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span style="color: #0000ff; ">台灣考試院長關中新書《中國命運關鍵十年》,剖析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七年間的國共談判,他發現毛澤東當年的談判三原則「和平、民主、團結」,也可以用於台北今後與北京的談判。 </span></div><div><span style="color: #0000ff; ">——————————————————————————-</span></div><div> </div><div>政治人物出書多半有特定目的,通常不是為選舉,就是為名,台灣考試院長關中是個例外。二零零八年馬英九贏得總統大選後,他卸下輔選重任,認為往後可以逍遙過日子,於是動手將自己寫了四十年,但一直認為不夠好的著作《中國命運.關鍵十年》(天下文化出版)完成,該書對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七這十年間國共談判,有深入的剖析,特別凸顯影響國共談判的國際關係與美國外交政策,為他作序的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稱許這本書是「既嚴謹而又具有可讀性的歷史性著作」。</div><div><br /></div><div>這本書蒐集大量史料,很多都是英文資料,同一事件,他皆以美國、國府和中共三方的原始資料相互佐證,避免偏於任何一方,而讓國共談判的歷史真相得以浮現,避免美國與大陸部分研究者獨占這段歷史的解釋權。書中涵括了國共的合作、西安事變、新四軍事件、史迪威事件、赫爾利調解、重慶會談、中蘇條約、馬歇爾調處、政治協商會議等,為歷史作下定位。</div><div><br /></div><div>關中直言,國民黨在中國大陸失敗,主要就是國民政府當時沒有了解美國政策的變化。美國一九四五年底已經做出了決定,就是不管怎麼支持中華民國,但絕對不會用武力介入,但國府認為,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會以武力介入。事實上,「從過去到現在的歷史來看,美國從來沒有用實力來貫徹它的理想主義(對華政策)。」他認為,國府最大失敗是過分依賴美國、過分相信美國。</div><div><br /></div><div>兩岸和平交流後,協商談判日益頻繁,關中認為,國民黨應從國共談判失利中記取教訓,將來面對北京,須把握當年毛澤東談判三原則——和平、民主、團結。「其中最妙的就是『團結』,當年共產黨要國府承認它的軍隊、邊區政府﹐才肯談判﹐現在我們也要中共先承認中華民國,否則怎麼談判?」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台灣即可立於不敗之地。以下是關中接受本刊訪問的內容摘要:</div><div><br /></div><div>國共談判中,國府為何始終討不到便宜?究竟犯了哪些錯,還是周恩來實在太厲害?</div><div><br /></div><div>早期在美國介入之前,國民黨跟中共的談判是招安性質,我給你番號、薪餉,你就編在我的部隊之中了,這種做法並不稀奇,因為當時中國軍閥割據,他們跟中央也是一種同盟關係,當時蔣介石先生可能也把中共當地方勢力看待,一個大,一個小,一個在朝,一個在野,雙方力量不成正比,嚴格講這是不對稱的談判,是上對下的談判,一直到一九四一年美國介入以後,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共的力量在抗戰期間也有爆炸性的發展,它的力量增強了,更有籌碼跟國民黨討價還價。為什麼國民黨談判會被動、沒有力量?因為國民黨顧慮比中共多,第一、在早期國共衝突時,是一面談判,一面衝突,國民黨卻不願承認有這些衝突,因為這會影響國民黨的威信,意思是你家中不和,如何對外?所以掩飾。第二、國民黨不肯得罪蘇聯,早期對日抗戰,提供武力援助我們的是蘇聯,國民黨很清楚蘇聯是中共的靠山,所以不敢在這方面大張旗鼓。第三、更重要的是,國民黨抗戰被日本壓迫,節節敗退,已經奄奄一息,它更不想讓別人有國民黨即將垮掉的印象,如果外界知道國共之間是這樣的不和,你如何對外號召,你還是一個有效的政府。</div><div><br /></div><div>等到美國介入以後,問題更複雜了,國民黨還要討好美國,因為在美國觀點來講,羅斯福就講過,國民黨、共產黨都是中國人,像我們共和黨、民主黨競爭,但打仗我們還是一致對外,所以國共不能聯合起來對抗日本,他覺得不可思議。其次,美國認為國共組織「聯合政府」是很正常的事情,西方政府如果得不到多數支持,一定要組聯合政府,今天共產黨有這個力量,國民黨怎麼可以忽視它、不承認它?在美國認為是不可理解的事,但對當時中華民國政府來講,也無法接受這種事情,別看蔣先生是個軍人,他很有政治頭腦,也有外交手腕,他從抗戰第一天開始,就決心拖到底,不被日本打垮,目的就是等待爆發國際戰爭,讓西方列強跟日本衝突,中國就得救了,靠中國力量不可能打敗日本,中國只能做到不屈服、不投降,一定要靠美國跟日本衝突,在這種情況之下,他想到日本戰敗後,還要跟中共對抗,他當然不願在談判中讓步,讓中共取得更優勢的地位。但共產黨沒有這些顧慮,它在野,拼命擴充,毛澤東當時有一個口號:「對內宣傳講我們抗日,對外宣傳講民主」,一個抗戰、一個民主,就讓中共立於不敗之地,它的宣傳是非常成功的,我們必須要承認。</div><div><br /></div><div>周恩來就談判角色來講,他當然是很厲害,也很成功,但中共不管作戰或談判,幕後指導的人都是毛澤東,但周恩來很恰如其分扮演忠實執行中共政策的角色,而且面對國內第三勢力或外國人,不管真的假的,他做出來的姿態也很討人家喜歡。</div><div><br /></div><div>你在書中提到美國為了支持中國成為四強之一而支持國府,結果導致國府在大陸潰敗,為什麼?</div><div><br /></div><div>美國對中國的政策一直有兩面性,一個是理想主義、一個是現實主義,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西方要瓜分中國時,簽訂很多不平等條約,美國是第一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它有兩個要點,維持中華民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第二、西方在中國的利益,要一起均沾,公平對待。這中間有現實面,也有理想面,美國跟列強比起來,它在中國是後來者,是佔據中國最少利益的國家,它希望保證自己不被排除在外,但從三十年代美國跟日本很多的協定來看,都是姑息日本,承認日本在中國的利益,換句話說,美國從來沒有以實力來支持它的門戶開放政策,包括以後的九一八事變、日本佔領滿州國,國聯派的調查團不了了之等,美國支持對華政策,都是靠外交,而不是靠實力,更不是靠軍事力量,這是美國基本的特色。在近代政治家中,小羅斯福總統算是有理想色彩的,他一直認為不管是基於戰時的需要還是戰後世界和平的需要,他都有必要把中國以當大國來看待,馬歇爾就講過一句很刻薄的話,有人問他羅斯福的對中國政策是什麼,「讓它變成大國」。但事實上,這都是理想、都是口號、都是外交,美國從來沒有以實力來支持它這個政策,注意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沒有派一兵一卒在中國戰場上。</div><div><br /></div><div>你說國府最大失敗是過分依賴美國、過分相信美國,現在馬政府全力經營跟美國的關係,是否也在重蹈覆轍?</div><div><br /></div><div>馬政府還好,我倒認為民進黨有台灣獨立的理想,完全依賴美國,馬政府也經營大陸的關係,和平發展,馬先生等於是把大陸跟美國做一個平衡槓桿來運用,你這個政策太偏向中國大陸,美國一定不滿,你太偏向美國,中共一定不滿,兩大之間難為小,必須在兩大之間取得一個平衡,民進黨是過分偏向美國,完全相信美國,前副閣揆邱義仁講過一句名言:「台灣不抱美國大腿行嗎?」但我就提醒,按照過去經驗,美國在對華政策當中起碼從過去到現在的歷史來看,它從來沒有用實力來貫徹它的理想主義,它再支持你,它不會為你打仗。</div><div><br /></div><div>美國參與國共談判,並且起了關鍵作用,現在兩岸和解,國共可以直接協商談判,美國在台海的角色逐漸被邊緣化,這對台灣是否有利?</div><div><br /></div><div>談判本身是中性的,不是和平才談,打仗也要談,談判是表達立場,建立互信也好,避免衝突也好,甚至國際政治認為延長衝突就是解決衝突的辦法,這是一個的手段,所以你要怎麼運用,除了你本身的實力、本身的立場、策略,更重要是對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尤其台灣,本身是個小國,更要善加運用、了解國際關係。我認為我們在中國大陸失敗,主要就是國民政府當時沒有了解美國政策的變化,美國一九四五年底,事實上已經做出了決定,就是不管怎麼支持中華民國,但絕對不會用武力介入,但國民政府認為,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會以武力介入,它不相信整個太平洋戰爭是美國一個國家打的,把日本打敗了,中國雖然是戰勝國,但勝利不是我們打來的,亞洲太平洋殖民地都給解放掉了,美國怎麼會把這個重大利益拱手讓給別人呢?國民政府認為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尤其美國跟蘇聯是互相敵視的,蘇聯再怎麼看也是共產黨,美國怎麼會容許一個共產黨在中國成立政權,雖然馬歇爾對國府不友好,但相對美國也有很多支持國府的人,當時卻沒有了解美國政治微妙的變化,尤其也錯估了蘇聯的意圖,可能是意識形態的關係,蔣先生對蘇聯極度的不信賴、極端的仇視,事實上蘇聯在戰後曾經給我們機會,共同開發東北、經濟合作,如果國民黨接受這個方案的話,中共沒有機會在東北坐大,蘇聯當時也有考慮:第一、它不相信中共可以打敗國民政府。第二、它不相信美國會允許中共打敗國民政府。第三、它認為美國有實力來貫徹它的政策。但問題它也估計錯誤,對它來講,它寧可跟國民政府合作,來阻止它跟美國的衝突,避免中國內戰,讓美國有機可乘,但國民黨放棄了這個機會。我們相反還告訴美國,想討好美國,蘇聯想跟我們談,你的意見怎麼樣,美國很冷淡地說,我沒有意見,你自己看著辦,所以我們是兩頭落空,國民政府在戰後對美、對蘇的外交是兩頭落空,今天的啟示是,我們不要再重蹈覆轍,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今天中共跟美國,不管怎麼樣,還是競爭的關係,因為很簡單,權力平衡,美國不允許一個地區出現一個強權威脅到美國的利益,十九世紀大英帝國就是這麼做的,二十世紀美國是這麼做的。但問題是今天是核子時代,不能打仗,你要如何維持這個平衡,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小國就有空間,不但生存,而且是謀取對我們最有利的發展,所以我們要了解美國跟中共微妙的關係,如果你破壞它的和平關係,它也會反對,就像美國過去批評民進黨政府一樣,破壞美國跟大陸的關係;但是如果你過分偏向一方,它也會不放心,引起它的戒心。</div><div><br /></div><div>馬政府現在跟大陸之間的友好關係,會不會讓美國產生這樣的戒心?</div><div><br /></div><div>從馬政府成立以來,美國政府所發表的聲明,都是支持馬政府的,包括ECFA,包括偏民進黨的美國前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也說,ECFA是對的,他只是認為在政治上不要再偏向了,我們跟中共之間到現在還沒有觸及政治的問題。</div><div><br /></div><div>將來勢必要面臨。</div><div><br /></div><div>我們就從過去國共談判吸取教訓。</div><div><br /></div><div>教訓是什麼?</div><div><br /></div><div>很間單,中共整個談判的基調有三點,毛澤東說,我們只要求三點:和平、民主、團結。和平就是不打仗,今天二零零五年連戰先生已經揭開序幕,雙方都承認和平是重要的,今天你講十六個字,明天我講十六個字,大家都說要和平,很好,繼續下去。第二是民主,共產黨過去鬥國民黨,就是咬定國民黨不民主,國民黨獨裁,共產黨倒過來說,我們軍隊可以交給一個民主政府,但不能交給一個一黨專政的政府,你國民政府先變成民主政府,我再交給你。今天我們倒過來講,中共你要比我民主,你講民主,在上在下,你都不如台灣,你先把民主做好吧,你比我民主,我才放心,你不比我民主,我不放心,兩岸和平統一,我怎麼交給一個一黨專政的政府呢?第三個最妙、最好—團結。談判你要先承認我,否則怎麼跟你談判,過去共產黨跟國民黨說,你先承認我有軍隊、我的邊區政府,我才跟你談。現在倒過來,你先承認我中華民國,你不承認我中華民國,怎麼談呢?相互尊重、相互承認,過去兩岸的關係是相互否認,目前是相互不否認,將來一定要相互承認。當年共產黨要求我們承認你,今天我們也要求共產黨承認我們,和平、民主、團結,把握這三個原則,我們不多不少,我們講的話都是過去毛澤東、周恩來講的話。你們過去這樣要求我們,我們現在為什麼不能這樣要求你?讓台灣立於不敗之地。</div><div><br /></div><div>五都選舉,國民黨勝敗的關鍵是什麼?</div><div><br /></div><div>勝敗關鍵在民心、在政績,就執政黨來講,你執政就要拿政績出來,不管什麼時代,民眾都希望有些改革的作為,不管怎麼樣,司法還是有點魄力、有點擔當,馬總統說要設立廉政公署,過去叫了多少年,台灣有個現象,不做的時候猛罵,做的時候他也罵,你總要給人家一點時間看看,還沒有成立,報紙上就罵成這個樣子,什麼疊床架屋啦,我覺得這個不錯,就是一個決心、一個用人,第三是制度,今天國家缺的是制度。我從兩岸關係著眼,我有很深感觸,其實抗戰歷史,你要用一個大歷史觀感來看,也讓中華民族脫胎換骨,在抗戰之前,說是統一,只是名義統一、局部統一,不但有軍閥,還有共產黨武裝叛亂,怎麼叫統一?講社會,當時還是一個中世紀的社會,胡適、傅斯年說當時還是一個十七世紀的社會;旅美歷史學者黃仁宇說得更露骨:「沿海地帶像晚清,內陸像明朝」。面對日本這個世界強國,怎麼跟它打仗?但我們居然拖了四年半,等美國加入,國民黨在抗戰之前的建國十年,做了很多改革,但還是沒有什麼成果,利用抗戰,整合各個力量,有助國家統一,因為要一致對外,這是對統一有幫助的。不以黨、以人廢言,共產黨在抗戰期間,有一項偉大貢獻,它徹底改變中國基層結構—農村,不管殘暴也好,它利用建立根據地,把農村徹底改變,目的之一是把國民黨力量消除掉,把舊制度消除掉,再把自己的人放進來改造。</div><div><br /></div><div>你追隨過蔣經國、李登輝和馬英九三位總統,可否比較他們三人之間的領導風格?</div><div><br /></div><div>經國先生雖時舊時代權威性的人物,但他的歷練,早期在蘇聯,回國後在老總統旁邊,他搞過地方自治、打過老虎、青年、特工、退除役官兵,一個人歷練像他那麼完整的也很少有,我們追隨他時,已經是他的晚年了,他對我們是非常愛護的,對我們有很高的期望,我記得我做黨務工作,他每次召見我的時候,他都在考我,如果談話一個小時,有五十五分鐘都是我在講話,他只是點個頭、提一下那個怎麼樣、這個怎麼樣,尤其當年在台灣早期民主開放,以我們對現代民主政治的認識,也對他提供很多意見,他有時不見得完全同意,但過了一陣子,可能是博諮周採以後,認為我們的想法很對,對我們多所鼓勵,會說你上次講得很好,現在我感覺他有心走向更民主。我最感動的是,我早期跟黨外做溝通工作,他常提醒我,你要證明一點,我們走上民主是一定的,但這是步驟的問題,千萬不要製造仇恨,甚至美麗島事件,他也做了一些政策性的指示,不管怎麼樣,不能有人被判死刑的,以當時的政治環境與法律來講,他已經是從寬來處理了,這點是我們可以理解的,以後推動革新,開放解嚴、解除報禁,對台灣影響非常之大,我認為他真正了解國際關係變化,我發現當年對蘇談判,他也參與了,他對國際的變化滿敏銳的,當美國結束越戰,提出談判對抗,他發現大環境在變,所以他一再調整在變,事實上,他給台灣留下相當大的資產,這是很了不起的政治人物,深謀遠慮,深思熟慮。</div><div><br /></div><div>李登輝先生,我只能這麼講,作為台灣第一個有這麼大權力的人,他有他的理想跟想法,但跟中華民國完全沒有關係。不管他怎麼說,台獨也好,你說他台獨,不如說他日獨,他完全是日本人的思路跟思想,他甚至覺得台灣今天如果在日本統治之下,說不定更好,他是這麼一種心情態度。但在早期,他也很懂得謀略,當他權力不夠的時候,他知道怎麼去各個擊破,去鞏固他的權力,後來他為了鞏固權力,把地方政治人物大量納進來,演成黑金政治,像阿農(故立委曾振農)這種人也變成他的座上賓,他有他的用心,也很有耐心,他常講石磨心。我認為中華民國對他不薄,但他有愧中華民國。他當國民黨主席,對中華民國傷害滿蠻大的,中華民國的地位也好、處境也好,都格外困難。</div><div><br /></div><div>馬先生就品德操守來講,我認為是空前絕後,我不是說他的品德操守別人趕不上他,而是坐了那個位子,有這麼高的品德操守,而且對自己的要求也好,對自己幹部的要求也好,我認為那是空前,以今天的政治環境,有這樣一個人,這點是非常不容易,所以他在這方面太受重視,也是光芒太盛,人家自然認為他其他方面不強,魄力不夠、能力不強,我不這麼認為,他有他的理想性,我認為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他有很好的結合,而且最重要是他有悲天憫人的心懷。他最令我們感動是他當總統對台灣絕對是正面效應,就是弭平族群對立,他自己認為可以做些事情,不會激化這些事情,所以藍軍對他不太諒解就是因為如此,他很在乎這件事情,他認為國民黨的政策就是強調把自己國民當做一家人看待的話,就不應以血緣、籍貫來區別這些事情,他認為這是非常不好的事情,但現實面又存在,要怎麼去消弭,他認為他有這個責任,是很了不起的清官。</div><div><br /></div><div>很多人覺得馬總統太不懂權謀、好像很缺乏政治細胞?</div><div><br /></div><div>過去政治上權謀的人太多了一點,對他會感覺格格不入,但是我認為從正面來看,應該是好的事情。■</div><div><br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