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否超越美国成世界第一经济体?

<div style="border-bottom: #000000 0px solid; border-left: #000000 0px solid; padding-bottom: 0px; line-height: 140%;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width: 28px; padding-right: 0px; float: left; color: #c74b15; font-size: 28px; border-top: #000000 0px solid; font-weight: bolder; border-right: #000000 0px solid; padding-top: 0px">中</div>国大有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势。这种复兴正在改变一切,从全球军事及金融力量的均势,到汽车怎样设计,无所不包。<br /><br />从某些指标来看,中国的经济总产出已经上升到仅次于美国的水平。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将凸显&#8220;中央王国&#8221;在18世纪失去亚洲军事、科技和文化强国地区过后一直未曾享有的一种辉煌。<br /><br />中国的出口额、汽车购买量和钢铁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它的全球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从美国底特律的汽车生产商,到巴西的铁矿石生产商,它们的财富都取决于中国消费者和企业的支出。<br /><br />财富的增加也带来了政治上的影响力:来自中国的压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赢得了更大的发言权。<br /><br />野村证券(Nomura Securities)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苏帕曼(Rob Subbaraman)说,日本曾是推动亚洲其余地方的动力;现在,潮流在转向,中国正成为一种影响着包括日本在内亚洲其他地方的强大势力。<br /><br /><strong>矛盾现象无处不在</strong><br /><br />中国的崛起已经带来引人注目的矛盾现象。从30年改革获得最大利益的精英与贫穷的大多数之间,贫富差距已经达到极端:中国拥有好几十个亿万富翁,而13亿人口中的其他人,平均收入却处在世界的落后水平。北京已经完成了两次载人航天任务,且正在谈论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和欧洲出口高铁,而偏远地区家庭却生活在凿山而建的窑洞里。<br /><br /><span id="NewAd"></span>日本民众仍然属于世界最富之列,去年人均收入达到37,800美元,中国人均收入才3,600美元。美国人也属于世界最富的一批,他们的人均收入达42,240美元,其经济规模到目前为止仍为世界最大。但日本陷入了一场长达20年的不景气,美国正在同一场金融危机搏斗,而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巨大消费市场的吸引力,让它的国际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br /><br />中国的高速增长给亚洲和其他地区带来了矛盾的转变,它让人们为了商业机会而争抢,但也燃起一种不安,认为其财富正在帮助资助一种军力的积累,使之在本地区强力推行这个共产主义政府的主张。<br /><br />《澳大利亚人报》(The Australian)国际版编辑谢里丹(Greg Sheridan)说,我觉得地区内所有人都在努力利用中国经济的活力而获益,但同时也在努力确保中国不成为一种地区霸权。<br /><br /><strong>超越日本只是时间问题</strong><br /><br />中国究竟何时正式超越日本,要到今年结束过后才见分晓。这要取决于不断变化的汇率,以及两国政府以不同形式报告的数据。<br /><br />中国在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4.98万亿美元,日本为5.07万亿美元。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GDP为1.335万亿美元,东京方面还没有报告这个季度的数据。中国的年度增长率高达10%,而据预测,日本今年的扩张速度不会超过3%。<br /><br />宏观经济研究机构Capital Economics驻伦敦首席国际经济学家杰瑟普(Julian Jessop)在电子邮件中说,根据这个情况看,超越或许发生在上个季度。<br /><br />北京方面看起来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已经超过了日本。<br /><br />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7月30日在外管局网站上公布的一场政策讨论中说,中国实际上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br /><br />中国对铁矿石、煤炭和其他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推动了采矿业的飞速发展,帮助中国经济在全球危机期间保持了增长,而澳大利亚则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br /><br />这类交易促使澳大利亚重新考虑对中国的态度&#9472;&#9472;此前中国被视为是一个共产主义侵略者。2008年,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的陆克文(Kevin Rudd)呼吁与中国政府加强政治、经济和学术接触。陆克文会说中文,曾在北京担任外交官。<br /><br />不过,陆克文也讨论了人权、西藏和中国穆斯林少数民族问题这类中国领导人希望其他国家保持沉默的问题,进而显示出澳大利亚不同于北京的独立见解。此外,澳大利亚肯定了与美国的长期安全联盟,美国是一支可以与中国日益增强的影响力抗衡的力量。陆克文的继任者吉拉德(Julia Gillard)没有表示政策方向上会有重大变化。<br /><br /><strong>重塑大中华</strong><br /><br />从漫长的历史角度看,21世纪中国的崛起是一种回归&#9472;&#9472;过去2,000年中大部分时间中国拥有&#8220;中华&#8221;的地位,是东亚的经济和军事巨头,以及从越南、朝鲜到日本等社会的科技和精英文化的指路明灯。<br /><br />中国曾经是最大的经济体,作坊和纺织厂最多可以占到全球制造业的三分之一。不过,19世纪时,由于统治者拒绝效仿日本引入西方技术,中国走上急剧的下坡路。20世纪30年代前,中国的制造业产量只占全球的百分之几。<br /><br />在经历了内战、共产党掌权和政治动荡之后,邓小平提出的自由企业改革为数亿中国人打开了劳动致富的大门。<br /><br />自1979年开始改革以来,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的低成本工厂、最大的出口国,钢产量占了全球的一半。中国希望不止发展廉价的制造业,还努力加强科技行业,不过目前为止收效甚微。<br /><br />去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排名,中国人均收入在全球排第124位,位于拉美和一些非洲国家之后。日本则排在第32位,美国排在第17位。<br /><br />不过,中国消费者已经受到了全球公司的热烈追求,从汽车到家用电器等在全球销售的各色产品在设计时都会将中国消费者的喜好考虑进来。今年,法国奢侈品生产商爱马仕集团(Hermes Group)推出了一个名为&#8220;上下&#8221;(Shang Xia)的品牌,是为中国消费者特别设计的。<br /><br /><strong>亚洲的军事领袖</strong><br /><br />与在二战战败后放弃了武装侵略力量的日本不同,北京方面自视为亚洲名正言顺的军事领袖。自60年代以来,中国公开拥有了核武器,如今在军费上的支出巨大,以建立由250万人组成的人民解放军队伍。<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