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大陆官方首次将“九二共识”明确定义为两岸各以口头方式表述,双方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被认为是首次承认各自表述,外界再次热议两岸议题。<img src="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beijing-08122010105850.html/m0812sy2p1.jpg" alt="" /> </p> <div class="storyimage"> <p class="photobyline"></p> <p class="photocaption">图片: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等团体在香港科技大学举办了跨越两岸三地的交流研讨会。</p></div> <p style="position: relative">星期三,抵达台湾访问的大陆海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亚飞出席“两岸和平创富论坛”时,主动提出对九二共识的定义。他说,两岸以合作取代对抗,共同维护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也就是1992年海协与海基会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这番谈话被认为是大陆官方首次公开回应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内涵。<br /> <br />九二共识一词是2000年当时在任的台湾陆委会主委苏起提出,台湾方面坚持九二共识的内涵是一中各表,一中就是中华民国,但中国大陆始终没有承认。对于李亚飞的讲话,不少人认为他明确说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一中,对两岸关系有正面发展。但在香港的香江文化交流协会主席江素惠星期四向本台表示,“他只是对一个九二共识的回应,我认为他对如何一中各表,没有说清楚,现在北京能够依顺台湾的意思,提出九二共识,那么九二共识的后面是一中各表,如果北京也能够以同样的方法来认知的话,我想台湾方面比较可以接受,但是不管怎样,两岸现在的九二共识是一个最大的公约数,中间有一些模糊,但是从双方的分歧当中来求同存异,让两岸的关系继续向前进”。<br /> <br />中国大陆和台湾签署了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之后,关于两岸未来问题持续引发公众关注。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中华跨文化交流行动协会及海峡两岸学生领袖交流会星期三在香港科技大学举办了跨越两岸三地的交流研讨会。会议上共设置三个环节,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论坛。<br /> </p> <div style="position: relative"> <div style="width: 305px" class="image-left captioned"> <div style="width: 305px"><img alt="m812sy2p2" src="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beijing-08122010105850.html/m812sy2p2.jpg" /> </div> <div class="image-caption">图片:來自大陸及台灣的大學生們在香港舉辦的兩岸論壇上提出不少尖銳問題 (心语摄) </div></div></div> <div style="position: relative"> </div> <div style="position: relative">与会者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朱卫东表示,签署ECFA是台湾政府首先提出来的,大陆方面提供优惠条件非常多,长远来看,大陆对两岸关系走向非常有信心。台湾清华大学社会研究所教授李丁赞则表示两岸需要真诚的沟通,不要失去公平,他认为大陆对台湾的心态仍然是大国对小国的傲慢。<br /> <br />会上关于中国和台湾的身份认同问题成为议论热点,有来自台湾大学的学生在会上发问,“中国大陆同学谈到在网络上的问题,他们打入一些关键字没有办法获得正确的信息,我相信这也不是中国的自豪感,但是我觉得两岸在制度上都不一样,我觉得要在这个制度部分解决之后才有可能谈统一”,朱卫东回应表示,“关于制度差别确实存在,如果有这种想法的人,大陆还是应当与他更多交流,我看了各种民调,有的人认为制度好了也没有必要统一,所以我们还是可以进一步再交流”。<br /> <br />在教育论坛的提问环节中,有学生表示她几次想在学校中举办各大学学生会中的交流会的活动,却屡次受到打压及警告。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牛大勇表示,在中国大学的学生活动确实有很多敏感地带,学生们只能去做那些与政治不相关的活动。 <br /> <br />在文化论坛中,台湾文化与政治评论人张铁志提到了早前台湾媒体人陈文茜对大陆知名青年作家韩寒的批评。他说:陈文茜只看到中国的一面,韩寒和很多中国网民却能够亲身体验中国更真实的一面。另一位与会嘉宾、大陆纵横周刊研究员贾葭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如果大陆方面在短期内不能出现民主转型的话,那台湾的和平独立我是乐见的”。</div>