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香港终审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的侄女三度袭警获得轻判,令公众质疑司法不公。在香港回归后,曾多次出现性质相同的争议事件,政党和人权监察组织均认为只属个别事作,未有对香港司法独立构成影响,但认同经常出现轻判的情况,会令市民质疑香港司法公正性,认为司法部门要对案件的判决要更严谨。</p> <div style="position: relative" id="story_body"><br />九七回归后,香港出现过多宗法庭裁决的争议,当中的被告获得轻判或撤销控诉,而这些案中的被告都是涉及有背景的社会人士。<br /><br />其中最受关注的案年,是当时与中方关系良好的星岛集团前主席胡仙,在97年被揭发虚报报章销量讹骗广告商,但当时的律政司司长梁爱诗以公众利益为由,撤销对她的起诉。<br /><br />而退休高等法院大法官阮云道,其曾在律政司工作的儿子阮家辉,2000年被发现藏有摇头丸,律政司以不合乎公众利益不提起诉,即使判决引起外界猛烈抨击,但律政司最终维持决定。同年,早时任助理房屋署长的潘启迪,在报摊偷书被控偷窃罪,同样获律政司批准不起诉。<br /><br />这次公众质疑包致金侄女三度袭警都不用入狱,但反观2001年,学联游行中用大声公向警员叫喊的梁俊威,以及2008年在争取普选游行被指向警员动粗的冯炳德,都因袭警罪成而需要入狱。<br /><br />本身是执业大律师,亦是公民党立法会议员的余若薇向本台表示,她认为这次判刑过轻。法官再以被告背景优秀作为轻判理由,难免让大众怀疑因被告身份特殊而获得优待。<br /><br />余若薇认为,个别事件难以断言香港是否已经失去司法公正,但亦认同回归后,多宗案件的判决均受社会质疑,难免令市民对香港司法感到失望。她认为,律政司要认真考虑是否对这次的案件作出覆检,以证明香港的司法公正仍然存在。她说:司法仍是独立的,但香港人是不容许一些有身份的人士而获得轻判,而律政司要考虑是否对这次的案件作出覆检。<br /><br />而民建联副主席,本身亦是执业律师的张国亦认为这次判决过轻,他认为会为日后同类型案件中,立了获得轻判的先河。他指,这次的事件难免会令市民串连过往多宗涉及有背景人士获得轻判的案件作猜想,但他认为香港的司法仍然独立,而且不会因这次事件,受到巨大的打击。他说:相信日后其他律师都会引用这一案例去求情。香港人过去都觉得我们的司法是独立的。只是跟大家的预期有些差异而已。<br /><br />而香港人权监察总干事罗沃启说,律政司针对不同被告的袭击罪行,引用了不同的条例,造成不公平的情况。他说:2007年以来,示威者袭警个案都是引用刑罚较重的《侵害人身罪条例》,最重判监两年;而这次案件却引用刑罚较轻的《警队条例》,最重只判监六个月。他认为香港的司法独立未有受到个别事件影响,但有必须去进一步清晰法理条文,避免市民对香港的司法是否倒退产生疑虑。<br /><br />罗沃启说:我相信有关当局日后在处理这些案件上,要提供他们的敏锐性,要重视法律上的质素如何,若一些人在幸运的情况下逃得过,就会令公众对法治的信心受到打击。他认为,以上两条法例都是沿用港英时代法例,但英国现已统一为一条袭警罪条例,香港应该跟随,以免造成不公。</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