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小笼包、臭豆腐和软实力

<div class="module align-left "> <div class="box bx-byline">&nbsp;</div></div> <div class="module "> <div class="image img-w226"><img alt="台湾小吃" src="http://wscdn.bbc.co.uk/worldservice/assets/images/2010/08/09/100809153732_1_226x170_nocredit.jpg" width="226" height="170" /> </div> <div class="caption">台湾开展美食外交<br /></div></div> <p class="ingress">台湾开始在世界各地展开价值2千万英镑的美食外交,作为提高台湾国际形象努力的一部分,从过去的&#8220;金钱外交&#8221;转向用美食展现台湾的软实力。</p> <div><br />今年6月,台湾经济部成立了一个台湾美食国际化推动小组,准备在世界各地建立台湾美食专区,有系统、有计划的在各国发展台湾美食。</div> <div><br />台湾有关当局认为,此举能显示出美食是台湾国体发展的最佳软实力,能体现台湾的文化。当局希望这个台湾美食国际化行动计划能够带动台湾的餐饮业、旅游业、农产品等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机会。</div> <div><br />这一美食外交计划其实在上个世纪末就已成形,台湾行政院经建会早在1999年就已经讨论经济部提出的&#8220;台湾美食国际化行动计划&#8221;。</div> <p>该计划最初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海外人士来台观光,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这一计划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台湾形象外交(或名声外交)的一部分。</p> <div><br />台湾的饮食文化数十年来的确大有发展。来自台湾的BBC中文网同事刘继祖就很骄傲的说,由于历史原因,台湾聚集了中国各地不同风味的小吃和食品,这使台湾有实力向外推广美食外交。</div> <h2>臭豆腐和小笼包</h2> <p>英国《卫报》8月9日用一整版的版面报道台湾的美食外交,标题就是&#8220;忘记军舰和峰会,开始新的外交攻势&#8221;。文章内还附有对本来是上海特产、现在是台湾风味的臭豆腐的介绍。</p> <div><br />由于有2002年泰国美食外交成功的先例,台湾总统马英九现在希望通过&#8220;食品语言&#8221;为台湾说话,用美味的小吃,比如臭豆腐和小笼包,来打动世界各地人的心,达到军舰、峰会、金钱或其它外交所达不到的目的。</div> <div><br />从外交层面看,台湾的确很独特。目前台湾在全世界的邦交国只有23个,原因是许多从前与台湾有邦交关系的国家,近年来纷纷与台湾断交,改同经济、军事日益发展的中国大陆建交。</div> <div><br />台湾的称谓六十年来也一直很不确定,就像巴勒斯坦一样,它主权独立,却不能被称为&#8220;国家&#8221;。台湾不承认自己是中国的一个省,北京政府也不承认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div> <h2>变压力为竞争</h2> <p>那么包括美食外交在内的形象外交是否真能帮助台湾提高其国际地位呢?学政治学出身的刘继祖认为,也许会有些帮助,但一个国家的食品固然能代表它的一部分形象,却不见得会有很大的帮助。</p> <div><br />他认为台湾在外交政治上的困难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北京政府的压制,在两岸关系有所变化的今天,台湾有关方面也应该用新的思维来处理外交关系,甚至可以把北京方面的压力变成两岸的竞争。</div> <div><br />但事实上变压力为竞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在建立邦交和加入国际组织方面,台湾至今仍然无法在这两方面与任何国家自由竞争。</div> <div><br />不过尽管出过陈水扁这样的总统,无论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今天的台湾都是一个自由民主的体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稳定程度都能排在世界前列,所以也许邦交国的多少对台湾来说并不那么重要?</div> <div><br />许多和中国大陆有外交关系的国家,要求中国公民在入境时必须有签证,但对台湾公民却免签。这也许就是一种不明说的外交承认?</div>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