,希拉里沒有說的是,東海、黃海也都是美國的戰略利益。」很顯然,美國的舉動,讓北京敏感,很自然的聯想到當年八國聯軍入侵、日清海戰都和黃海有關,平可夫說,這次美韓軍演規模之大,出動海軍戰斧巡航導彈打擊,射程超過一千公里,對北京有很大的威懾,中國自然要作出反應。</div><div><br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軍演遠超戰略防禦</strong></div><div><br /></div><div>但平可夫認為,雖然這次軍演遠超出戰略防禦,但針對朝鮮,一個航空母艦的編隊還不足以具有毀滅性的打擊,「對付朝鮮至少要有四到五個航母編隊。這次立足的是戰略威懾,實施必要的遠程導彈和飛機編隊的遠程打擊」。事實上,美國正在實施從大西洋到北太平洋的焦點轉移和重新布局,三艘核潛艇放在關島;高度重視印度洋到南中國海的兵力投送能力;提高馬六甲海峽的封鎖能力以打擊中國的經濟命脈;美國第六艦隊駐印度洋,和印度實施軍事演習,平可夫指出:「上世紀九十年代,台海危機,美國有一個航母編隊是從印度洋過來,美國不是空談,是軍事實力的調整。」</div><div><br /></div><div>美軍在調整中一定程度上不斷試探中國的戰略底線。平可夫認為,中國要有反應,但不必過度反應,「因為朝鮮需要被教訓一下,再說中國還不具備實力去回擊、阻止美國。否則,反而會給朝鮮錯誤的戰略信息」。</div><div><br /></div><div>平可夫判斷,長遠看,中美之間的摩擦是必然的,三、四十年後,中國強大了,有自己的航母,需要擴大海洋之時,中美無法避免會出現對抗。「短期還不會有摩擦,中國海上軍事力量較弱,會減少摩擦而加強合作,中國要解決的首先還是台灣問題,中國的核心利益的核心還是台灣。」</div><div><br /></div><div>台灣知名軍事評論家張友驊對亞洲週刊表示,並不擔憂近期中國大陸的海上局勢,他認為,中國大陸針對美韓軍演而舉行的東海、南海的軍演比台灣的漢光演習的規模都要小得多,「如是對抗性的會產生摩擦,也只是警告美軍,在別人家門口要尊重我們」。</div><div><br /></div><div>張友驊認為,美國是以軍演逼中國表態,是提醒中國看好朝鮮。因為朝鮮最近十年艱難日子中沒有垮,全靠北京的糧食等的支持。</div><div><br /></div><div>張友驊擔心的倒是南海,「未來會成為焦點的是南海,發生對抗性軍演的可能會在南海。中國大陸最近十年在南海的海南島發展深水港,布防核動力潛艦,建水下潛艇基地,防止美國偵察」。</div><div><br /></div><div>張友驊指,這一海域是美國的戰略要道,根據台灣的資料顯示,上世紀六十年代始,美國的EP3偵察機尋珀琉灣到日本海、東海到海南島,每個月平均要飛一百八十架次。台灣也從那時至今與美國合作,擔負接收中國大陸無線電波,監測南海航道信息的任務。</div><div><br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馬英九要親美和中</strong></div><div><br /></div><div>國民黨重新走上執政舞台,馬英九實行的是親美、友日、和中、聯南(東南亞)的路線。張友驊認為:「美中對抗,不符合台灣利益,美中對抗顯現台灣危機不是馬英九的取態,避免台灣身受其害。」其一,台灣會盡量避免重蹈陳水扁執政時的覆轍,不會在美中對抗時火中取栗。</div><div><br /></div><div>其二,即使美中發生衝突,台灣不會成為美國的前沿陣地,不會成為一枚棋子,但有可能成為美國應用的棋子,如軍售,美國會考慮台灣需要的重要軍購;其三,台灣的戰略思考,馬政府會在美中衝突時採中立政策,不希望美中衝突,盡量與大陸及周邊搞好關係,連接中國,進入亞太,走向世界。中國多年來堅持完全擁有南海主權,並反對外在力量的介入。今年三月,中國高級官員更進一步強化立場,對到訪的美國高官表示南海是關係到中國領土完整的「核心利益」。</div><div><br /></div><div>此外,五月份中國發表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0》,也表明要「建設海洋強國」,擴大管轄海域。國際評論指出,隨著其國力上揚,中國正有計劃地在近海地區樹立主導地位,近兩年來中國海軍已開始定時定期在南海巡航。</div><div><br /></div><div>在韓國天安艦沉沒事件導致朝鮮半島局勢趨緊的背景下,於越南河內舉行的東盟區域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充滿相互指責的氛圍,美朝針鋒相對,而近期因軍事問題摩擦不斷的中美,也再次為南海問題進行角力。</div><div><br /></div><div>前台灣海軍將領蘭寧利對亞洲週刊表示,中美在第一島鏈以內海域發生爭執、對峙,是雙方對國際法的認知不一樣。美國為確保海上航行的自由與它的國家利益,不認同二百海里的經濟專屬區域。蘭寧利指出,黃海南北四百海里,東西只有三百海里,雖然軍演針對朝鮮,但航母要求在二百海里內不能有可疑目標出現,飛航及射程距離更遠,在此軍演顯然令北京敏感。但「美國不允許第一島嶼以內都變成中國內海,不會接受所有東北亞海運都在中國控制下」。</div><div><br /></div><div>蘭寧利表示,既於對海洋法的不同認知,要有共識不可能,只能個案處理,「這次美軍在黃海演習作了讓步,但我們認為今後發展要完全諒解不可能。我不認為美國有要與中國大陸對抗的意念,中國大陸基於歷史的原因,有被迫害妄想症」。</div><div><br /></div><div>蘭寧利表示,在這次事件中令周邊國家對中國失望的是,北京讓軍人出來表達意見,「亞洲國家對中國大陸的政治不能諒解,軍人出來說三道四,會有被強硬派軍人挾持的危險,即使是完全專制的國家都不會這樣」。</div><div><br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台海海域認知相同</strong></div><div><br /></div><div>台海兩邊對經濟海域專屬區認知相同,對南中國海以U型線來定義主權一致,蘭寧利指出:「涉及主權,台灣寸土不讓,在主權之外允許外來國家作航行的通道,飛機起降,我們還是可以接受的,自由航行權可尊重,這一點與大陸不一樣。令海外作為警戒,會跟蹤但不會干擾,爭議就比較小。」面對美國的文攻武嚇,北京基本上亮出了自己的戰略底線。學者最擔心的海上摩擦會不會一觸即發?考驗的不僅是民族情緒、勇氣,更重要的是智慧。有學者提醒當局,不要再提中國的核心利益,以免過早暴露中國的戰略底線。</div><div><br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