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结束“中国蜜月”?

在许多左翼人士眼中,跨国企业依稀仍是一副邪恶嘴脸。但在这个世界上,它们是促进和平、繁荣与国际合作最强大的力量之一。

若不是凭借大企业的力量,美中关系或许多年前就已恶化。在太平洋两岸,都有许多势力乐于见到美中关系变得更具对抗性,包括中国的国家主义者、美国的工会主义者以及两国的军方。一代人以来,美国跨国企业一直发出针锋相对的声音:一个更加强大、繁荣的中国,对美国或许是好事。

俞振飛身後任折騰

俞振飛一生在舞台上雖常演主角,大概萬想不到入土為安之後還要在此鬧劇中擔當缺席的主角,俞老地下有知,或許輾轉反側、寢躺不安吧?其實亦不必太認真計較啦,恰如古詩所形容:「身後是非誰管得?滿街爭說蔡中郎。」

《獨唱團》公開發行的文化反抗意義

由青年公民韓寒製造的《獨唱團》這一文化奇觀,既是公民文化行動,或者說文化抵抗者的文化行動,在官方意識形態霸權控制最為緊密的地帶,用一個人的獨唱的聲音,挑戰宏大的體制讚美詩合唱團的奇蹟;亦是我們表示對官方意識形態文化霸權不滿的無聲宣言;同時,它更是互聯網時代到來後,官方意識形態控制機器日趨失靈,而有尊嚴的文化從互聯網向傳統紙媒出版市場進軍的一個文化隱喻。

黑暗抹不去的记忆——一个六四青年的回忆

1989年6月4日凌晨,当我和大约5000名学生离开天安门广场,沿着长安街走到复兴门,我回首东望,太阳从晨曦中升起,天边一片血红,衬托着长安街上还在燃烧的公交汽车和坦克冒出的黑烟…..。20年过去了,再回到那个小雨迷蒙的初春之日,一切还是那么熟悉,又是如此陌生。熟悉是因为自己曾经自始至终参与;陌生则是因为每一次反省似乎都有不同的心得。以下是我对自己经历的天安门民主运动的简短回忆。

德总理访华促经济合作 见民间学者谈人权法制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北京访问,周五在与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以及习近平会谈后,周五下午在德国驻华使馆内会见了北大法学教授贺卫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于建嵘、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以及活跃媒体人安替(本名赵静)。

斯大林神奇地猝死在她的琴聲下

不久尤金娜收到一個裝了20000盧布的封袋。有人告訴她,這是在斯大林的明確指示下送來的。于是她給他回了一封非同尋常的信 ,足以讓世人膽顫心驚︰尤金娜在她的信中寫︰ “謝謝你的幫助,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斯大林的名字)。我將日夜為你禱告,求主原諒你在人民和國家面前犯下的大罪。主是仁慈的,他一定會原諒你。我把錢給了我所參加的教會。”

经济探底并不可怕 北京最怕的是政治崩盘

在社会公平、社会保障未能落实之际,以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一些措施,人为地加剧了劳资矛盾、加剧了社会矛盾,而当局严打异见人士、异见言论,近日更落力整肃各大网站仿效 twitter的「微博」,甚至打击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广东话等方言频道,企图限制民众交流、粉饰太平,无异于捨本逐末。离开言论自由、离开舆论监督,岂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岂能纾缓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