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对澳洲的挑战

中澳两国的政治文化和体制不同,但两国最根本的不同,也许在人权和民主政治体制方面,澳对这两个问题都非常重视。澳洲看重个人的人权,中国更强调公民的责任,当有其他国家批评中国的某些政策时,中国的反应常常很负面。中澳之间在这方面存在一些紧张,这是基于价值观的不同,因此问题并不容易解决。正因为在澳中关系上,共同利益多,共同价值观少,澳的对华政策有些矛盾……。

《时代》杂志封面上的毛泽东

从1949年2月7日开始,截至2005年6月27日,毛泽东先后12次登上美国《时代》封面。这12张封面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以及中美关系的变迁。

台湾前“新闻局局长”邵玉铭口述:我曾奉命宣布台湾解除戒严

蒋经国晚年做的几件大事,解除戒严、开放老兵大陆探亲等都是在临终前的1年半之内做出的重大决定,这些决定环环相扣,不是临时起意。而邵玉铭本人,则在解除戒严前的过渡阶段,成为台湾“行政院新闻局局长”,在其后出任台湾“中央日报”董事长兼发行人过程中,他又亲身见证了国民党第一党报的衰落。他讲述的这一段经历,对了解台湾转型的历史是很有意义的。

封得掉博客,封不掉良心

从今年7月开始,有一批公共知识分子的博客陆续消失。仅我所知,就包括:刘军宁、张祖桦、温克坚、吴祚来、杨恒均、浦志强、姚小远、贺卫方、许志永、章立凡、老虎庙、滕彪、刘晓原、李天天、张建中等人。满城杀戮之后,只剩下胜利者的高枕无忧,以及鹰犬之辈疯狂数钱的巨响。(本刊首发)

再论中国是个互害社会

中国为什么会形成一个典型的互害社会呢?设若简要地回答,那也是我早就论证过的一种说法:专制制度特别是一九四九年后的极权制度,其本质是咬人兼自噬的制度,没有任何人不受捆绑,没有任何人能置身事外。 (本刊首发)

北京四中

《中学文革报》供不应求,不断加印。那一阵,四中门口挤满来自各地的人,焦虑与期盼的眼睛像大海中的泡沫。他们一共出了六期,直到中央文革公开表态批评《出身论》。牟志京召开编辑会,说谁要是没有准备牺牲可马上退出。无人退缩,全体都留下来。1968年年底遇罗克被捕,1970年3月5日在公审后被处死,年仅27岁。被捕前他对牟志京说:“我觉得对不起你,你这么年轻,我把你拖了进来。”最后他把一封“致毛主席的信”托他保管。遗憾的是,此信在辗转藏匿中遗失了。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历史

欧元区分崩离析

问题的核心在于,10多年前,欧洲不愿在统一和分离之间做出选择。欧洲希望经济一体化,但也要延续民族国家政治独立的格局。简言之,欧洲希望兼得两者之优点,而且似乎一度成功实现了这项目标。这一成功令许多经济学家大为惊讶,他们曾经断言,单一货币需要更多政治层面的统一。

扮演上帝:20世纪中国激进思想中人的神化(下)

自1970年代后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反省批判,往往忽略此一五四遗产中的负面影响。大多数的人将这个错误归咎于儒家传统的所谓 “封建遗毒”。同时,五四新文化运动几乎理所当然地被视为是中国共产主义者不应舍弃的家传珍宝。

美韩即将擧行联合海上军事演习

<p>在美国和韩国军方宣布周日举行大规模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之际,中国官方媒体透露,在刚过去的周末,解 […]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