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规模 重庆将启动户籍制度改革

<div> 重庆市昨天宣布将从8月15日启动中国最大规模的户籍制度改革,让338万农民在未来两年内成为城市居民。为缓冲农民工进城转户后可能面对的就业和发展问题,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计划,将在全国率先尝试让农民有个过渡期,同时确保进城享有的福利比继续留在农村来得多。</div><div><br /></div><div>  尽管中国自2007年便开始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中国各地也频繁推出地方的户籍改革政策,但绝大多数地区仍处在停滞状态,主要原因是许多农民不愿放弃农地。由于农村种地不用交税,即便在城镇买了房子,许多农民宁肯让山里的房子和土地闲置,也不愿放手,以作为他们不时之需的生活保障。</div><div><br /></div><div>  考虑到这个问题,重庆的户籍改革针对农民转户进城创新设计了一个&#8220;335&#8221;政策体系,即拥有三年过渡期、三项保障和福利的保留,以及五项纳入城镇的福利。</div><div><br /></div><div>  重庆市政府秘书长陈和平昨天在记者会上介绍,该市农村居民转户后,将获允许最长三年内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地的使用权及收益权,而他们一旦选择退出农村,则将继续保留林地使用权和农村各项补贴,同时享受原户籍地生育政策、农村计划生育奖励福利、特别扶助政策等。此外,他们也将享受城镇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政策,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div><div><br /></div><div>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市统筹改革办主任杨庆育解释,这样的安排是希望让农民和他们的家属在享有城市居民的户口和权利后,逐渐融入城市生活,让他们放心地退掉宅基地、承包地。</div><div><br /></div><div>  虽然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是希望说服更多农民工进城,促进城市发展和缩小城乡居民之间、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一些不公平待遇,但改革首要目标是让多年进城,并已在城市居住的农民工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惠。</div><div><br /></div><div>  要申请转户,重庆的农民工必须在主城工作五年,而来自区县的人则必须工作三年。如果不具备落户资格,老年农民工可采用有价退出宅基地的方式付费换取养老保险制度。</div><div><br /></div><div>  目前,在重庆主城区、区县城工作五年或者三年以上的农民工超过170万人。今、明两年,重庆市将有338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之后,该市每年将转移80万至90万人,以便到2020年,实现1000万农村人群转户为城镇人口。到时候,全市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从目前的28%上升至60%到70%。重庆市政府准备把50亿元人民币(约10亿新元)的财政资金用到统筹城乡发展上。</div><div>&nbsp;</div><div>全中国目前约有两亿名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绝大多数不能申领城市户口,从而剥夺了他们子女上学、以及他们获得收入补助和有补贴住房的权利,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div><div>&nbsp;</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户籍改革仍在摸索</strong></div><div><br /></div><div>  为解决上述问题,深圳、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等12省市先后开始取消外来人口的暂住证,进而更换为居住证,但效果不大。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的户籍改革仍停留在摸索阶段,有必要上升到全国统一执行。</div><div><br /></div><div>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认为,虽然各地的户改都有一些突破,但在居住、教育、医保、养老等各个方面进行完善,对地方财政造成很大的压力,只有中央财政完全有能力解决城市化问题和户籍改革。</div><div><br /></div><div>  相比之下,重庆这次推出的是全国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div><div><br /></div><div>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和重庆大学发展中心副主任林勇指出,重庆推出的户籍制度改革配套确保进城的农民工今后的生活、工作、生老病死等各方面都和城里的居民能够融为一体,而且有相当一段时间的自主权,这样的户籍改革背后最后的实效和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更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